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设计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善忠财 齐玉泽

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731700

摘要

本文深入研究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数学(苏教版)课程设计的关键性,对当前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强调核心素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并确定教材内容在融入核心素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最后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构建和教师专业提升方面提出优化高中数学课程和更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核心素养;教学质量

正文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也迎来了以生为本、发展核心素养的全新需求。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教育实践中如何把核心素养纳入数学课程设计仍是急需解决的课题。将教材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衔接,将教学方法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匹配,将评价机制建立合理,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就成了课程设计中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文章将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目的在于对高中数学课程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

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1.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在教育领域中,发展核心素养已被广泛认为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课程设计对于学生认知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公式和定理,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养成与发展,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变革,实现终身学习,促进个人成长等目标的基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利用数学工具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研究项目,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数学,在这个过程当中锻炼批判性思维与合作精神。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让学生学数学,同时学会怎样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也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高中数学课程设计应鼓励学生培养数学兴趣与鉴赏、数学社会实践责任感等。通过把数学和学生个人经历及社会现象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发展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全球视野的国民。

1.2 提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与效果

在现有教育环境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话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既关系到知识的教学,也关系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这一教学设计框架中,教师被激励去采纳更多以学生为中心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并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自我管理能力。课程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也就意味着学习成果要进行综合评价。以分数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正朝着更多元化,更形成性方向发展。这一变化给学生更多的维度反馈信息,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数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同学们不再是只需要记忆公式、解题技巧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对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各种情景中去。

2.基于核心素养中高中数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与核心素养对接的困难

面对高中数学教材和核心素养之间的高效衔接,教育工作者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传统的教材内容编排,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而没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景,这种背离使学生很难体会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加上,数学教材缺乏实际应用问题,没有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提供充分的场景。教材中传递数学概念时常会忽略情境的设置以及对解题过程的指导,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常常无从下手。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识记缺乏深层的认识及内在的思维过程,有悖于发展其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学素养之本意。教材中这方面的表现并不能有效促使学生遇到新问题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教材编写者设计课程面临如何兼顾基础知识传授与核心素养培养两大难题。当前教材体系通常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缺乏相应的配套与引导,进一步强化教材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脱节。

2.2 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匹配

课堂教学作为数学知识传递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战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前,大部分数学课堂仍然遵循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解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知识点的覆盖性,但是在对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上显得捉襟见肘。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放在突出地位,但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为其提供足够支撑。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的激励不够、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缺少有效实践活动、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机会匮乏等,均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批判性思维。

2.3 评价机制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偏差

评价机制在设计上常常不能综合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多维目标而造成评估和培育目标偏离。分数导向评价标准使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授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过多地注重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训练,常常重视不够。另外,考试方法单一化,考试结果定量化,忽视了学生个人成长的差异性和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测评,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很难获得有效激励与支持。传统评价机制很难公正,全面地评价现实操作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学生面临标准化考试通常会采用应试策略,这一局限性使其可能会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失去应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所导致的评价偏离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等问题,既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又间接羁绊教师教学内容及方法选择。

2.4 教师专业发展与核心素养教学需求的差距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关键人物,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对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的训练都明显落后于实际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很多教师已经养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稳定教学习惯,对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数学课堂还认识不足,实践经验不足。另外,教育体制下教师接受核心素养教学培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就造成了教师难以理解并贯彻新教学理念。教师要有设计与执行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然而由于专业发展没有系统支撑,教师常常很难把这些思想切实地落实到实际教学行动中。这一专业发展和教学需求的落差制约着教师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潜能。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的策略
3.1 整合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的课程内容开发

在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中,需要把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发展密切结合。发展核心素养不能成为脱离数学知识而单独存在的额外品,而要融入数学知识学习中,互为补充。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可从数学实际运用的角度设计一些与真实世界问题有关的方案,使学生既能了解数学概念、原理,又能在解题过程中有所感悟,并能发展分析问题,批判性思考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介绍一些统计项目,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比如关于环境,经济或者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习统计与概率数学知识。另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题,也能促进同学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团队协作。在选择数学问题时,往往选择能使学生深入思考、不单纯靠记忆、机械操作等开放式问题。这类问题既能督促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又能激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等能力,而这也正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2 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要想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养成,就需要教师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其中包括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问题的提出,调查,探究和反思中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反转课堂还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颠倒了传统课堂的学习流程,让学生课后通过录像或者其他资源来学习新知识后再上课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等。这种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个性化引导与支持,又能促使其发挥更加主动的学习作用。另外,项目式学习的运用也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又一途径。通过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中心主题或者问题展开较长时间周期的深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各种数学工具与理念,相互合作,表现出创造力。该方法既能提升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在创新教学中,技术工具的运用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借助计算机软件,教育应用程序以及在线资源能够提高教学互动性,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新方法探究数学概念。教师通过技术手段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能实时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进度。

3.3 构建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的学习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建设也是重中之重。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又要深人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及终身学习习惯。因此,匹配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体系应呈现多元化特征,不仅包括传统笔试,口试等评价方式,还应涉及到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学习过程档案等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就评价方法而言,鼓励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单纯的学习结果。这就决定了教师有必要不断地追踪学生学习中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地进行反馈。如通过电子学习平台可记录下学生学习轨迹、分析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如何利用数学工具与理念处理复杂情境等。与此同时,应注重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功能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参与评价活动,发展其自主性与责任感。通过同伴评价使学生学会对他人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和借鉴。通过自我评估,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旅程,明确自己的优势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领域。另外,评价内容应超越学科知识自身,注重学生思维习惯,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各方面核心素养。在建立评价标准时,应保证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

3.4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导向的专业化水平
核心素养教育落实的关键是教师,提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对高中数学课程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在掌握教育理念,心理学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掌握较深的数学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可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参加研讨会,工作坊,学术会议等活动,既可以使教师数学知识得到更新,又可以使教师了解到最新教育技术与教学理念。另外,教师们还可在与同行们交流合作中互相借鉴,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技术工具营造挑战性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与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学习任务以及评价方式来保证教学活动能切实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结束语

以核心素养为核心设计高中数学课程既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建构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高中数学课程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教育者与政策制定者都应该致力于此,并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与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霞.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及教学方法研究[J]. 学周刊, 2023, (03): 58-60.

[2]刘鹏.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研讨[J]. 安徽教育科研, 2022, (36): 36-39.

[3]李安.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认知与策略[J]. 成才, 2022, (24): 49-51.

[4]张永昌.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 (36): 32-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