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插图运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插图;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
正文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小学一二年纪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学生更喜欢课本中的插图。所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五颜六色的插图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如何利用好这些教材中插图,将会是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
1教材中的插图对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育价值
1.1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的学习过渡到小学的学习,这个年龄的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书本中很多抽象思维的内容理解有些困难。这个年龄的小学生更喜欢一些具体和生动的事情,这一特点导致他们更加喜欢教材中的图片,这些图片也让小学语文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所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放在教材的插图上,利用小学生对插图的兴趣,抓住小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注意力,从而带领学生对语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引导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兴趣点在哪里,以插图为起点,给与学生尽可能大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的放矢的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
1.2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对文本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是比较弱的,有很多学生入学的时候都是零基础的,不仅对词和句子的理解不够透彻,很多学生对汉字本身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在这个时候让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在文本上加上插图,利用插图来辅助文本阅读,小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来理解文本的字词句和内容。以《精卫填海》为例,文中有一幕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这个画面即便是用普通话来描述,小学生也未必能够理解透彻,但是却可以用插图把这一画面生动的展示出来,小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不理解的地方就变得明朗了,小学生可以了解到精卫的形象,填海的原因,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再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故事所表达的寓意,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1.3帮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阅读记忆
在我们进行记忆的时候,图片记忆会比文字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在文本阅读时记住了和文本内容联系密切的插图信息,就可以根据对这些插图的记忆来回忆起自己学过的文本内容,这样的复习过程不仅效率高,且记忆深刻。比如在复习《狐假虎威》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让学生看着教材里的插图,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比如在插图中的狐狸在想什么?老虎在想什么?看到狐狸和老虎的动物们在想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就可以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不仅复习了学生所学的内容,还让学生学生学会如何复述故事,这样的阅读记忆也更加深刻。
2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插图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插图设计课堂问题
小学生的课堂的兴趣一般都是由教师的问题引起的,为了更好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来设计问题,用更加吸引小学生的问题内容把小学生带入到语文文本教学中来。以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江南》为例,因为教学内容和荷花有关,教师可以把在课上展示中国的水墨画--荷花,在给小学生展示中国水墨画的同事,也可以根据这些水墨画对学生进行提问,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教师再进行教学就比较顺利了。
2.2通过插图内容的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根据阅读文本的难度,教材编写者也会适当加大插图的数量,以便于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注意文本所携带的插图,掌握好插图的内容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对插图的学习来了解文本中的重难点,并根据插图的对应性和独特性,让学生找到文本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剪窗花》为例,如果没有插图的辅助,小学生平常的生活中很难会见到窗花,所以也很难理解窗花的漂亮,感受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伟大。又比如在《口耳目》的教学中,京剧人物形象的插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的京剧的悠久历史。因为有了插图,教师再根据插图对文本内容加以深化,可以迅速提高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让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通过对插图的描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文本中,配有的插图基本上都可以完整的呈现出文本所要表达的故事梗概,教师结合插图讲解完文本内容之后,学生在看到插图之后都可以在脑海中回忆起文本的内容,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说出插图中的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都在干些什么。如果学生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插图中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到插图中对应的文本文字,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比较出自己的语言和文本语言的差别。经过这样的练习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完整的复述一下文本中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文本阅读讲解之后,教师把教材中的插图用PPT的形式放给学生们看,每一张图片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如果有些插图学生表述不清楚,可以让学生翻开课本重新阅读一下文本的文字内容。当学生可以把每一个插图都描述清楚之后,就选出班级的同学进行故事的复述。还可以把插图的顺序打乱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文本故事内容对插图进行重新的排序,在重新排序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本进行回忆,组织自己的语言。在这样的反复练习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对文本的学习和理解程度也加深了。
2.4通过插图进行有效的复习
插图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教师课堂家教学,对学生的课后复习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利用插图对文本内容进行巩固练习,首先就是利用插图对文本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记忆。其次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自己给文本内容画一副插图,这不仅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准确,也考验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是一种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的好方法。没有插图的时候,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只能依靠机械记忆,有了插图的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插图的引导对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增强学生记忆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看图写话的能力,这种复习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知识掌握水平。
结语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对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阅读记忆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教育价值,通过从插图设计教学问题,利用对插图的分析加深文本的理解,通过插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通过插图进行有效的复习等四个方面,有效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插图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晓丽.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宁夏教育,2021(Z1)
[2] 蒋苗.读图时代下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化策略[J].教育界,20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