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初探
摘要
关键词
海绵城市理念 市政道路 给排水设计 分析
正文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给予重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一个符合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发展理念,基于该理念进行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雨水的排放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1 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建设要素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也叫做“水弹性城市”,在国际当中则被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下雨时,海绵城市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在有使用需求的时候,则能够释放蓄存的水并对其进行应用。海绵城市的材料表现出了优秀的渗水、防滑、吸音等特点,因此,海绵城市的应用,也能够使得“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得到实现,其应用能够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的环节,保证城市路面不再发热。要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首先就需要扭转观念。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当中,主要是应用的是硬化路面,一旦遇到大雨,则主要需要依靠渠道等设施来排水,其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为“快速排除”以及“末端集中”,经常会造成逢雨必涝的情况。而海绵城市理念当中则强调对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的应用,其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为“慢排缓释”以及“源头分散”,不仅能够使得洪涝得到避免,还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
1.2 海绵城市建设的要素
1.2.1渗
在传统的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主要通过硬面铺装对道路进行建设,这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水温,而海绵城市的理念则是通过低影响的措施对原有的硬化路面进行替代。从而使得海绵城市的“渗”能够得到实现,雨水在落下之后,能够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向地下水当中渗透,使得地下水的不足得到补充,与此同时,在渗透过程当中还能够净化雨水,而将绿地安放在屋顶上,还能够将净化之后的雨水收集成为生活水,从而使得节水的目的得到实现。
1.2.2蓄
所谓的蓄,其实就蓄积下落的雨水。但是,对于雨水的蓄积并不能够对原有的产生破坏,否则就会导致积水成灾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要对原有的自然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
1.2.3滞
海绵城市当中的滞,其实就是滞留雨水,使得雨水的径流量能够得到减少,例如通过改变地形地貌条件,使得雨水能够在流经设施的过程当中减少自身的流量以及流速。
1.2.4净
每一处低影响开发设施都会净化流经的雨水。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得储存的雨水在经历净化之后最终返回到用水单位当中,根据不同的收集区域,净化体系往往会划分成为居住净化区、工业净化区以及公共区域净化三种类型。而从净化方式的角度来看,也能够将其划分为土壤净化、生物净化等几种类型。
2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主要优势和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核心理念在于加强雨洪管理,而其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当中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提升城市的雨水利用率,并通过对雨水的全方位回收和利用来有效地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其次能够有助于完善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并通过构建海绵体和地下管网来有效地缓解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此外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增加了城市内的区域绿化面积,其所建设的雨水花园等还具有景观效应。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坚持遵循自然环境的原则,并将保障城市防洪防涝来作为主要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设计当中还要注重经济性和适用性。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保护生态原则,在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应该结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来进行统筹规划,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其次是防洪防涝原则,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当中应该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和区域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并做好对雨水的收集、蓄存和利用,从而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出现。同时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还要坚持经济性原则,由于其施工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应该坚持节约成本。最后是个性化原则,每个城市的建筑布局、道路规划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应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
3 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对策
3.1 道路主体设计
在市政道路的路面设计当中,对于车行道和人行道我们应该选择新型的渗水混凝土材料来进行铺设,这样一来雨水能够渗入到地下,并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我们还应该确保在路面和两侧绿化带之间设置一定的坡度,这样当雨水较多时,可以沿着斜坡排放到绿化区,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路面积水现象,影响人们的出行,而且还能够调节路面的温湿度。对于车行道,我们在路面铺设时,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渗水性能的沥青混凝土,而其中下层和路基则应该选择非渗水材料进行铺设,从而防止路基被雨水侵蝕损坏。人行道的路基可以按照一定的角度设置排水管道,从而有效地排放雨水。
3.2 绿化带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设计当中,针对具体的雨水收集、净化、蓄存和排放,我们需要注意相关的要点。首先,我们应该将绿化带设置在路面下方的15-20厘米位置处,雨水口应该在种植土和道路之间的位置,而且还要均匀分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雨水收集效率。而为了确保收集到的雨水能够具有较高地清洁度绿化带,还应铺设一层种植土,中间铺设具有过滤作用的砾石,这样一来通过层层过滤可以有效地保证进入到地下水源的雨水水质。在对绿化带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后,我们还要对其导流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在雨水口位置设置明沟来对雨水进行沉淀和净化,并在明沟的两侧设置相应的水沟渠,从而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调节分配。
3.3 衔接带的设计
衔接带主要是将道路路面、绿化带和其他海绵体进行连接的重要纽带,在设计时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气候条件、绿化带形式等来有效地选择衔接模式和衔接技术,并应用源头渗透、中途渗透等相关技术来有效地排放雨水。同时我们还应采用植草沟、调节塘等来收集雨水,而雨水湿地则可以有效地蓄存雨水。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城市不同区域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在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我们可以选择净化技术来保证雨水水质,而对于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区域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雨水的回收率,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雨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地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需要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并做好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只有这样,施工方才能够在对城市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建设,从而使海绵体的设施能够得到最佳的性能,提高城市对雨洪的管理能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快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沈倩.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门窗,2019(23):152.
[2] 武朝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239-240.
[3] 江俊,余俊奇.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90-91,100.
[4] 陈鹏.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9):162.
[5] 陈静,任小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居舍,2019(1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