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的科学设计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徐荣

山东省临沂桃园小学

摘要

教师加强对作业设计工作的重视,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使作业成为小学生快乐成长的服务平台,而不是负担,以此来提高小学学科教学水平,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展开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要弃传统机械重复作业样式,要科学设计出来新颖多样的学科大单元作业来。


关键词

小学学科;大单元作业;设计;科学性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担当着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形成学科实践能力。但传统学科作业设计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作业需求,更不能培养学生学科实践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不科学性。因此,在全面倡导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设计出科学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来,让学生新颖多样的作业中找到乐趣,能形成能力。作为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设计,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提高学科素养做出努力。

   一、语文大单元作业的科学设计的设计要求

1、大单元作业的科学设计应做到趣味化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没有趣味性的作业是枯燥的,乏味的。传统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课业负担,主要在于其形式单一,不是机械重复抄写生字,就是反复背课文,这样的作业,长此以往,对学生学科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就会出现学生应付了事,作业效率不高,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老是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发生。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学科特点的尽量让孩子感兴趣的作业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我们就可设计出他们性格特征所需要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绘画中完成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古诗《暮江吟》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出诗中所展现出的秋天傍晚及夜晚时江面及江边的美丽景色。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符合他们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去仔细研读古诗,深入的体会诗文所创设的意境。所以,要科学设计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性应是首要要求。

   2、大单元作业的科学设计应做到多样化

   只有多样性,才具有新颖性。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大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上,作业方式很多,内容也不止是抄写生字新词或背课文这样单一。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设计的作业也应是多样性的,只有多样的作业方式与内容,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学科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地域文化优势,结合假期等特定日期,将学科学习的听说读写有效结合,那样的作业才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其效果自然是非常理想的。

   3、大单元作业的科学设计应做到层次化

   十个指头不一样长,人存在个体差异的,就因如此,学生学习能力先天也存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落实新课标“让人人获得良好的学科教育”的前提,也是体现“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谨防“一刀切”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传统作业就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再让学生受到作业伤害,特别是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采取命令式、强制式的作业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学科学习兴趣。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给学生的作业开设一个“自助餐”作业设计,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学科能力。对后进生的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这样,分层次要求,能让不同学力学生达到其相应的学习目标,就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感受到学习快乐。  

    二、大单元作业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教学价值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单元作业中的不足,逐步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对单元作业内容、单元作业形式进行有效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让单元作业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

1运用单元要素,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当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设置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单元学习要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单元要素来设置相应的语文作业内容与形式,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整体性学习思维,逐步构建语文单元知识网。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注重作业内容的关联性,让学生循序渐进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1]。有计划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为今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作业情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好奇心较强,所以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能够避免枯燥、乏味的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提高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自身语文核心素养。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丰富多彩的作业情景,如教师可以构建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做作业时感知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布置问题式教学情景,让学生结合问题激发自身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情感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情感情景,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审美能力与意识。

     3结合课后探究,提升学生自学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结合作业,进行小组课后探究与讨论,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在开展课后小组探究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相关案例或让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平台、杂志等不同渠道搜索相关资源,这样可以拓宽课后作业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提升自身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单元作业设计指教师根据教材单元或同一主题学习内容,按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进行系统的作业规划设计。单元作业设计以“单元”为训练基本单位,打破传统“单篇训练”模式,变“应试训练”为“素养训练”,强化训练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与课时作业相比,单元作业具有结构科学合理、形式丰富多样、层次系统递进有序的特点,与学期作业、学段作业相比,单元作业更具训练针对性。开展单元作业设计,是构建长短期作业优势互补训练体系的重要环节。

   总之,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加强小学学科作业的科学设计,提高小学学科作业的有效性,不仅是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教育事业改革的内在要求。教师加强对作业设计工作的重视,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使作业成为小学生快乐成长的服务平台,而不是负担,以此来提高小学学科教学水平,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淑妮,大单元学科作业应该不拘一格[J].语文学刊,2019年。

   [2]顾丽萍,小学学科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J].语文天地,2018年。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