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价值指向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正文
前言: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迎来非常广阔的发展和发挥空间,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核心素养优良发展。为此,教师应构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核心素养培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品德品质,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个人在学习和未来生活中的全面发展,体现教育教学工作育人任务。
一、概念论述
“核心素养”主要是建立在人基本素质之上,包括个体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又含有情感能力、文化教育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所以,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时,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为其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国家小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文化素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在如今立德树人前提下,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从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竞争力,在适应当前世界教育变革趋势的基础上,切实促进社会与个人发展[1]。
学习数学课程知识过程中,学生不能长时间停留在数学理论学习上,此方式将无法帮助数学知识转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产生“高分低能”现象,进而影响到个人身心建立健全与发展。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大背景下,为加强开展学生数学核心素质有效培养和提高工作,教师要持续性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效培养,逐步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为未来高阶、复杂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二、问题解决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学生核心素质培养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在其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对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反应。问题解决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与核心素质要求相一致。通过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化自学能力,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终生学习者。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能在不确定情况下,大胆开展新知识探索与实验活动[2]。
核心素养视野中,问题解决能力不仅作为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解决学科具体问题技巧,而且还能培养出更为宽广、灵活的思想与能力,为今后应对各类复杂情况奠定良好基础,能够切实强化个人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强调问题导向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心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求知欲,又能激发知识学习积极性,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兴趣、个性化等加以课程设计,从而保证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如高年级题目较难,目的是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能力,而低年级题目则侧重于基础概念掌握。将数学和其他科目结合起来。如数学问题与理科、文科等学科联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更多领域之中,这对发展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实用性。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课程时,便可以结合购物、旅游等方面内容,以此来激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问题展示与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探究问题,提供多种解决途径,使其对自身思维方法和策略加以探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听取别人意见,还能够对自身思维过程加以理性阐述。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强化解决问题的意识。过去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要使教学体验达到最优,提高其参与度,教师便必须根据现实状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课程时,便应当着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计算6×()=48时,学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表加以问题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从48÷6=()角度加以指导,既能巩固知识,又能锻炼学生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建一个学习团队,在商场里设定一个收银场景,引导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如此便可以帮助对口算方法以及乘法口诀表内容有一个更好地了解,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三)创设相关学习情境
传统数学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呆板、单调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知识探索欲望,培养对于数学的正确认识。对此,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乐趣,教师便要细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用以激发学习热情,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因而教师便可以针对学习情境创设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对该情境加以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加以主动探究,还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发展[3]。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课程时,便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并猜测其长短表示。在此基础上,要求结合所学到的一些常用物品,来决定使用哪种长度单位表示比较恰当。例如:“你要用什么单位来度量桌子高度?你要用什么计量一本书的厚度?”通过此种教学情境活动的构建,能够充分帮助学生对长度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锻炼独立思维,增强数学知识学习热情。
(四)着重数学思维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应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数学思考引导,并指导应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从教科书中的数学原理、概念等方面内容出发,时常给予学生提示与引导,能够全面提升其数学思维意识,切实加强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课程时,便要着重指导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性质,并能够熟练掌握其面积和各自的对称轴线等相关知识。在研究四边形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了解其特点,进而提出相关数学计算方法。教师在为学生解释问题过程中,既要将问题分类,还要对问题加以分析。这样对很多小学生来说,虽然刚开始无法理解其中概念,但也能留下深刻印象。如此一来,便能充分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方法来训练和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首要目标,对其学习情况加以全面、系统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之上,要对学生加以积极的问题导向、问题解决,强化各个教学环节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切实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构建适合小学生数学的课程体系,为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为个人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创造优良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唐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价值指向[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4,(01):64-68.
[2]张东飞.探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J].学园,2024,17(08):38-40.
[3]朱盈盈.从“知识立意”到“价值导向”——例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J].小学教学研究,2022,(01):66-6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