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正文
一、生本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
生本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实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促进师生互动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
3.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4.培养合作精神
生本教育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5.提高学习效果
生本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
6.增强综合素质
生本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构建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生本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内容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
问题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载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实践为载体的原则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亲身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实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微课引领预习,锻炼自主预习,引领生本课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微课引领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锻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从而为构建生本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合理安排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物理课堂上高效完成自主预习,让生本课堂得以构建。
譬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浮力》相关物理知识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浮力概念有更深入的认知,对浮力产生原因及影响沧力大小的因素有所了解等。教师可先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上课前,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制作微课小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木专用、石块、柚子、柚子皮等在水中的不同状况,让学生在认真观看过程中,对于“木块及柚子皮会浮在水上”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的纸盒、乒乓球、铅球等来开展自主实验探究,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自主预习及实验探究过程中,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建立密切联系,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生本理念贯穿于自主预习过程中。
要深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师需要结合微课课件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探究。微课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过程直观化,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课件中的引导问题和探究分析,有助于我们锻炼自主预习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预习阶段还可以开展一对一在线教学引导。这种精准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与难题。通过精准教学辅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以提高,自主预习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态度,提升了物理核心素养。
(二)利用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生本课堂
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自行车轮胎要做成凹凸不平的?”等,这些问题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
再以“浮力”这一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我们在游泳时,身体可以浮在水面上?”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自主探究浮力的原理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和心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并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三)利用项目学习,培养实验探究,践行生本课堂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实际问题或主题为基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根本点在于,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前提展开的教与学,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实践活动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素养。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利于践行生本课堂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资料,还要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并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的科学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合社会实践,形成科学态度,优化生本课堂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有着紧密关联性。初中物理教师为了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则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可让物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灵活运用物理知解决实践问题,让生本课堂得以优化,并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授《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关于能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能源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物理,作为探索自然现象的科学,为我们揭示了能源转化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些知识和价值,我们应当将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可以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收集有关人类利用的能源资料,如火的利用历史、电能的开发和应用、化学能源的利用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调查访问、互联网资源搜集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人类如何利用和开发能源,以及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科学、高效、可持续。
例如,学生们可以调查自己家中的能源使用状况,了解家庭日常使用的能源种类,如电能、天然气、太阳能等。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能源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科学运用这些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能源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将逐渐培养出科学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对生本课堂的有力优化,它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学习物理,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下,构建初中物理生本课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构建初中物理生本课堂,以实现新课标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郁玉其.让初中物理生本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中学物理:初中版》,2022(3):76-77.
[2]赵攀.试论构建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高中版》,2022(11期):20-21.
[3]张华.利用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究: 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22( 4) : 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