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德育活动序列化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德育活动;序列化设计
正文
引言: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德育始终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塑造他们的人格与品质。“双减”政策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这为德育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但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出更加有序、高效、有趣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因此,要积极开展初中德育活动序列化的设计与实施,让德育之光在“双减”之下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一、德育活动序列化的概念
德育活动序列化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需求,将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时间节点进行有序安排和设计的过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德育活动序列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可以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劳动。通过序列化设计,德育活动还能逐步深入,逐步拓展,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德育活动序列化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首先,要整体规划德育活动,确保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有机整体。其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德育活动,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注重德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德育活动的序列化设计,可以更加有效的推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加强德育活动序列化设计与实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德育活动实施现状
(一)德育活动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德育活动的内容大多由学校或教师单方面决定,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德育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兴趣。一些学校过于强调传统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了现代社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多元要求;或者德育活动的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性,使学生难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德育活动的内容缺乏更新和创新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学校依旧沿用传统的德育内容和形式,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二)德育活动实施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课堂说教和主题活动为主,缺乏多样性和实效性,因此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影响德育效果。同时,德育活动往往还缺乏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得德育与学科教育相脱节,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另外,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德育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忽视了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道德行为变化,这就使得德育活动过于表面化、形式化,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德育活动资源不足,实施难度大
德育活动的实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存在德育活动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活动场地和经费等,导致德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此外,一些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投入,也严重影响了德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同时,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家庭教育的差异等也对德育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学校需要积极与家庭、社会等各方沟通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德育活动序列化设计与实施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初中德育活动的序列化设计与实施,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德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序列化设计使得德育活动更具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序列化德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例如,通过组织“爱心义卖”、“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提升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出既有知识又有情怀、既有能力又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序列化设计与实施德育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从而更好的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序列化设计还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安排德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根据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德育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另外,通过序列化设计与实施德育活动,学校可以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使德育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并增强了其实效性,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序列化设计与实施德育活动,是初中学校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德育的培养。通过序列化设计与实施德育活动,学校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序列化设计与实施德育活动也是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学校可以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和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德育活动序列化设计与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传统的德育活动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序列化设计与实施德育活动的首要策略。首先,可以通过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如动漫、游戏、音乐等,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德育活动,组织“动漫中的道德教育”主题研讨会,让学生在探讨动漫角色的行为中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开展“才艺展示大赛”、“科技创新竞赛”等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德育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其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
(二)构建序列化德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序列化德育体系不仅包括德育活动的整体规划,还包括德育目标的明确、德育内容的安排以及德育方法的选择等。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适当的道德教育。同时还要对德育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和安排,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将德育内容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形成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统一。再次,还要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启发式和引导式教育。同时,注重德育方法的创新,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通过构建序列化德育体系,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确保德育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德育活动效果
在“双减”政策下,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活动中的应用愈发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活动的效果,使德育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德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动画等,使德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布德育活动信息,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和参与。并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线上德育活动,如线上讲座、线上互动游戏等,使德育活动更加灵活多样。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跟踪和分析,为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还能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更好的推进了初中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为初中德育活动的序列化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初中德育活动的序列化设计,不仅能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德育活动,还能确保德育工作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提升德育效果。未来,相信在序列化德育活动的引领下,初中德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雪琴.活动策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7):187-189.
[2]王宗寿.“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德育教育路径分析[J].知识文库,2023,39(17):57-60.
[3]曹会戈.初中德育序列化初探[J].教育,2018,(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