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占雅仙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邮编:353100

摘要

“食育就是让幼儿学会选择自己的食品的能力”,通过对不同的饮食理念、营养知识、食品安全、饮食方法等的教育,在不同的加工、种植等过程中,掌握对“食”的认识,掌握“食”的选择,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具有对传统饮食文化的领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过上健康的饮食生活的人。饮食育人的教育作用与范畴,并不局限于幼儿的营养与健康。透过食物育育,培养幼儿的健康膳食习惯,培养幼儿对食物、自然与文化的认识,依然是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的根本诉求。


关键词

幼儿园 食育课程 实施策略

正文


前言:在幼儿园中进行饮食教育,既能开阔幼儿的认识,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礼仪,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和感情的发展,还能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幼儿园的饮食教育课程应该基于食品的本体知识,加强幼儿对食品、食品的加工和消费方式的认知和练习,并将食品成长、饮食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幼儿园要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基地,组织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建设食品教育教室和工作坊,使父母积极参与;发掘社区食品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园食品教育活动的空间;

一、幼儿园食育课程概述

所谓的幼儿园食育课程,就是指通过饮食平衡、饮食安全、饮食行为、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幼儿的饮食观念,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对食品进行合理的选择,使得其食品更符合营养需要。透过「食育」活动,让幼儿认识到食品的基本营养及对人体的益处,并让幼儿亲自动手,培养幼儿对食品的感恩与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日后的生活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颇具趣味的食育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轻松地接受,而且还能培养出孩子们的健康饮食习惯,进而实现他们的保健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卫生理念,以维护幼儿的生命、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为首要任务。饮食教育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根本。一方面,食育体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它是一种以强身健体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体育;而食育的首要目的,亦是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着想。另外,饮食也是健康的根本,要有良好的饮食知识,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良好的身体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此项健康教育贯穿于幼儿一天的饮食活动之中,从而形成本园特有的饮食课程,并且按照一天一天都是课程的原则,将饮食活动贯穿于幼儿园的生活课程之中。

二、食品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起源

日本于2005制定《饮食教育基本法》,并以家庭、学校、幼儿园、地区为基础,在国内推行「饮食教育」,透过食物营养知识、食物安全知识,传承饮食文化,与环境和谐,对食物的感激之情等,实现「透过饮食教育,培育全民终身的身体与心灵的健全与充实」的目标。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有这样的记载:五谷为食,五果为辅,五畜为益,五菜为盛,这是古代人们在饮食搭配上的需要,也是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尽管大家都在倡导养生,但能将养生之道落实到饭桌上的,却是少之又少。

从人类的发展规律出发,婴儿时期养成的内在饮食偏好对成人后的饮食偏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在孩子能够开口讲话和进行简单沟通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包括各种食物的来源、制作方法、营养价值、如何食用、食用数量等。通过持续不断的加强教学,培养学生对食物偏食的意识,从而达到饮食均衡的目的。

三、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教育价值

 .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俗话说,食物即是一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古老的谚语,道出了吃的重要。幼儿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开展幼儿园的食育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还可以传授一些关于健康的食物的相关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挑食偏食的行为。另外,在实施饮食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也会对幼儿们进行激励,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帮助父母做家务,尊重别人的劳动结果,从而推动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幼儿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

在中国,饮食文化、饮食礼仪等是对幼儿进行饮食教育的一种宝贵的资源。然而,面对目前西方快餐文化对我们传统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影响,老师们可以利用饮食教育的方式,对幼儿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幼儿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培养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这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课堂氛围来引导幼儿提升能力

利用教室气氛指导幼儿提高自身素质在饮食教育的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在实践中,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创造一个与食品有关的学习气氛让孩子在这种气氛下,充分体会到食品的含义并通过环境的渲染,促使孩子多角度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比如,老师可以把“灯节”做为“饮食教育”的一个话题,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来想一想,想一想:我们一般都会举行什么节日?老师也可以事先把与元宵节有关的录像和动画制作出来,用这种气氛来指导孩子们理性地进行思维。老师也可以把做元宵的原料发给孩子,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的做饺子。这种用课堂氛围来渲染学习环境的方法,可以使孩子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在此氛围下,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去思考,也可以让孩子亲自去亲身经历并亲自去做,这样有利于孩子全面的发展,提高饮食教育的教育质量。

 设计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幼儿主动参与

杜威主张所有的早期教育活动都要以幼儿为核心,促使幼儿在实践中积极地进行学习。因此,在“食育”课程群中,老师要注重设计和实施相关的实践,给幼儿们提供一些探究式的提问,让他们通过观察、提问和动手,对“食育”的教学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老师要结合自己的幼儿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内容。比如,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去当地的农家乐,去看看他们的工作流程,对各种作物进行观测,同时在幼儿们对作物进行观测的时候,给幼儿们解释一下有关的饮食教育,比如,当幼儿们看到番茄的时候,他们会说出番茄的营养价值,多吃番茄对人体的益处等等,从而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食品。又如,老师可以进行“食物分类”的小游戏,向幼儿发放各种食品的漫画,让他们把自己所知道的食品的相关内容,根据特定的准则对这些食品进行适当的归类,比如把这些食品分为肉类、水果、蔬菜等,首先把这些食品进行分类的人可以得到老师的奖赏,从而激发幼儿们的积极参加。

利用环境模拟,提升食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要通过环境的创造与使用,对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食育》课程中,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探究食品的使用与来源。所以,老师们要努力创造出一个食育的情境,把饮食教育与现实的情境体验相结合,在情境仿真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到食品对于他们自己的重要。在实践中,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幼儿园餐厅,让孩子们自己去看、去感受厨师是怎么做的,从而加深他们对食品加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每个制作过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地向孩子们提问:食品是从哪里来的?通过餐厅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孩子们就会知道,不同的蔬菜、不同的肉类,能够为身体提供不同的能量,对身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所以不能挑食。这种饮食教育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能加强幼儿对合理健康饮食的认识,促进他们积极地养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的健康饮食习惯。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抵抗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使幼儿能够自觉地进食。

创建食育亲子系列活动

开展食品育工作的重点是幼儿园和家庭,通过在幼儿园开展营养教学有关的课程,创造营养健康的教学环境和餐厅的食品营养气氛,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来,并通过“我是配菜师傅”、“周末我帮忙”、“超市达人”等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做的游戏,让父母们树立正确的饮食理念,转变不良的餐饮习惯,并自觉地进行孩子们的健康食品挑选。饮食教学是最贴近生命的自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重视“体验式”饮食教学,使“食育”融入日常,如“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为主题的家庭亲子自助好“食”光;以饮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之营养卡片——爱之食物盒”四季旅行:“家之食物卡片——有爱的食物的早餐”的推介;食趣润童心烹饪比赛;倡导科学喂养,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倡导“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

结语:总之,食育课程的开展是一项利国利民且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教育工程,是维护全民健康、提高人们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食育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食育课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综合教育项目,是维护人民健康,提高全民体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教师要从幼儿园的食育教育入手,通过开发食育课程,营造食育课程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食育专业素质,以及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互动,来推动食育课程在幼儿园中的有效实施,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理念和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景冬菊,牛丽萍.幼儿园食育之实践策略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04.

[2]刘芳.幼儿发展视角下食育的独特价值与实践策略[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6.

[3]李慧娟,蔡淑兰.幼儿园开展食育的意义及促进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4.

[4]陈淑玲.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探微[J].成才之路.2019(08)

        [5]陈欲晓.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及促进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