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应用探讨
正文
乡村景观是在乡村文化、乡村劳作与大自然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的条件下而创造出来的独特、自然景观,其不仅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体现,也是现代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体现。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用乡村景观:一方面可实现乡村风景及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也为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新思路,有利于兼顾风景园林建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让城市居民更好地体验乡村文化及风土民情。
1乡村景观的主要特点
1.1地域性
我国乡村分布范围较广,在建设上也具有零散性的特点,并且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就是说,乡村景观实质上是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历程的写照和印证,是一定时期乡村文化和自然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而设计主体要想充分融入乡村景观的各种元素,也必须实地调查和分析其所处的乡村。并且,由于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点,其自身囊括了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元素,因此也受到了许多乡村政府的保护和管理,这是地域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实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2生产性
乡村是劳动人口的重要集聚地,其主要活动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性较明显。这也就说明,既然乡村景观在一定地域条件下诞生,就必然反映出地域劳动人们的生产文化,是农村居民精神面貌的鲜明体现,承载数代人辛勤的汗水和耕耘。并且,随着乡村的不断建设,乡村景观也必然会囊括更多的劳动特色,其生产性特点也会更加明显,这对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和资源。
1.3生态性
就我国农村建设状况来看,许多乡村自然环境质量相较于城市而言都更加优越。并且,由于乡村地区所受到的改造较少,因此其原始的自然地貌被保存得较完整,生态性十分明显。而风景园林设计要想充分融入乡村景观,也必须要尊重乡村景观的生态性特征,要做到不破坏、不浪费,真正体现乡村景观的原生态特点,使得风景园林的构造更加符合环境的原始面貌,符合人们对乡野田园的心理预期。
2阐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意义
2.1注入城市建设生机
近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在发展中的融合更加密切,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从原有的家乡转移到城市中,谋求生路和工作。但原本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在长时间接触到城市面貌后,就难免会滋生出对过去乡村景观的怀念和回忆。而原本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在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压力下,在越来越多接触农村的机会下,也滋生了对乡村景观的向往和期待。但由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居民并不能随时从城市转移到乡村感受原生态的大自然。所以,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为城市的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原生态风景的心理期待。并且,乡村景观的应用也可以让居民拥有更加轻松且愉快的活动场所,不仅可以在其中感悟到风土人情,也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内体验农村劳动,提高自身的新鲜感与获得感。
2.2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尽管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所进步。但因为城市中各类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所遭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污染现象也随之而来,包括粉尘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要想治理这些现象,就必须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借助绿色植物吸收污染源。然而,由于城市建设已被高楼大厦所覆盖,其绿化面积已被大大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乡村景观,不仅能扩大风景园林的建设面积,也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植物覆盖率,促进树木和植物的有机栽培。而植物的绿化面积一旦得到扩展,其自身的环境效益也会得到加持,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颗粒与粉尘,可以调节城市局部气候,消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噪声污染,还可以净化空气,加快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久而久之,必然会改善城市的原有环境问题,提升环境质量。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3.1思想陈旧
当下,尽管乡村景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在具体实践和应用过程中,许多乡村地区却拆除了原有的传统建筑,搭建了新式的西方建筑,这不仅浪费资源,更是对传统历史和人文面貌的肆意破坏。因在这种思想模式下引导的实际行动,必然不能真正给风景园林建设带来实际效益,反而会让人们感到审美疲劳。
3.2特色流失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乡村地区的现代化设施建设也更加完善,许多公共服务场所和娱乐场所,不仅涉及到了城市,也囊括了许多乡村区域。没有节制的建筑扩张,反而是对乡村原有特色的破坏和干扰,许多具有乡土人情的建筑和风景因此被改造,最终导致乡村景观的同质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景观的利用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4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措施
4.1以自然景色为基础
展现风景园林特色的核心主体便是山水田园景观,它不仅能够反映出风景园林的生态面貌,也可以向人们传递风景语言,让人们意识到园林的特点和优势。而乡村景观作为山水田园的聚集地,在改造和应用过程中,也应以原有的山水田园自然景色为基础。设计主体要秉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维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主体要为其注入新的构思和理念,要优化山水田园的排列和结构,并挖掘这些景色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将自然风景与历史发展相结合,丰富乡村景观的内涵,提高乡村景观的艺术价值。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在感悟大自然过程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感悟人文风景和情怀。并且,保护和维持自然文化,也是对人文景观特色的坚守,更是区域历史文化保护的重任。
4.2结合农业元素
乡村自始至终都是农业生产的聚集地,也是农业劳动的核心载体。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也应重视挖掘农业元素,特别是要提升农业元素的观赏性。设计主体要将农业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不仅要让人们体会到农业生产的美好,也要让人们获得农业生产的体验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设计主体可以在风景园林中开辟相应的农业观光游览区,可以是作物种植、花草养殖、水产垂钓,并且要为人们开放一定的实践名额,让人们按照自身的兴趣,选择进行体验。这种农业元素的融入,既可以充实群众的观赏活动,也可以保护区域的农业生态,宣传区域的农产品,扩大乡村农业的销售市场,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这种科学融合农业元素的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出乡村景观的艺术性,也可以提高乡村生产的经济价值。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合理且必要,是打造特色园林景观的应有之策,也是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有效措施。在后期实际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应充分观察乡村景观的特色和优势,汲取有用的资源和要素,完善自身的施工和规划。而乡村景观也应在此基础上,强化保护和维持自身特色,要打造属于自身的特点,保证自身的建设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人们的好感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阮凌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19).
[2]吴月淼.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20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