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 德育教育 策略研究
正文
前言: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德育品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知识本位”“智力开发”等观念的影响,许多父母、幼儿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因其缺少教育革新,致使其德育教育成效甚微,幼儿没有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对其长期发展不利。文章立足于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就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从环境创设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幼儿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时期是幼儿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其进行知识教育与行为引导教育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要重视对幼儿的感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将其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所有的活动中去。”从而,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还可以促进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形成,并使其在与人交流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有信心,有同情心,懂得感恩,热爱自己的家人、朋友、班集体和祖国,从而为幼儿在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也进一步促进其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幼儿园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幼儿创造一个优良的德育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的功能,帮助幼儿在德育教育中养成优良的品格,让他们有勇气去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茁壮成长。在德育教育的进程中,要重视创建一个良好的幼儿生长的氛围,充分地运用环境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并以此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根据大环境的设置,老师们要认真安排,让德育教学的内容能够充分地起到应有的效果。老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德育教育融入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把德育素质教育融入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整体发展中,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而在工作中,老师要细心、有耐心、有诚意地对待每个幼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发挥自己的德育意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老师的言行在幼儿的德育修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过去的说服、榜样、行为练习、惩罚等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中,要以科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并借鉴外国先进的思想德育教学手段。德育教育的功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比如:角色扮演;如社交-认知矛盾培训等,只有真正掌握了恰当的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三、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目的功利化
虽然大多数的幼儿园都知道德育教育的重要,并且在和父母交流或者宣传的时候,也不断地向社会透露自己的老师们很懂这一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都只是将德育教育当成了一种形式,只是做了表面功夫,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造成这样一种风尚的主要因素,也许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大多数人更多地关注着对他们理论知识的指导,而忽视了他们个性和品格的培养。另外,由于德育教育的理念太过抽象,所以它的教学效果很难用一个清晰的标准来度量。
(二)德育教育内容成人化
小幼儿的心理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的思维比大人要单纯得多,所以老师们给他们开展的德育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开展,既适合他们的年龄,又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时,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从幼儿的立场来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并且愿意与老师合作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在自主的情况下,获得自己的学习体验。
(三)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不足
幼儿园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起到领导的作用,对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在以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老师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老师把自己摆在很高的地位,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指挥着学生,表现出了幼儿的德育教育缺失,使得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一种消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表现出一种温顺、胆怯的情绪,不能很好地融入当今的社会中,也不能参加将来的社会竞争。教师的素质对幼儿园的德育品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幼儿园的老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幼儿德育教育的缺乏。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呆板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人格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抑制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对未知的探索,让我们的幼儿失去了活力。而这些内在因素又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造成了损害,若不加以有效地处理,必然会造成德育教育的缺位。
四、幼儿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常规教育与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幼儿德育教育是一种教化的本质,其核心是引导幼儿建立起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正确认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灌输,有些老师试图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日常的工作。在传统的教学和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德育教育因素,幼儿园老师要仔细地研究和发掘里面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当中,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和体会到,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比如,在生活中,老师要指导幼儿入、离园时,要积极地向父母道别,向老师打招呼,使他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受到礼节的熏陶;在日常生活中,如吃饭、洗手、上厕所等,要教育幼儿自觉地排好队伍,认识到插队是一种不良行为,培养其自觉守法的自觉性;再比如午饭时,要培养幼儿不挑食,懂得了农民叔叔种植庄稼不易,要珍惜食物,培养他们的节俭观念。在学习和玩耍时,老师要让幼儿爱护书本和玩具,并让他们在玩完后,能将玩具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加强他们的爱护公共物品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一日常规教学和日常活动中,老师们要将这些微小的教学资源发挥到极致,把握好教学机会,以各种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融入自然之中,使幼儿不能被老师强迫,而是要自己去接受德育教育。
(二)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创新工作形式
在幼儿园中,德育教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来进行。所以,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不能简单地用故事解释和解析的方式来传达,而是要把德育教育融合到每天的生活中,对其进行无形地渗透。
比如,当幼儿们参加某些集体游戏,或者是集体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服从命令,不插队,不喧哗,要让幼儿们有规律地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再比如,在一天的日常生活中,请两个幼儿作为老师的小助理,协助老师拿取玩具和教具,协助教师安排幼儿们参加到游戏中来。让幼儿们对教师的辛苦和对幼儿们的关心与爱护,心怀感激,提高他们的德育修养。另外,老师也可以在某些传统节日里,组织幼儿们进行诸如端午节的包粽、中秋赏菊等多种活动,适当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三)在日常游戏开展中实施德育
在幼儿园里,玩耍是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幼儿在玩耍中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举止,其实都是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起点,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可以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为此,幼儿园老师应充分发挥“玩”的作用,开展有效的思想德育教育。运用游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确保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易于被幼儿所接纳,从而起到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推动作用,从而加强了幼儿的记忆力。首先,幼儿园老师可以对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游戏题目进行界定。比如,有奖问答游戏“我爱我家”,有奖“防疫”。这种活动从题材上契合了德育教育的需要,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投入,而且主题的多样性和多样性,可以使幼儿园的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始终紧跟教育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紧跟幼儿的生活,保证了德育教育主题的即时性和针对性。其次,幼儿老师要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反应,并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寻找适当的机会给予相应的德育教育,从而使幼儿的行为、认知和习惯发生变化,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娃娃家”的时候,把幼儿们分成角色来扮演家里的成员,不仅要让幼儿们融入这个游戏当中,还要让幼儿们在经历当中了解到在角色扮演当中的人际关系,并且学会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家庭,去照顾他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有效地观察,并适时地让幼儿们意识到合作游戏的重要意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游戏进行最优化,达到德育教育的渗透。
结语: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幼儿的德育教育,受到家长的重视。家长的启发,老师的言传身教都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古至今,老师都被认为是“心灵的工程师”,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提升德育教育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何苗,徐远火.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品牌,2020(6):206-206.
[2]易娟.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20(16):242-242.
[3] 高莉. 试论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9):217.
[4]孙文娅. 对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J]. 儿童大世界, 2019(6):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