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策略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有些教师缺乏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的动力,所使用的教育方式离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使得新课程标准中有关的教育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地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对其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教育需求得到更好的落实。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尽管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推行,但是,仍有一些教师被过去的应试教育理念所困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仍然沿用着以前的“填鸭式”、“一刀切”的方式来教授语文,只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慢慢地淡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特殊魅力。而且,因为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去读一篇文本,学会一个单词,还得让学生学会其中的精髓,培养出一种优良的品德,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进行课堂教学,进行知识的传播,从而使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在目前的情况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过分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学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交流上,这就限制了教育的有效性。尤其是对于控制能力差、语文成绩差的语文学困生来说,小组课堂教学不但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会给学生找个理由,让学生不服从课堂教学秩序,散漫学习。另外,由于小学生很难长期保持专注,因此,如果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育的总体水平,就需要综合考虑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在对现有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专业素质愈高,其在课堂上应用的知识愈多,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愈具弹性。所以,整体的教育品质由教师的整体素质所影响,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上,重视平时的专业技能的累积与应用,与学生之间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要成为学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的语文积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通过写作、说话等练习,将所学的语文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例如,根据学生日常的日常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积累。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学生与同学之间要有礼貌,不愿意去做的事,要换位思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了语文,而且还可以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建设一个有效的课堂,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良好的互动,是培养学生尊敬教师、信任教师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太着急地向学生们灌输、教授学生的语文知识,而是要从多方面处理好学生的师生关系,使新时期的师生关系能够完全脱离传统的、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以及对教师的认识加深,唯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安排好一些师生的互动,增强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与沟通,缩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让教室气氛变得更为融洽,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语文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课堂教学活跃度
课堂气氛的好坏,是影响课堂教学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生动活泼的课堂,从而使课堂的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科技,让问题情景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把秋天的美丽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尽管小学生已经对秋天、秋雨有了一些认识,但对文本中的抽象的文字还是很难完全了解,所以,在实践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秋天、秋雨的相关录像,让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语文教学又联系到了实际的生活,提问了一些与秋季相关的问题,比如:“你认识什么跟秋季相关的词或者句?”用这种“生命激活”的方式,迅速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语文教学又把学生带入了情感的阅读中,并让学生自己去想:“作家在描写秋天的时候都用了什么手法?”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解答教师的提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全文进行分段阅读,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科学安排利用课堂时间
在小学,一节课的课时很少,大约40多分钟,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那么就难以有效地进行有效的教学。为此,我们必须对课堂的时间进行科学的分配,不能有丝毫的耽搁,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在课前数分钟检查学生的出勤状况,或是花费较多的上课时间来调整课堂秩序,这样既会对有价值的课堂教学造成极大的影响,也很难实现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事先对教学程序进行计划和设计,事先就好了教学的时间安排。另外,在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为自己留出充足的教学时间之外,还要为师生交流和指导学生开展思考、交流、练习等活动留出充足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即,要对教师讲解的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和学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相关的活动,只有如此,才能将课堂的有效利用最大化,全面提升4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能。
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因为它不是一个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而且它的主题又不是日常的东西,因此,学生对它的兴趣不大。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配,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收益。首先,要进行预习,对圆明园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文章的主旨有所认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课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使用多媒体,将关于圆明园的图片和录像等重点展现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接下来,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中心话题: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摧毁?然后指导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去看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让学生在看完课文以后,再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在讲解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能让学生进行过分的探讨,在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合理地使用好自己的课堂时间,只有如此,才能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
(四)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并非固定不变,应该是弹性的。因此,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特别是,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的需求,对各种教育方式进行实验,或是将各种教育方式进行组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省,综合地对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在不适合的情况下,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目的。
比如,在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古诗词的比重很大,而且从低年级就有了。为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区别,并对其进行科学的选择。
再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有很多,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描写景物的,也有描写景物的,对每一种内容都有相应的教育方式。本文通过对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的分析,发现文章中处处流露出浓厚的大草原文化气息,赞扬了大草原的美景。所以,作者将文章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相联系,利用多媒体来营造一碧万里的草原情景,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利用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持续提高。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也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改进,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田艳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4).
[2]陈海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2).
[3]李夫娜.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5).
[4] 戴丽华.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尝试[J].魅力中国,2019(49):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