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职业院校;语文;策略
正文
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浓缩和沉淀,其不仅包含了我国人民的血、泪、汗,更是华夏大地的真实反映,是精神和思想力量的延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光芒四射,历久弥新。因此,探索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弘扬卓越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最关键的任务之一。而语文学科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此外融入传统文化于语文学科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健康、积极的成长,因此该文章探索的是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策略。
一、传统文化内涵概述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两个字直接反映了我国文化的演变和传承特性。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视为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化事件,也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进行研究。当从时间的视角去研究传统文化时,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传统文化实际上是1840年以前我国文化精华的一种累积。1840年后,我国的国家形式经历了转变,那个时期的国家并不是一个独立实体,既没有主导的经济体系,也没有一个相对稳固的文化体系。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继承了千年历史的先辈的精神和文明发展的结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传统文化是在持续的发展和变革中形成的,而新时代的文化也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而成的。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特征,它体现了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它更像是一个反映时代特色和需求的社会历史事件,拥有深厚的思维深度和价值内涵。因此,传统文化不仅反映了前辈的精神文明,还具有当代特色。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之中,但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稳定的事物进行创作和融合,始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所以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特征,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发展文化素养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能促进他们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传统文化融入的落实,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推广传统文化有助于文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全方位地渗透。这不仅为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带来了突破性的进步,也拓宽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获得了文化素养的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的传统文化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等多个文化信仰体系,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具体表现。这些观念和道德准则体系展现出了普适性、稳定性和持久性,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并指导学生去学习和继承这些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道德价值,还能让他们在文化的滋润下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传统文化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财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我国历经千年的民族和人民纽带,如团结、友谊和亲情等深厚的关系纽带。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即可以让学生发现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其中包括爱国情感教育等内容,以此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分析过程获得道德素养发展。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这些沉淀了数千年的文化精华,并有机会继承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塑造出正面的社会观念。另外,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还会获得自我素质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在持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自我认知与文化素养的发展,还获得了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向着更自信的方向发展。
三、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策略
(一)围绕教学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为促进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发展,应对当前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知识探索兴趣,教师应当借助语文中的文化元素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学生形成文化素养的同时优化语文教学。具体而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教学的语文知识特点,收集大量的工匠文化元素,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学中,为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学内容引进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典型故事,通过讲解这些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当时坚韧的精神,通过这一讲解助力学生形成文化自信,让学生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人生道理。此外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融入传统文化时应当契合学生的特点,比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学生家乡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二)借助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化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充分融入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传统文化,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学生获得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文化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让学生掌握文化背景。比如,教师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构建信息化语文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诗人的生活背景,同时教师可以添加音乐元素,刺激学生的听觉,让学生感受当时诗人的忧愤之情。借助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掌握诗人的创作心境,接着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深度探索古诗词,在这一过程中则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文化习俗与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掌握当时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感受诗句的磅礴,体会其中的情感,进而实现深度探索。再比如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则可以围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剧本,通过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深度体会,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大量的资料分析事件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情节,并从中自主探究传统文化元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深度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掌握传统文化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科学运用传统文化,比如在《鸿门宴》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写一写读后感,让学生自主体会背景,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与文化素养。此外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构建文化社团教学方式,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构建文化学习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引进大量的传统文化服装元素,比如汉服、唐装等,同时引进一些古典戏曲元素。在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方式掌握语文知识,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三)设置学习社团,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入
首先,教师需要科学设置学习社团。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对文学社团活动缺乏学习兴趣,而文化社团的科学开展,可以实现学生参与度的有效增强,教师在组织传统文化社团时,需要科学引进唐装、汉服等文化元素,同时,还需要科学引入古典戏曲鉴赏、园林模型等文化元素。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中职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如果想要成功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注重课外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猜灯谜、国画等传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为充分地认识传统文化,使其知识面得到有效拓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需要有效结合现实,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唐诗宋词时,需要科学开展“诗会”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搜集相关诗词文献。比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文化社团中。教师可以在文化社团中结合古诗词内容构建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教师组织的参观活动中,并分发给学生当时社会的服装,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写出登楼体会。
(四)提升语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传统文化融入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语文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发挥出教学主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发展自身教学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的角度着眼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与职业发展开展教学,而不是单一地停留在知识角度的教学,同时站在学生角度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位置,侧重学生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当强化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累,当前的语文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灵活的、有深度的语文教学过程,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
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开展传统文化融合教育,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位置,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产生真切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产生转变,真正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简言之,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度学习语文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并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教学延伸,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学习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佳.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知识文库,2022,(16):25-27.
[2]杨福盛.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新课程,2022,(31):28-29.
[3]谢捷.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思考[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三亚论坛论文集(二).山西省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2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