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减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渗透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双减;游戏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1]。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实行双减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压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小学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游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对其今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对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游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渗透优势
(一)提升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教师可以将枯燥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转变为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游戏中的挑战和成就感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
(二)增强理解记忆
游戏通常涉及互动和实践操作,这有助于学生通过动手体验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游戏中的重复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概念的记忆,使其更加牢固。
(三)培养逻辑思维
许多数学游戏设计需要玩家运用逻辑推理和策略思考,这些游戏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会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四)促进合作交流
团队或多人参与的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游戏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五)适应个体差异
游戏提供了多种难度级别和类型,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这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支持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3]。
(六)增加教学互动
游戏化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这种互动不仅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七)培养创新精神
在游戏中,学生往往需要创造性地思考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种探索过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提供即时反馈
许多数学游戏能够提供即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这种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二、双减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渗透
(一)游戏选择与设计原则
1.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紧密相连。游戏活动应旨在实现特定的学习成果,如数学概念的理解、计算技能的提高或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确保游戏内容覆盖必要的数学知识点,同时,通过游戏的过程,学生能够实践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如果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选择那些需要学生识别和构建不同图形的游戏。
2.适宜的难度级别
游戏的难度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缺乏挑战性,也不能太难以至于令学生感到沮丧。教师可以通过预先测试或观察来确定学生的能力水平,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游戏难度。此外,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置不同难度的关卡,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4]。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数数游戏开始;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策略游戏,如模拟商业运营,其中涉及货币的使用和基本的算术操作。
3.多样化的游戏类型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教师应选择和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包括个人游戏、小组游戏、桌面游戏、互动电子游戏等。多样化的游戏类型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享受游戏化学习的乐趣。同时,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技能,如团队合作、竞争、逻辑思维等。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教授关于货币和交易的数学知识,或者通过解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二)学生参与的方式
1.主动探索与学习
在游戏化教学中,学生被鼓励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学生可以自主探索数学概念和原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索性的游戏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通过宝藏猎人游戏,学生需要解决一系列数学难题才能找到宝藏的位置,这样的活动能够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技能进行问题解决。此外,教师应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指导,以便学生在游戏中能够自我引导,当遇到挑战时能够寻求帮助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团队合作与竞争机制
游戏化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个人技能,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机制来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团队游戏中,学生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竞争元素可以增加游戏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而,竞争应该是健康和公平的,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例如,可以设置数学奥林匹克或数学竞赛,让学生在友好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竞争机制的平衡对于维持课堂秩序和鼓励公平竞争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监控游戏过程,确保所有学生都遵守规则并享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三)通过游戏来替代作业
小学生的年龄小,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容易走神。当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个问题纳入考量之中。基于此,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在安排作业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共同参与的、可互动的游戏作业,充分发挥小学生喜欢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性。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游戏作业:(1)分组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加法计算。比赛时间可以限制在5分钟内,最先完成的组获胜。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多个加法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计算。(2)拼图游戏:将一张包含多个小拼图的大拼图分成若干份,让学生自行组合成完整的图片。每个拼图都对应一个加法题目,完成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3)数字迷宫: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字迷宫,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入每个数字区域,并在每个数字区域回答对应的加法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则可以继续前进;如果回答错误,则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最终完成所有数字区域的学生获胜。(4)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扮演老师或家长的角色。老师或家长可以向其他组的学生提问加法问题,其他组的学生需要回答问题并进行计算[6]。最后,老师或家长可以给出评分并宣布获胜者。
(四)反思与评价
游戏结束后的反思环节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被鼓励回顾他们的游戏表现,思考哪些策略有效,哪些需要改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强项和提升空间[7]。
比如,在“小数”相关课程中,老师按照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游戏。此时,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同时,观察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状况,并对他们的成绩做出评估。例如,有些同学在游戏中表现得很好,但学习效果却很差,老师可以表扬他们的行为,纠正他们在游戏中犯下的错误,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8]。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渗透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突破,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一种积极响应。通过游戏化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够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化教学并非万能钥匙,它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们深思熟虑,精心策划。游戏的选择和应用应当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确保游戏活动既有趣味性也有教育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郑淑明.寓教于乐,让数学"好玩"起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J].教师,,2021(1):29-30.
[2] 张军芳.双减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1(7):197.
[3] 任慧琼.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85-86.
[4] 唐春英.关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散文百家,2021(9):259.
[5] 刘欣欣.双减背景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施[J].读与写,2021,18(13):156.
[6] 李爱香.关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思考[J].散文百家,2021(9):282.
[7] 田小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题游戏化教学价值分析[J].考试周刊,2021(19):49-50.
[8] 祁丽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19(19):6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