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洪雨

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 130031

摘要

本文探讨微视频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指出,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跨越时空界限等优势,通过在课前预习、新课导入、难点讲解等环节有效运用微视频,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听课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期望本研究可为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微视频;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应用效果

正文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以其短小精悍、直观形象的特点,为信息科技教学提供了有力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对微视频教学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微视频的作用,助推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微视频应用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意义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时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视频在课堂中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生动化,教师可通过微视频,展示信息科技的相关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微视频中的动画、音效等元素,可为学生带来足够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信息科技知识,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高效。

(二)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材不足

当代初中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现行初中信息科技教材虽然涵盖了基本的知识点,但却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通过应用微视频,有效地弥补教材的不足,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的教学内容供学生学习,通过搜索、筛选优质的微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信息科技知识。

(三)契合课程特点,提升教育效果

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教材中提到的信息科技,在现实生活中也时常更新换代,仅凭借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无疑会阻碍学生对于新科技的认知,而借助微视频,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知识,同时,微视频也可被学生重复观看、学习,这将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1]

(四)跨越时空界限,实现多方互动

微视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这种灵活性使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微视频还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通过发布微视频作业或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微视频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及效果

(一)在课前预习应用微视频,提升学生听课效果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可提前了解新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逐步建立起对新课内容的整体框架性理解,从而在听课时,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于重点、难点进行听课,提升学习效率[2]。对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而言,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因为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抽象,且实践操作性强,没有充分的预习,许多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向学生发布微视频预习资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借助微视频短小精悍、直奔主题的特点,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对Excel”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使用微课视频,讲解快速填充、计算等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观看,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从而对新课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讲、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根据教学实践,这种微视频预习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微视频的帮助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进行预习,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在新课导入应用微视频,激发学生听课动机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一个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3]。在课堂伊始,教师可选择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微视频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举例而言,在讲解“计算机网络”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播放一个关于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微视频,借助视频,教师可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展示互联网是如何从最初的ARPANET发展到如今的全球互联网,启迪学生思索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发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努力探究计算机网络的奥秘。

(三)在难点讲解应用微视频,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信息科技课程中存在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如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网络通信原理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而言较为难懂,因此教师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这一方面,微视频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借助直观、形象的微视频,学生可更快速地理解重难点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微视频展示CPU、内存、硬盘、网卡、光驱等硬件组件的工作流程和交互方式,以形象、生动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教师可使用慢放、暂停等功能,引导学生反复观看,确保学生突破重难点,在课下,教师可将微课视频上传至学生的学习平台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观看,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难点知识。

(四)使用微视频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微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和概念都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然而,由于课堂时间、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可能无法充分进行实践操作,此时,教师就可借助微视频来弥补这一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案例。

举例而言,在教学“智能机器人”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搜集一些真实的智能机器人应用案例,并将其加入到微视频当中,如“智能重量预警书包”这一产品就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自动提示书包负重,避免书包中装入过重东西从而影响学生的腰椎。学生在观看这些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了解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操作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这些微视频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机器人设计等活动中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微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知识链接,例如,在讲解网络安全时,教师就可发布一些关于网络攻击防御的微视频资源,并配上相应的网络链接,引导学生自主查看网络安全防范案例,在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微视频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展现出显著的效果,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借助微视频,学生可更轻松地掌握信息科技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同时,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微视频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更多的教育者能积极探索微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慧.“微视频”为信息技术课增趣添彩[J].读写算,2023,(26):146-148.

[2] 李文彩,于安全.试论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6):27-29.

[3] 郭育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技术的应用[J].家长,2023,(16):83-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