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正文
前言
随着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教育等各个方面,促使这些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此外,由于学生接触的信息技术比较少,所以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此,我们要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主体性是课程标准的重点指示,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尽管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但这些老师中有些人是“为了用而用”,他们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别需要,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教学只是形式上的,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进行了拼接,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这样的整合肯定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趣味性原则
在实施主体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趣味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向的是一群天真烂漫、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比较丰富的学生,而且大部分人都不能把精力长期集中在一个点上,而要使学生持续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就离不开适当的趣味性元素。在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进程中,老师们也要主动挖掘它的趣味性,同时在整合形式和方法上,也要使学生觉得有趣新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他们自始至终都参与到教学之中。
3.针对性原则
老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尽管信息技术可以为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极大的活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老师对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也有很大的依赖性,这就可能造成信息技术的使用出现一些喧宾夺主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明确两者的主次关系,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思想,有针对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使课堂回到师生之间,不会被设备和软件牵着鼻子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优势
1.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了。此时,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用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既能迅速地引起他们的注意,又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加深学生记忆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只能通过讲台、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教学,老师的板书和学生做笔记都要花很多的时间,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的记忆。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又可以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自由地选择所需的学习资料。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设计出若干探究式的问题,允许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在课下搜集或者查询有关的信息,既可以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前阶段整合
课前阶段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上。以往得预习方式比较呆板,指导性不强,大部分的预习都是通过口头作业的形式下达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就算学生们再怎么注意预习,由于教师无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也不得预习的章法,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消失。基于此,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前阶段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
由于目前移动通信设备比较普遍,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为了确保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老师也可以根据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预习导学课件。例如,《将相和》课前准备阶段,老师可以把课件分成三大块。①对生词、生字等基本知识进行学习。老师可以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查。在了解含义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动画环节,如生字的笔画顺序,生词的语境运用。②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为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的作用,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例如:“结合文章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你感觉文章标题的三个字中,哪个字是文章的主旨呢?”这样的提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带着问题去预习,效果会更好。③最后的部分,是对课文的知识、常识进行补充,在此,老师可以将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视频放在此处,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导学案的设计,除了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在“导学”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与此同时,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而这些问题和障碍恰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使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课,保证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提供拓展内容有两大优势,其中最不可取代的还是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年龄所限,小学生在注意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针对所教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对于一些比较枯燥、单调的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用一些比较生动的,如图片、动画甚至是小游戏,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情景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教材中有许多北京地区的特色,对于北京之外的学生,是没有经历过的。因此,老师可以设计一份延伸材料:通过播放北京春节习俗的短片,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看一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北京的新年习俗。预先有了这种认识,学生在再次阅读文本时,就会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但小学语文教学却不应该局限在有限的内容之中。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拓展内容,使教材的内容得到了强化和提升。在课后的预习与复习阶段,老师可以事先将有关的延伸材料事先准备好,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这几个延伸部分是和课堂内容紧密相连、相互补充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视野开阔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也随之提升,思维能力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其重点是描述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在延伸的部分,可以通过视频和动画对小兴安岭的气候,物产,风俗等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从而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在教学中引起联想,加深理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4.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写作教学
第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目前,不少学生一听说作文就觉得“头疼”、兴致缺缺。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需求,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比如投影仪、短视频等,为学生们提供有关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播放一些平时很难见到的具体场景,以慢放、暂停、放大、重复播放等方式,正因为信息技术的丰富表现力,它用生动直观的图片、声音和文字等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使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并由此激发出强烈的写作兴趣。
第二,利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材料的搜集。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无穷的知识,为学生们的写作提供了素材。为此,语文老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解网络,合理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检索、搜集信息。学生既能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又能把自己搜集到的宝贵资料与他人进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交互式批改环境。信息环境下,老师的作文批改模式也随之变化。首先,个别修改。老师可在学生写作时,通过教学网任意抽取学生文章进行查看,透过耳机与同学直接交谈,并提供修正及辅导建议。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也可以对某个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其次,集体修改。在讲评课上,老师可以将某个同学的习作作为范例,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让同学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这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这样的评改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评改模式,而是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引导。
结束语
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和可能性。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合理了解它的优势及劣势,以此来提高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凤枝.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C].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十九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37-39.
[2]周旭壮.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131+133.
[3]毛志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141.
[4]谭爽.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20(06):142-148.
[5]黄玉玲.基于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1(05):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