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开鉴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广东珠海528463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集中探讨了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旨在发掘一种能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课堂设计路径。通过深入解析综合实践课的特质,以及详尽探讨学科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课堂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实践证明,这种融合式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其创新思维具有显著成效,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学科融合;课堂设计;教学改革

正文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学生对多元化、实践性学习的需求,综合实践课程凭借其特有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学生的素养提升提供了宝贵机会。如何将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相融合,以最大化二者的教育价值,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本文致力于探索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模式,旨在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一、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课的实践性,作为最引人注目的特质,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出理论的框架,踏入实践的田野,通过亲身的参与和实地的操作,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去感知和掌握知识,这种实践导向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更在实际操作中锤炼了他们的技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塑造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

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也让人眼前一亮,实际教学中,多学科知识得以交融,学科间的界限被打破,为学生展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能够灵活调用所学知识,提出全面而周详的解决方案。

(三)自主性

自主性也是综合实践课的一大亮点,这种课程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践活动。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推动学生在未知探索中不断成长。

(四)探究性

综合实践课的探究性更是赋予了综合实践课深厚的内涵,这类课程中,学生被鼓励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探究式学习方式磨砺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科融合的可行性

学科融合的可行性在现代教育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学科教学方式逐渐成为引领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一趋势彰显教育者对多元化、全面性教学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映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注以及适应社会复杂多变需求的深入洞察。学科融合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宽广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学科的交融与碰撞,学生的思维方式将变得更加开阔和灵活,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世界,形成独特的思考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更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科融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关键途径,在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知识整合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

三、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思路

(一)确定融合的主题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其首要且核心的步骤是选定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主题,整个课堂设计而言至关重要,因其不仅作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更是引领学生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探索的纽带,敲定主题时,必须严谨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保所选主题不仅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个优秀的融合主题,应具备跨学科特性,能巧妙将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以“环境保护”为例,不仅触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态学和地理学,还与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政治学紧密相连,甚至可以深入探讨伦理学和哲学层面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主题设计,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方法论,直面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这一过程也将极大提升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在主题确定的过程中,教师需周全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确保所选主题既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不会过于晦涩难懂。主题选择还应具有一定开放性与探索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敢尝试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旨在打造富有启发性、探索性与实践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跨学科旅程中不断成长,收获真知。

(二)整合教学资源

在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中,资源整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需要紧密围绕已选定的跨学科主题,周全精心地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这一过程涉及教材遴选与调整、教具筹备与使用,以及多媒体资源的有机融入。

为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跨学科知识,教师必须从各相关学科中精心挑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教材内容,根据融合课程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或扩充,教具的选择与使用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通过物理模型、化学实验设备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并感知知识的实际运用。当今数字化时代,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也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专业数据库等渠道,获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生动、立体的学习体验。

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资源间的内在联系,确保能够构成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跨学科知识,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学生能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跨学科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度整合的教学资源将显著提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

(三)设计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中,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这些实践活动要紧密围绕选定的主题和整合的教学资源展开,更要强调实践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与动手操作深化问题理解并探索解决方案。

为确保实践活动既富有吸引力又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需细致考虑,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并思考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从中挖掘问题并尝试提出假设。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实验任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让学生通过亲手进行实验验证科学原理或技术方法,加深理解,小组合作项目同样值得推崇,能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设计实践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关键,教师应避免过度干预,而是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助力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技能,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挑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发展空间。对实践活动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努力,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实施课堂教学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融合课堂设计中,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至关重要,是验证设计理念是否落地、是否有效的核心步骤,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可或缺,既是指引者也是促进者,需要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精心策划的实践活动中,更要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的界限,开启全新的跨学科思考与探索之旅。

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教师应致力于构建一个自由、开放且富有包容性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挖掘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组织深入的讨论以及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领他们从多元视角审视理解问题。

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对于他们在实践中遭遇的难题和挑战,应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与课堂表现,教师需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与活动内容,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可或缺,教师应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诸如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检阅他们的作品成果、听取他们的口头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短板并帮助学生改进,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宝贵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创新,现在的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让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创新者,新课标还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以此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探索——"怎样滚得远"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11):56-58. 

[2]高樱艳.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育探索[J].文渊(小学版),2023(1):637-639. 

[3]徐世凤.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31):53-55.

[4]韩学民.小学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初探[J].中外交流,2021,28(7):1459-14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