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探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才健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

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实践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文章首先明确了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意义,随后从理论基础、模式构建、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为社会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面对资源配置、教育观念更新、评价体系完善等挑战,本文提出了创新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最后,文章对未来高校融合育人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高校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正文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个时期,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理念,还要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以达到育人的最大效果。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旨在为高校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而培养出更多既有理想信念、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定位

1.1 新时代特征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征程,新时代的特征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新征程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其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定位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高校不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这一变化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更加紧密地与社会需求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同时,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具备了坚定的思想政治基础,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坚持正确的方向。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它强调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激发,旨在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甚至开创自己的事业。在新时代的地位上,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更是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体现。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对于高校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2.1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心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种教育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确立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这正是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精神支柱。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形成敢于挑战、不畏困难的个性,这对于创新创业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失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失败观和团队观,这些都是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比如,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学生需要考虑其项目对社会的贡献,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无疑加深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提供解决方案和精神支持。在创业失败、团队冲突等情况下,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对于创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3 融合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

3.1 教育融合的理论依据

教育融合的理论依据首先来源于教育资源的整合需要。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不同教育领域往往相对独立,各自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各自拥有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如果能够有效整合,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从教育效果优化的角度看,融合育人模式能够确保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必要的创新创业技能训练,这种双向促进的机制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此外,教育融合还基于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割裂的,而应是一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正是实现教育整体性的具体体现。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教育目标,还能够通过不同教育内容的相互补充,实现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均衡发展。

3.2 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

融合育人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其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合育人模式正是基于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通过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平台。

这种教育理念的实现,要求高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高校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

4.1 融合育人模式的框架设计

融合育人模式的框架设计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基础。这一框架首先明确了教育融合的目标,即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和调整教育内容,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框架设计着重于两个方面的内容整合和优化。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需要进行有效融合。这不仅意味着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相关的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深入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框架设计还需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这包括校内外资源的联动,比如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也包括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间的资源整合,以促进交叉学科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发展。

4.2 关键环节的实施策略

融合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具体的策略来保证其有效执行。这些策略主要涉及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需要设计一系列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要覆盖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学习、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高校应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校内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实验、研究和创业的空间;校外则可以通过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至于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实施融合育人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需要培养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又具备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和技能上都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5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模式的过程中,高校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到资源配置、教育观念、评价体系等关键领域。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高校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5.1 高校在融合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资源配置是高校推进融合育人模式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的资源配置不仅包括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还涉及到教育资源、实践平台、教师队伍等方面的优化配置。由于传统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分离,资源往往也是分散管理,这给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带来了困难。其次,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许多高校在教育实践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对于融合育人模式的理解和接受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融合育人策略的有效实施。再者,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高校面临的挑战之一。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学术成绩和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这与融合育人模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

5.2 应对策略与建议

首先,创新教育理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全面理解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和意义。这需要通过组织系列培训、研讨等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认识水平,确保教育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统一性其次,强化师资力量是实施融合育人模式的关键。高校需要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精通创新创业教育的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与相关研究,不断探索融合育人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最后,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融合育人目标的基础。高校应当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合理规划和分配教育资源,打破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跨部门、跨领域整合。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平台,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此外,高校还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符合融合育人模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既要评价学生的学术成就,也要重视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模式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融合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框架设计以及实施策略,并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研究表明,通过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高校在融合育人方面的实践活动将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预计高校将进一步优化融合育人的教育模式,强化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建设,同时,也会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此外,随着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为融合育人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总之,未来高校在融合育人方面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烨,周学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9):236.

[2]张亚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互促进的创新策略及实践研究[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山西传媒学院;,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36346.

[3]王云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5):114-120.DOI:10.16433/j.cnki.cn41-1379.2022.05.0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