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开展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邵美鸥

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 137200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本就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应抓住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开展高质量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开展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综合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

网络环境;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互联网使知识的传递途径发生了变化,学生使用的媒介也从课本、插图变成了公开、分享的形式。微课、网络课程的兴起使现代化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培养其核心素质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基本素质相融合,进行教育方式的转换,建设高效的课堂。

一、优化课堂导入

在进行初中信息科技教育的时候,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进行高效的引入。挑选出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他们对课堂的热情。互联网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让他们能够对信息科技的使用价值有一个最直接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育引导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力量,实现高效导入。

二、对比分析知识

在信息科技课的教学引导中,要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比较,利用网络的手段,让学生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恰当的运用和比较,使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初中信息科技也有了更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与网络进行适当扩展,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1]

三、丰富教学方法

(一)人机交互

计算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互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在面对网络和电脑的时候,学生能够毫无心理障碍地提问,这样的可参与性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大胆、自主诚实、坚持的精神,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网络环境中,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间的讨论而获得。而对某些比较难或者比较模糊的问题,则由学生向老师提出,与此同时,网络系统能够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测,得到反馈,弥补任何时候可能存在的缺陷。比如:留言板、BBS、email,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网上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交换。在讲授“电子邮件的申请、收发”这一部分时,要求学生向教师发送电子邮件,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

(二)分层教学

在以往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要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一节课结束后,基础好的同学会感到学不饱,基础不好的同学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在互联网环境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不同的准备,并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下知识的要点,等学生学会了之后,就可以在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来进行练习,大多数人都能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对于那些有较差基础的学生,他们只进行简单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略过简单的部分,直接进行更难的部分,如此一来,每一个人的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邀请名师来授课,只需要将名师的教案、课件、习题等,以及讲课的视频,都上传到网上,让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名师请教。在现在的教育中,学习网站也得到了很大的使用,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一个对应的帮助页面,这个页面的内容既可以是课本的重点,也可以是有关的天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借助QQ和BBS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向教师提问,教师也能在同一时间内解答多名学生的疑惑。

(三)问题导向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来设计教学问题,并将它们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创造力[2]。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意能力是学生创造行为的根本,也是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转移,有利于多专业的交叉和渗透。当今世界,各种智能化软件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都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学生在使用智能软件时,要努力创新新的应用方式,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四、科学设计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的技能,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安排好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导向,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任务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对任务进行适当安排,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五、推荐网络学习平台

近几年来,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平台,学生在互联网上的学习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作用。但是,初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知识层次不高,在挑选高质量的课程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推荐平台和课程,使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他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组建兴趣小组,让全体同学在资讯科技上有兴趣,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而在学习方向上,教师可以将各种微学习或微课通过网络社会媒体传送到不同的兴趣群体,并向他们推荐不同的网站和课程,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学习。若有同学对图画加工及版画感兴趣,教师可将「虎课网」推荐给此群,让他们上PS课及版画课;对于一些对C语言感兴趣的同学,教师可以推荐他们去学习慕课网站上的相关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完善教学评价

在初中信息科技课堂上,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又可以为教师进行补充性的教育活动提供参考。然而,以往的教育评估大多依靠教师的主观感受,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估。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作业平台也越来越受欢迎,通过在线作业平台,教师不但可以高效地收集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确的分析,了解他们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了教育评估的科学性[3]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工作、生活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在初中的信息科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互联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课外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改进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持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信息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小明.基于网络环境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J].新课程,2021(29):2021-07-21.

[2]冯燎.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天津教育,2021(20):2021-07-11.

[3]夏淑青.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0(03):2020-02-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