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跨学科教学提升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乔

北海市华侨中学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

农村初中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名著阅读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阅读兴趣不足、阅读能力较弱等。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将其应用于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

正文


引言

名著导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对经典名著的深入研读和解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阅读能力。名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核心素养下跨学科教学提升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的意义

(1)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名著阅读体系。这有助于拓展农村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名著阅读能力。(2)培养农村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农村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3)优化农村初中教学模式。本研究将跨学科教学与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提升相结合,为农村初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将有助于优化农村初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阅读量少,缺乏阅读时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名著导读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数量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导致不少学生在盲目阅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1.2学生缺乏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动机和兴趣是学生阅读名著的直接动力,对学生名著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中,为了阅读而阅读,让学生对名著进行了解即可,使阅读名著流于形式,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

3核心素养下跨学科教学提升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3.1学科融合,搭建阅读框架

跨学科教学首先需要将名著阅读与语文、历史、哲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框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解读名著,例如从语文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作品背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学科融合,使学生对名著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名著进行阅读。在选择名著时,要充分考虑作品的难度、主题和风格,以确保学生能够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如读书笔记、讨论会、写作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名著中的知识。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估。这包括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3.2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为了提高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教师应积极整合与利用跨学科教学资源。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为学生讲解名著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科学原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和把握名著。例如,通过讲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孙悟空的奇幻之旅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3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

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名著中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当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读作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以名著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运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跨学科教学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名著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艺术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并引发他们对作品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例如,在教授《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古代绘画、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的形象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名著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演讲、作品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阅读兴趣。例如,在教授《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国人物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从而提高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3.5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教师要注重挖掘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名著。例如,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结合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把握作品。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邀请历史老师讲解相关历史背景,哲学老师分析作品中的哲学思想,艺术老师解读作品中的艺术手法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全面理解名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名著阅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讲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交场合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素养。

3.6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要充分考虑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合理安排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昆虫记》是一部文学性的科学著作,其中文章介绍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学生在学习书本中的写作特色时,可让生物教师教授学生昆虫的习性,与生物教师合作共同展开《昆虫记》的教学任务,进行学科联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昆虫记》中的昆虫习性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昆虫生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作品中的文学特色。例如,在教授昆虫的繁殖、捕食、防御等行为时,生物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相关昆虫的习性,让学生对昆虫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描绘手法,如对比、拟人、夸张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手段表现昆虫世界的。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科联动的方式,将《昆虫记》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在教授昆虫的生态习性时,可以邀请地理教师为学生讲解昆虫的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等知识;在教授昆虫的进化历程时,可以邀请历史教师为学生介绍昆虫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昆虫。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昆虫记》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文学与科学的完美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总之,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语文建设,2022(12):39-42.

[2]李晓东.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2):58-61.

[3]王芳.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12):207-2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