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应用
正文
引言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即使放在今天也备受推崇。而物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与现实生活就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教学实效性。然而,就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讲解—接受—反馈纠正”的教学模式,专注物理知识与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了生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究其根源,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又或是对于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缺乏经验,故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们更多的是将物理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这种教学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新课标的实施,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未能贯彻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以及没将学生当成教学主体,和未能意识到学生的主动性的重要作用,由此造成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很难和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得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无法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吸收知识的质量。
1.2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动手能力差
物理课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那便是物理实验操作,物理教学实验操作考验学生对每一顿实验过程的基本掌握能力,同时,实践操作又体现了实际动手与操作技能。但学生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对物理实验操作步骤非常生疏,不知道怎样使用实验工具,更不懂怎样进行试验方法,手脚笨拙,手忙脚乱。每次试验完成后,学生对于物理实践问题不懂得要怎样根据教材加以整理总结,有时甚至是由于实践操作的失败而得到不切实际的成果。
1.3过度依赖教材束缚了学生思维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往往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思考和判断。如果教师依赖教材,就会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此外,过度依赖教材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往往是比较固定和单一的,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实验教学生活化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设计和探究,教师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能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利用合作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实验,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结合理论联系生活,也可以在实验过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相互作用——力”的教学为例。在生活中,学生对相关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一些现象,学生会受固有思维的影响产生错误认知。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尽可能地还原自己的想法,再利用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找到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如下)。
小组A:学生猜想磁铁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如果同极性磁铁的排斥力是相互作用力,那么在排斥的过程中,磁铁停留的位置应是一致的。因此,该小组选择了两块磁铁,将两块磁铁分开放置后,用记号笔标记位置,通过观察与记录,看磁铁相排斥时位置是否一致。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磁铁在相互排斥后停留的位置始终一致,所以磁铁同极性的排斥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小组B:学生猜想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在相同的作用力下,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这时弹簧之间的力应是相互作用的力。于是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勾在一起,同时施加相同的力,再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学生发现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因此弹簧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通过小组之间成果的展示,学生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具体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的活动,规定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且人数相等,最后的实验结果与之前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于是继续引导,让学生思考是否忽略了哪些细节?最后让男生站在可以滑动的平衡车上与女生再次进行拔河,这次女生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胜利。利用分析的方法,学生了解了影响拔河比赛的原因,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创设生活化情景,开展实践活动
生活情景能够较大程度上活跃物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产生较强的探索兴趣与好奇心,因而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生活情景的教学促进作用,设计出更多适合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动手解决遇到的物理学习问题。在生活情景之下,学生运用实践活动更快地理解物理知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物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压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海上船只运载重量以及船身水位高低问题,设计生活故事情节,让学生帮助船员们想一想怎么装得又多、船身又不容易进水。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纸折小船进行实践学习探究,让学生们折叠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小船,并通过增加减少船上的石子数量来观察小船外侧的水位高低情况。结合实践活动探究,学生发现小船的底面积越大,其承载的石子越多,相对而言外侧的水位也较低。通过这一发现,教师则可以引入“压强”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实验感受理解新的“压强”知识,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在生活情景之下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教师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探寻学习知识,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如此一来,学生也能更主动地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并能够促进自身思维的活跃化发展,实现自身物理核心素养能力的不断发展。
2.3设计生活问题,促进概念学习
生活中存在较多的物理现象与问题,应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和思考,在学会力学概念内容后,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力学的应用与学习具有相互促进性,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力学知识,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整合生活,教师可依托力学知识,挑选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增进概念理解。例如,以“重力”内容为例,可以选出几个学生来提重物,教师提前准备相同重量的哑铃,让同学排队,分别提着哑铃走路,再让学生分享具体感受,经由一个个不同的实验让学生明确重力状态下的具体物体状态。此时,有些学生会质疑“没有重力将会发生何种变化”,应对此名学生的逆向思维加以表扬,随后让学生探讨原因,随即得到失重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适当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又如,学习静摩擦力内容时,拿起一支铅笔,铅笔未掉落,让学生思考铅笔是否承受了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否影响物体的状态,它是阻力还是动力,经由若干问题可让学生认识到力学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既能成为阻力,也能变成动力。
2.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
教师在对高中物理展开具体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视频以及图片在多媒体上直观地为学生进行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观看视频。此种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此更好地对生活化教学情境展开创设。以“超重和失重”内容为例,由于文本内容过于枯燥,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对文本展开阅读,学生就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此时,教师为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当中,进一步地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活化。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呈现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场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物体的重力是如何产生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用测力计来对物体的重力展开测量?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实验展开探讨,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地观察弹簧测力计上度数的变化,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
2.5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满足生活化教学需求
1)整合教材教学资源,开阔物理学习视野。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含有较多的阅读材料。在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此类阅读材料中的生活化教学元素,并结合教材具体内容整合相应的文字教学资源、视频教学资源、图片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视野被充分打开,从而拓宽学生的物理学习广度。但是,并非所有的阅读材料都具有生活化教学特性。教师只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够满足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要求。对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要挖掘高中物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要素,在明确教学主题的基础上综合阅读、分析教材所呈现的高中物理拓展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可被用于生活化教学的教学内容;第二,要将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有机整合,将物理知识充分渗透在生活化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阅读素材、分析素材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点形成初步认知;第三,要辩证地应用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从物理知识的呈现、生活现象的原理两方面整合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先让学生达到浅层学习的状态,再引导学生递进思考,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分析物理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在生活化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度学习、广度学习状态。
2)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做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学科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教师从生活化教学的视角出发整合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着眼于高中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教学需求挖掘现有仪器的实验功能,并结合实验仪器的特点组织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物理实验的基本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需求,挖掘生活中可被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要素,比如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或常用物品等。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物品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深刻关联,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整合实验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时,教师还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特征,保留合适的教学器材、仪器,并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设计相应的主题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意识,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语
实际上,生活化的内容范围比较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物理现象。对此,教师应要让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例子,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升自己。而高中物理课程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不能很快见到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而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生活化意识和洞察能力的养成,从而体现出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为锋.关于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126.
[2]杨继锋.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促进物理核心素养提升———以《圆周运动》单元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21(36):27.
[3]杨骥.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分析[J].广西物理,2021(4):69.
[4]赵若芳.生活化的趣味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1(96):124.
[5]陈浩志.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