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整体视域下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教学“承前启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承前启后
正文
引言
六年级下学期的习作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注重整体教学,关照中学七年级教材,找准目标与内容,让学生在习作中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小学语文学习的终点迎接初中学习的起点[1]。
一、整体视域下习作(写话)编排特点
小学阶段习作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习作的定义,小学阶段习作主要包括写人写事、想象类和实用性习作。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写人写事类习作。这种习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出身边的人和事情,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选材,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想象类习作。这种习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情境和故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情节设计、人物刻画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得到提高,他们需要掌握实用性写作技巧,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在习作编排中,学生还应该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清晰。
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编排习作,使文章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外,六年级下册的习作编排还具有独特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和高考的要求。同时,学生在习作中还需要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修辞语言,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感和思想深度。这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聚焦六年级下册习作编排的“承前启后”
2.1以“儿童生活”为本又高于“儿童生活”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儿童生活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这是因为儿童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奇妙和美好,他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这些都是极具写作价值的素材。因此,教育界在六年级课程中特别强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于儿童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儿童生活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又丰富多彩的话题。他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于儿童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受,比如说他们的家庭、朋友、学校、游戏等等。这些话题都是他们非常熟悉而且感兴趣的,因此写作起来也会比较轻松愉快。
写作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思考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以及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的影响。这样的思考和反思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周围的世界。
除此之外,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真情交流和表达美好遐想。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这样的写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和人际关系。
再深入比较,新的习作安排让学生的写作逐渐获得了新的变化。在过去,学生的文章往往只是简单地记录生活,缺乏个性和思想情感。而现在,学生的文章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情感。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描述,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学校对于写作教育的重视。学校鼓励学生去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心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学校也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变化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学习社会生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学生们现在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这种新的习作安排,学生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他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开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复杂性,他们开始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更加感悟生活的真谛。
虽然这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些挑战,但只要他们定努力,就可以使自己的习作能力进一步提升。这种变化是很值得欢迎的,因为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社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2.2习作表达能力螺旋递进,走向综合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此,教材习作内容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特点来设计编排,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点呈现出螺旋递进的样态,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教材整体写作习作安排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特点,每一篇作品都与前后内容有联系,呈现出连贯性。叙事写作是教材习作内容的重要部分。从三年级开始编排,逐步强调将事情过程写清楚。到四年级,开始强调抒发感受。到高年级,就开始强调表达真实情感。
在六年级的叙事习作中,要求更加综合化,学生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写多件事情,也可以点面结合,写出一个场景。这样的要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下册的第三篇习作中,要求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并随着事情的发展将自己情感的变化写得更加具体。这样的要求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材习作内容的编排也很有讲究,它能够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点呈现出螺旋递进的样态。这样的编排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不断锻炼自己的叙事能力。
通过逐步强调写作要素,学生最终能够写出富有真实情感的作品。这样的要求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培养下,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2.3习作单元专项强化,承前启后
所选择的教材是目前国内学校中广泛使用的教材,它的每册教材里都有习作单元,其中六年级下册也包括了六个习作单元。这些习作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编排,强调学生在写作中的方法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教材共有8个习作单元专题。这些专题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写作中逐步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在初中阶段,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在初一习作单元的学习中采用了专题形式,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专题形式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在每个专题中,学生将学习一种不同的写作技巧,例如如何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事物,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丰富文章内容等。学生们将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专题形式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专题形式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同主题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写作的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专题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多次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主题下进行多次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写作任务。
例如,以节日为契机进行专题写作,有利于赓续优秀历史文化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校教育中,节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以节日为契机进行专题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赓续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 “立足整体·承前启后”的教学建议
3.1走进真实生活情境,使素材更有深广性
六年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写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经历体验探究、收集资料、走寻访谈、思考整理等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我们还需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做到素材的真积累、文章的真表达。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需要他们亲自回到家乡,去感受家乡的气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收集资料,进行访谈,从而写出一篇真正有感情、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设计探究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设计探究单,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情境,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感受。探究单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3.2建构能力“金字塔”,使教学更有进阶性
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建构能力“金字塔”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金字塔”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为不同层次,形成层层递进的进阶过程。这样的设计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在每个层次,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然后再逐步学习更高级的技巧。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习作教学的进阶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进阶,而六年级下册是学习表达的终点。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精准定位目标和能力培养点,逐步掌握更高级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较高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包括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言、如何结构文章以及如何掌握写作的逻辑等等。
在六年级下册的习作训练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和反思。在练习中,学生需要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反思中,学生需要仔细分析自己的作品,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尝试改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高级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建构能力“金字塔”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表达能力,如句子结构、词汇运用等,然后逐步提高到更高级别的表达能力,如段落结构、语言风格等。通过这种逐步提高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更高级的表达能力,如修辞手法、文学鉴赏等。
这个过程需要前面教材中能力的进阶,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精准定位目标和能力培养点,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高级的表达能力,如修辞手法、文学鉴赏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3.3培养可视化思维,使表达更有策略性
可视化思维是指通过图像化、图示化等手段将抽象的概念或思维模型转化为形象的视觉形态,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语文学习中,可视化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选材和谋篇布局。学生在写作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和素材整理出来,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的结构安排文章的框架和内容。
其次,可视化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让习作思维可视化。学生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图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可视化思维也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会进行一些关于谋篇布局可视化思维的训练。比如,在写作文时,老师会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整合素材和思路。
而在中学习作中,更加强调学生构思谋篇的能力。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手段,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和结构,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最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思维导图策略,解决选材、谋篇立意和具体性问题,也是可视化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思路和素材整合起来,然后根据导图的结构安排文章的框架和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结语
在小学教学中,六年级下册的习作可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承前启后这个主题则要求学生展望未来,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的习作也将会有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李伟.小初整体视域下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教学“承前启后”浅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1(35):78-81.
[2]吴雅铷.浅析生活即教育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J]. 2021.
[3]赖坤树. (2020). 浅谈小学语文六年级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作者简介:姓名 曾慧 出生年月 1996年1月6日 性别 女 民族 汉 籍贯 江苏淮安 学历 本科 职称 中小学二级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