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任务群:大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新样态
摘要
关键词
大观念视域;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更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片面追求知识点的传授,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大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正是这一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一、大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新时代教育改革倡导素养为本、注重过程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恰恰契合了这一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巧妙地将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以清晰易懂的概念为基础,通过逻辑严密的思维训练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探究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深刻认识,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学工具,并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它还迫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大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教师营造了更好的专业发展环境,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大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更新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然而,由于传统观念,部分教师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这一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沿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参与和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关注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新教学模式难以真正落实,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应当转变观念,真正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和接受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才能落到实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资源不足
实施大单元教学需要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包括统编教材的配套资源、各种实践活动的支持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然而,目前真正适合大单元教学模式、契合新课程理念的资源仍然缺乏,成为制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因素。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如实验操作指导、案例分析材料、实践项目设计等。但现有的教材和配套资源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模式,难以满足大单元教学的需求。同时,大单元教学还需要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支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教师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投入,鼓励并支持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满足大单元教学的需求。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助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三)学生个体差异大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受到不同的教育影响,在个性特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大单元教学容易忽视这种差异,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们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的差异。一些家庭条件良好的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可能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长的引导,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较弱。此外,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活泼开朗,乐于探索;有的学生内向腼腆,喜欢独立思考;还有的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有的则偏好理论学习。这种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好和接受程度。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大单元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这些差异,那么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大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
大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教师不应将知识点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应当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挖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将其视为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利契机,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讲解运算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算本质,设计生活化情境将运算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在课堂上设置有待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最后,教师要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主体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巩固和内化所学。通过这些措施,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大单元教学模式取得理想效果。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
实施大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需要大量优质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包括统编教材的配套资源、各种实践活动的支持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只有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知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学用合一。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大力度开发适合大单元教学的优质资源,学校也要重视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同为大单元教学营造良好的资源环境。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和圆柱”单元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优化教学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本配套资源,如示意图、视频素材等,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圆锥和圆柱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内外的实践资源,如请学生收集生活中与圆锥、圆柱相关的实物,或者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建筑,亲自观察圆柱体的形态。此外,教师还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三维动画展示圆锥和圆柱的展开过程,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操作这些几何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动平板或其他硬件设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测算实物的体积、面积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分层教学策略。这种方法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倾向,将学生分组,提供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精准地指导那些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深入探究,同时也能确保基础较弱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为例,教师首先要评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比如让他们自己收集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甚至尝试设计一些有趣的统计题目。而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比如提供更多样例,并进行更详细的讲解。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帮互助。比如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绘制折线统计图;或者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观摩学习能力较强同伴的作品和方法。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结束语:
总之,大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契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其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只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新模式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实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璐.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J].甘肃教育研究,2024(03):
140-142.
[2]蔡景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02):42-44.
[3]王传斌.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与实践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3.
[4]陈有昌.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J].华夏教师,2023(35):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