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职教育;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正文
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职业教育科研课题;课题题目:“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编号:KYKT2023Z005
引言:护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学科,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将能够推动护理专业的持续推动,让护理专业人才得到较好的培养。改革与创新正在稳步推进,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动力。医院建设中需要护理人才的加入,他们能够推动护理教育的稳步发展,让护理专业化人才得到较好的培养,从而能够增强中职教育的竞争力,培育起较好的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水平。因此,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促进实践研究的深度应用。
1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造成阻碍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护理专业被存在于固定的框架之中,仅是为了培养熟练护理工作的人员,却忽略了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培育。护理专业人不应该只局限于日常工作内容,尤其是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而应该综合考虑护理人员,让其具备较强的护理专业能力和意识。在专业操作能力较强的同时,还应该拥有一定的素养,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使得护理专业工作更具有温度。在传统意义上,中职教育不受到大家的关注,反而会认为中职教育护理专业竞争力不强,对学生培养方面存在误解,长此以往导致护理专业停滞不前。
1.2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中职教育在护理专业教师方面较为短缺,未能引进一流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和培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而且还要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教师的优秀品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育对护理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不够重视,导致该专业教师的个人水平和阅历不足,尤其是缺乏在一线岗位工作的教师人员,未能为学生进行识记联系教学,让学生对实际操作理解不强。其实护理人员除了优秀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较强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1.3教育内容存在局限
中职教育受到职业教育的影响,总是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导向,从而忽视学生的人格培养。护理专业人才不只需要过硬的本领,还应该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突破。中职教育在教学方面受到局限性,容易将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未能对护理人才进行全方位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对人才的要求,中职教育应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向高等教育方向发展,让其对自身学识有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遇,如与高等教育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能够树立起远大理想和抱负。
2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2.1时代需求正在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务质量和行业要求有着更高的追求,护理专业学生坚守在医院岗位之中,尽己所能为人们的生命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在竞争力加剧的当今时代,护理专业人才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才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专业领域取得较好的发展机遇。护理专业承担着生命的责任,对该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满足于高等教育的培养,从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当前中职教育护理专业竞争力仍然存在,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之下,或许该专业需要更为高等的学历来作为工作的敲门砖,从而会影响中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育。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师,应该从长远的方向考虑,让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树立起终身学习意识,并愿意向更高的学府去迈进,从中学习到更加专业的技能,牢记护理专业的使命和责任。
2.2人才培养正在增强
社会对人才的追求更加激烈,即使是门槛较低的护理专业,也在不断的提升护理人才的选拔要求,使得该专业就业出现一定的波动。中职教育在专业技术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学科文化培养上处于劣势状态,与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人才培育相比,缺乏综合性的培育和教学。如果想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优势地位,需要学校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之中,使得其能够具备较强的德和智,进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较好的地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发展,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互相激励,在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让学生自觉成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践行者,在护理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2.3护理模式正在转变
当前人们对于护理的定义更加广泛,护理专业人才已经不仅局限于医院的实践操作,而应该从技术、心理等角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满足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中职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现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和责任意识。与此同时,护理专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得学生能够与病人产生共鸣,从而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对病人产生较强的帮助作用。护理专业不仅局限于日常的医院工作,还将深入社区医疗、老年护理等多领域,对护理专业的需求量激增。这些实际工作中的变化,都需要加入中职教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从而在走上护理岗位后,能够较快的投入到工作。
3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践的相关对策
3.1构建良好教学体系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觉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思想观念,让其人才培养得到进一步充实,使得其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收获更多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从创新和改革角度出发,不断丰富课堂的教学程序,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推动学生的素质教学。同时,教师在确立教学内容上,需要因势利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课堂教学要依托实践性开展,中职教育学生更应该突出专业优势,在专业角度下功夫,尽可能达到较好的专业水平。中职学校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构建起良好的教学体系,关心和爱护学生,增强课堂的教学评价应用,形成教学循环体系,建立起较好的教学管理优势。
3.2激发情境教学应用
中职护理专业在目前来说,有着较强的竞争性,学生在就业环节较为轻松。但是在人才多元化的趋势下,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比高等教育学生有一定缺乏,容易导致学生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对学生未来发展较为不利。中职教育为了满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程上做出调整,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所突破。针对教材内容,教师可能丰富教学设计,加入情境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模拟实验,使得课本内容活起来。无论是在哪种课程中,学生都可以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知识,让护理专业学习更具有优势。护理专业教学要尽快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的实际乔恩体,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中职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向着更好的教学方向发展,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教学空间和条件。因此,中职护理专业人才激发情境教学应用,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节奏,让学生深入专业学习。
3.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增强学生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调动学生的改革创新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调整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推动护理教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建设,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更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让教学质量更有机会加强。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带动学生关注创新教学,在课堂上积极进行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得到较好的进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勇于实践,投身于教学环节,让教学设计得到进一步落实,营造出较好的学习机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中职护理专业人才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实践能力稳步提升,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内容。
结束语:中职教育护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全面协调学生的能力,需要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所增强。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创新和改革要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让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推进,并构建起良好的教学环境。综上所述,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践研究很有必要,能够对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护理专业人才培育更加充实。
参考文献:
[1] 万宇."双一流"背景下护理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 2023(34):165-168.
[2] 吴丽文,李国平,文敏,等.医养结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8(1):19-24.
[3] 王奕.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2(2):101-103.
[4] 王琳.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人才培养调研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