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法创新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策略
正文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要发展国家的信息技术力量就得从娃娃抓起,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课正逐渐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小学如何开展好信息技术课?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必备素养
1.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畏挫折。教师应不断学习、进取、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2.对课程内容做到烂熟于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心智发展水平来设置教学目标,不是所有的一年级学生都必须从开关电脑学起,而也不是所有的六年级学生都会使用logo语言,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设计。照本宣科不可取,要对课程内容有侧重点,能够取舍,不是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都必须学习。
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信息技术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获得广泛的信息技术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人,教师是信息技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尊重学生的个性。即便他对理论知识毫无兴趣,只要他在课堂上认真听就是个好孩子;即便他上机操作次次失败,只要他勇于尝试就应该得到鼓励。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进行探究。
5.信息技术教育要多多实践。课标要求的上机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70%,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应该只多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一节课的内容在上机过程中学生能够用更短的时间掌握,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培养。
6.正确评价学生并多鼓励。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及上机操作技能应当表扬,爱护机床清洁卫生、将机房桌椅摆放整齐也应该表扬,这是培养他们上课积极性最好的方式。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法创新途径
1、教学内容生活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的盛行,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及各种软件不再陌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法和教学内容都可以尽可能地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他们初步学习汉字输入方法时,不再局限于拼音或是五笔,手写更吸引他们的兴趣,我们就可以尝试手写。后期再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适当结合,练习拼音输入法或五笔输入法。小学生大多是因为对计算机零接触或恐惧动手操作,自己缺乏自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老师要多多鼓励他们,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只要他多学了一点点,哪怕是成功地学会了开关计算机,教师都可以给予夸奖。信息技术课更注重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课上讲授的知识要是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不太容易使学生树立信息技术能解决日常问题的意识,所以我们要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注重实用性。设计任务时必须先分析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特征,找那些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然后将教学的知识点融合进去。比如说:黑板报设计,成绩统计,做一些明信片,或画一些比较漂亮的图画,以此为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电子报,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漂亮的黑板报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查找、下载图片等的技能,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在遇到出黑板报的时候,也可以用到信息技术课上学过的知识,这就把信息技术教育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使信息技术教育日常化,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2、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整合,形成新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师面对教材衔接不紧密,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不能死板的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教材只能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参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整合。舍去以前已经讲过的内容,把没有涉及过得内容提炼出来精讲,一本教材中提及到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提炼整合起来,形成专题,有条理的讲授。比如七年级上学期的教材第四课讲了计算机的组成,第七课又讲了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何不把这两课原本分散的内容整合成一节课集中讲授,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系统;第六课初步使用计算机中有两个简单的任务:使用记事本输入字符和使用画图软件绘图。这个两个任务单独一节课讲授显得内容太少,课堂不充实。就可以把绘图软件的使用整合到第12课画图软件使用技巧这一课进行集中系统的讲授。这样讲授条理更加清晰,学生学起来也更清楚明白自己的饿学习目标,去除以前学过的内容,接触全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课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更多的时间交到学生手里,让他们进行自由的创作。信息技术课中经常会采取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常重视灌输大量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这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也会得到极大地激发,如:在画图软件的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一系列前后连贯的任务,如以海洋为媒介,先要求学生画出千姿百态的热带鱼、再画奇形怪状的珊瑚等子任务,最后画出美丽的海底世界这样一个大的任务,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每一步要做什么,最后要达到什么效果。还可以制定一个任务贯穿一学期的教学,比如八年级前6课都是关于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单单的学习里面的打开、保存、插入图片等等操作是很单调乏味的,我们就可以制定一个制作电子小报的任务,以后的每一节都围绕如何是自己的电子小报更加精美来开展,这样即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能很好的完成教学计划。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利用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许多软件公司都研究并推出了很多优秀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这些软件大都具有很好的音像效果,并配有一定的动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软件的作用,使其物尽其用。比如,在讲硬件方面的知识,硬件知识要和实物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找不到实物的时候,CAI课件就是很好的选择,例如讲主板、CUP、显卡等的构造及分类,它在讲每一部分的时候都配有很多相应的图片及注释,并配有一个很可爱的动画人物来讲解,可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讲完每一节后都要“趁热打铁”,让学生马上做一些练习题,考验一下掌握的程度。用这样的课件给学生上课,不仅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而不能只是一味的讲授、填鸭式的灌输,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能真正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教育的有效实施,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提高,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