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班级管理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永慧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杨家坡中心小学

摘要

班级管理关系着班级的教育教学效果,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影响下经历了多次更新和丰富。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促进班集体的发展,如何在带班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是我带班过程中经常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带班特色 家校沟通

正文


低年级小学生存在缺少自制力,情绪化,以及上进心不足的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下子从幼童变成了一个小学生,对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会不适应。有的入学前父母就说:“开学后让老师来收拾你。”家长管不了的,就说告诉老师,使学生见到老师就害怕。还有的干脆不愿上学。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工作这几年,我经常带低年级。相较于高年级的班级管理,低年级的班级管理更琐碎,更需要一些爱心与耐心。很庆幸,在这两年低学段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仿佛找到了我的“工作密码”。我能够更好地和班级学生相处,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和班级的成长。特别是,我在带班的过程中也收获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思考。

一、要有自己的带班理念

在我的带班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育人理念:发展每一个学生,构建成长共同体。带班过程中,我营造积极、奋进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得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为努力向上的独特个体。联动学生、教师、家长,唤醒学生成长内在需求,加强个体赋能、组内合作、师生共成长,协同家庭育人,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同时,我坚定地要做一个“园丁式”的教育者,帮助孩子们最大程度的挖掘他们的潜能,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因此,我将我的个人公众号的名字定为“一园青草”,就是在提醒我自己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我也在带班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我的理念,允许孩子们行为的不同,让他们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二、做一个细心的班主任

作为一名低年级班主任,我深深明白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性。我的班主任工作重点也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为主,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学习习惯:初入校园的学生常常会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要自己要做什么。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来引导。在我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上我都是提前20分钟进入教室,然后教育早到的学生收拾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拿出课本大声朗读。朗读时,不断引导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针对一年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特点,我会让学生伸出手指指着读。这样半个月下来,班上的学生就形成了晨读的良好习惯,即使我不在,学生也会大声朗读。美好的一天从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开始。书写的时候我会特别提醒学生牢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反复训练学生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行为习惯:最开始接触一年级,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学生不会聆听。老师的话他们通常就只听半截,同学起来发言也容易躁动,这样的课堂秩序一下就混乱。我就特意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只听他说半截,然后就开始发表我的看法,误解学生的本意。果然,学生开始着急了,然后我就顺势教育学生认真聆听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大力表扬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学生。几次训练下来,学生的聆听习惯大有改善。

卫生习惯:别看一年级学生模样可爱,他们的小手可脏了!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的兴趣,刚开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在偷偷研究铅笔,一天下来,他们的小手都是脏兮兮的,还有个别调皮蛋喜欢咬铅笔头。我就语重心长地教育,铅笔里含有金属,是不可食用的,放学前让学生把手伸出来,评评谁是“小脏手”。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课桌椅要摆放整齐、书包要统一挂在左边、抽屉内要收拾干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每天检查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好的卫生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礼仪习惯: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如:上课要专心听讲,注意力要集中,独立思考,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听到下课铃声响时,但老师未宣布下课,应该认真听讲,不能离开座位。尊师礼仪是学生要学会的重要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先敲门,再询问老师意见。未经老师允许,不可随意翻动老师物品。

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心理学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所以教育学生,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跟他们交流。做细心的班主任,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三、形成自己的带班特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先“稳住”班级,然后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带班特色。班主任决定这个班的班风和班级文化,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因此,班主任的带班特色就是班级生命力的展现。在我的带班过程中,我坚持以下带班特色:

1.多活动的育人理念, 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我的班级活动很多,基本上都能保持“每周一个小活动,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比如,我们前段时间开展的“生命教育之旅”,带着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力量;还有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在“立夏”节气里去感知夏日款款来。我们还有每月的“集体生日会”、“劳动之星”评选,以及各种主题节日活动。每一项活动都能基于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给予学生与众不同的收获。

2.注重班级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建构

我始终坚信“文化育人”的带班理念。首先,我的班级一定是一个清爽的教室,我会用花束窗帘夹去固定散落着的窗帘,我会用一些花束来点亮教室,我会引导学生将课桌摆放得整齐,我会和学生一起合作将我们的黑板报、文化墙设计漂亮……同时,我也很注重班级隐性文化的建构,我们营造民主化的班级文化,学生自主与合作,积极有爱,互相帮助。我们有一首班诗《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这首诗一直引导我们笑对学习、笑对生活,从今天起做一个好孩子。

3.由扶到放,给低年级学生更多管理自主权

低学段带班的管理一定是“先扶后放”。我在学期开始,会强抓班级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人人都是责任者——班干部任用与培养——人人都是管理者。一开始我作为一个管理者以身示范,然后逐渐培养出班干部,最后再引导学生人人都有一块责任田,给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权。

其实,每一个班主任只要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带班方法,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带班特色。这对班主任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更是一次积累与自我成长的机会。

四、用榜样法给孩子确立行动的准则

小学生习惯地把老师对事物的认识,当作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更是无所不能,十分完美的。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当然在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还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希望能够在未来得到突破,比如对问题学生的转换、农村家校共育的坚持。因此,我就更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成长。守住一个教室,收获一方成长。

五、重视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扎实地开展家校联系,拉近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赢得了家长对学生工作的支持,才能有效的提高了教育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我们班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下课玩耍时,你推我,我推你,一不小心,男同学把女同学的头撞到了墙壁上,当时就鲜血直流。我第一时间先简单地处理女同学的伤口,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马打电话告知双方家长。对女同学家长说男孩子是不小心才导致女孩子受伤的,年纪小没控制好力度,幸好问题不大,两人也是好朋友,请先来学校看看。对男同学家长说,孩子不小心让女同学受伤了,对方家长可能会着急生气,请先来学校带女同学去医院检查。然后陪同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医院检查,呵护安慰缝针的女同学。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回家后就接到了男同学奶奶的电话,她先是愤怒地指责老师为什么没有看好学生,然后质疑为何要赔这么多医疗费,我也应该支付一半。对于正在怒气上的家长,我先是耐心听家长倾诉,安抚家长情绪,不与之争论。然后打电话给男同学的父亲耐心告知他真实情况,也说出作为教师我有及时尽到自己责任,并希望他能与学生奶奶沟通。事后学生奶奶真诚地向我道歉,双方家长也彼此谅解,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与家长沟通好了,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学会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纠纷,使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得心应手。

六、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每位学生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尤其对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只有平等地爱每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更要关爱那些被遗忘的学困生,用爱激发他们的上进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使一名后进生转化为优生,要用师爱来激化他们。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平等的心。

七、不断地学习,修善自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班主任,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自身都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经验很缺乏。所以,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有先进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选择班主任,就意味着我选择加倍付出,也意味着我会有更多收获。班主任教育是一条漫漫长路,需要我们奋然前行,不断摸索;班主任教育是一副美丽画卷,需要我们尽心描绘,精心撰写;班主任教育更是一项智力工程,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拓宽思维。愿我们像一支蜡烛,用爱点燃学生前进的路途;愿我们像一架人梯,用爱心支撑着学生向上攀登。

 

参考文献

1】陈红燕.班级管理研究述评 [J].教学与管理,2004(11)

2】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6)

3】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6)

4】张其志.罗杰斯的创造性教育思想简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4)

 

 

作者简介

赵永慧(1991-),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大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现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杨家坡中心小学任教。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