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智育教育,还需要在各学科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德育教育的元素,由此可以实现小学阶段立德树人的目标,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的德育课程主要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主,在此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进行思政知识的传授,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丰富的传统文化,利用文化发挥熏陶的作用,让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表达,也让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到理想化的状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创新德育方法,调动学生文化兴趣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实现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结合,还可以创新德育教学的方法,通过文化知识教学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文化共识,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在德育课程中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深入的学习,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有利于丰富德育内容,发挥隐性熏陶作用
在以往的德育课程中,教师一般需要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教学,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到枯燥,因此传统文化的加入有利于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利用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让文化在教学中发挥隐性引导和熏陶的作用,从而实现德育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双赢[1]。
(三)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自信
在德育课程中加入文化元素,还有利于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展示出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己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讲述传统文化的故事。
二、小学德育课堂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凸显德育教学价值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想加强德育的教学效果,需要在课堂上融入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实践中给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文化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凸显出德育教学的价值,基于文化视角来看到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能够从其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究中国的古代文明,利用新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出一些古代的青铜器、万里长城、造纸术、火药等创造和发明,让学生结合这些物品对于对应的历史时期有更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得益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才能让中国成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并且在当今世界依然能够将这份传统文化基础流传和发展下去。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给学生展示甲骨文这种古代文字,从而认识到文字发明对于文化传承发挥的重要作用,能够让现代的我们通过文字去了解历史和文化,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
(二)融合情感教育元素,增强传统文化理解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促进传统文化的加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到文化发展的历程,并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合一些情感教育的元素,让学生对于文化产生更多的认同和传承意识。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文化中所蕴藏的情感要素,通过对于这些文化情感的传递,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容量,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对于塑造学生的品质和精神具有积极意义[3]。例如,在学习“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在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且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呈现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由此也可以促进学生增强对于文化的理解力,促进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可以重点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家少数民族的文化,如歌曲、舞蹈、建筑和服饰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注入真挚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融合,在这样的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对外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递文化故事。
(三)创新德育引导手段,生动呈现文化精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创新德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接受其中的知识。因此,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和传授相比,以传统文化作为其中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文化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渗透,从而让学生对于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教师需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储备,比如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在其中给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拓展,在此过程中以立体化的方式生动地呈现文化元素,从而可以从中更好地地挖掘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学会尊重”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传统民间故事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美德和品质,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古人在言行举止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微课视频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画视频素材,从而增强德育教学的效果。
(四)渗透生活德育教学,实践体验文化内涵
在当前小学德育课程中,教师还要意识到传统文化与日常的生活也有很强的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渗透一些生活化的知识,从而加强德育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4]。例如,在学习多元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让学生通过亲自参观和游览的方式增进与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生活实践与文化学习之间构建起联系的纽带,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并且可以在实际的参观和研学的过程中促进对于传统文化的赏析和品鉴,由此促进的德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课程中给学生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基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主题进行文化线索的融合,在此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让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凸显出来,从而借助文化的优势和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海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30):2.
[2]余耀城. 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探究[J]. 成长, 2020(2):1.
[3]郭美婷.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0):1.
[4]曾凤贤. 刍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策略[J]. 新课程研究, 202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