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分级配音提升小学生语文深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分级配音 阅读课程
正文
【正文】
一、 逻辑起点:配音阅读的缘起
(一)读懂时代的召唤
“全民阅读”已经数次出现在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阅读的条例、法规、正常呼之欲出。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互联网时代的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自制有声书也成为很多人的喜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配出其中的灵魂。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朗读文本,却缺乏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表达,而配音正是弥补了学生深度阅读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立足理论的依据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先生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主要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对文本的理解较多停留在浅阅读的基础上,抽象思维还未得到全面发展。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都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同时缺少一个载体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够进行深度阅读的方式。
(三)植根学生的需求
本课题试图运用分级配音的实践,打开价值关联的配音资源,针对不同层级水平的学生喜爱的配音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配音是一种新形式,它是声音的表现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在对生活的观察中,以人为重点观察对象,多听多看多感受,引发配音真实的情感体验。配音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语言文字,理清逻辑关系,充分感受角色的内心情感,进行理解和感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评价鉴赏能力。分级配音能适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的潜能,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通过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等阅读活动中深入阅读状态,拓展阅读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深度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撬动教师的发展
课题研究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力的生长点,帮助教师在规范的课题研究中,培植团队、甄选骨干、提升科研能力。
二、研究探索:配音阅读的含义
配音广义上是为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狭义上是指在影视剧作品中,由配音演员按照人物的口形、动作和片中的情节需要专为人物进行配音。
分级配音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年龄分级,二是配音形式分级。年龄分级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已经规定了每一个儿童应该达到的阅读能力标准,针对低、中、高年级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对应的阅读书目推荐。配音形式分级指低年级对应的课件配音、中年级的文稿配音和高年级的影视配音的分级。本课题是指把配音放到不同年级有意义的阅读中去实践,把语言形式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既关注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质量,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的阅读过程中的建构意义。
(一)绘本配音,深度阅读在意趣中生长
绘本配音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融合的成果。它是建立在对学生阅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绘本,通过录制声音和画面形成的“微动画”的视频播放形式展现给读者。绘本配音阅读课程设计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注重选择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人文主题作为配音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阅读实践,在解构绘本的图像意涵,理解绘本的文字意义,包含主角的情绪和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事件发生的原委脉络等的基础上,配音阅读是儿童通过绘本感受主角情绪,展现创意表达,将心里的想法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升语言表现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二)整本书配音,深度阅读在意境中勾连
整本书配音是将纸质书转变成有声书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素养,整本书也于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程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注重选择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人文主题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和中外童话故事主题,涵盖了《安徒生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四本书,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设计了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活动设计和分享交流这几个方面的统筹和规划,以单篇的精读为基础,延伸到整本书的阅读,构建融合不同阅读策略的阅读教学课堂和阅读指导范式。整本书阅读配音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和细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配音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的实践活动。
(三)影视配音,深度阅读在意蕴中创生
影视作品是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观赏,主要包含电影、电视剧、动画、节目等内容,以其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信息丰富的特点,对学生极具吸引力。本课程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注重选择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人文主题作为配音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阅读实践,选取了革命传统文化主题和中外名著主题,从革命传统文化和名著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汲取文中的精华,丰盈学生的生活。影视配音对影视角色的塑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影视配音能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人物的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效率。
三、研究设计:开发配音阅读课程
(一)研修图谱,从目标出发,与课程相匹配
1.建立目标体系,形成目标意识
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的特点,巧妙安排好课堂的阅读书单,巧妙结合教材中单元的语文要素,采用建立目标体系,将课时目标、课程目标、课题目标深入阅读教学目标中,让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达成目标。
2.建构目标分层,达成目标路径
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来源于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特点,建构不同层次目标路径,在学生的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从而为知识、能力层次的分级学生营设一个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
3.建设目标细化,组成目标叙写
叙写学习目标,重点细化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活动,综合课标、内容、学情关联分析,根据叙写方式,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之间的关联。
(二)发展规划,从需求出发,与课程相融通
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篇章页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语文教学的训练点,为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了凭借和参照。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要从统整的角度展开,将要素细化在配音阅读教学中,通过感知—赏析—模仿—表演的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稳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提升。
1.找寻要素,分层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的特点,巧妙安排好课堂的阅读书单,巧妙结合教材中单元的语文要素,深入阅读教学目标中,让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不同层次的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从而为知识、能力层次的分级学生营设一个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
2.基于要素,分步落实教学过程
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篇章页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语文教学的训练点,为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了凭借和参照。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要从统整的角度展开,将要素细化在配音阅读教学中,通过感知—赏析—模仿—表演的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稳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提升。
3.围绕要素,分享学习展示成果
围绕要素,是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学生的过程和成果的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做出价值性的判断。教师要设计好各种评价手段,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设计态度量表、设计形成性练习、设计总结性测验或者对作品进行投票、打分等评价方式激励和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优化。基于此,我们依托兴趣组展开配音阅读,并设置了课程实施方案。
(1)课程时间安排。按照《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和学校实际,语文课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
(2)课程内容安排。选择与课内相关的阅读要素所推荐的相关主题的相关书籍,进行类别拓展,通过配音阅读课堂进行详细地阅读导读、推进、鉴赏,用这样的形式来提供学生阅读的平台,真正落实阅读教学,达到深度阅读的质量。
(3)课程分级安排。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分级阅读教学,分成低中高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阅读能力水平展开阅读教学,结合课内的阅读训练要素和配音形式训练进行班级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三)多把尺子,从评价出发,与课程相链接
围绕要素,是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学生的过程和成果的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做出价值性的判断。教师要设计好各种评价手段,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设计态度量表、设计形成性练习、设计总结性测验或者对作品进行投票、打分等评价方式激励和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优化。
1.评价客观全面,科学适用
课程分年级设计了不同年级层次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客观全面,有对配音知识的评价,有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也有对学生个性化作品的评价,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现评价内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评价要点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相一致,评价方法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2.评价多元互动,注重过程
课程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形式有知识性的,也有实践性的,联系日常学习表现,体现了学生的多样化表现性评价。课程的评价主体有有教师、家长、学生,评价体现了自评、互评、师评还有家长评价,构建家校社立体教育机制,并通过家长、老师点评,学生互评,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
3.评价设计量规,有依可循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推进学生的评价,设计一套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设计合适的评价量规让学生在评价中有依可循,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
(四)家校联合,从实践出发,与课程相协作
1.家长参与监管。发挥家长的监管和协助作用,利用寒暑假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制定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监督完成一些阅读任务,做到终身阅读的效果。
2.家长参与阅读。家长、教师、同伴和自我的多方评价多管齐下,发挥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一同参与配音阅读的制作,感受共同阅读带来的美好时光。
3.家长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可以从教师的单一评价,转变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家长参与评价,校正孩子的阅读问题,以便能及时进行调整。
四、研究意义:醉心配音阅读课程
1.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提升深度阅读能力。遵循低、中、高年级的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和阅读能力发展规律,依据课标,提供适切的阅读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配音,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能根据文本信息掌握拼读规律,猜测生词意思,理解文本,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配音,推进深度阅读能力的提升。
2.构建阅读指导体系,促进阅读质量的提升。分级配音阅读的开发与实施,构建指导学生配音阅读的经典的体系和操作方法。这种途径满足小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境,帮助教师优化现有的阅读教学或利用分级配音开展拓展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力,养成自身的现代化信息素养,促进阅读质量的提升。
3.突破传统阅读模式,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分级配音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深度阅读文本的纽带。配音是言语与情感的交融,是声音与角色的统一,给学生提供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力、丰富而细腻的感受力以及生动形象的表现力的良好阅读体验,积极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总之,小学语文分级配音阅读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发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课程。它通过适应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结合互动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界,2021(49):94-96.
[3]黄秋晨.奇趣语文, “声” 临其境[J].广东教育,2020(7):39.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借助分级配音提升小学生语文深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1051;(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