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正文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创意,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还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让初中体育课堂更深层次的发展。另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忽略身体素质锻炼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借助高效的体育课堂提高身体素质。
一、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特征
(一)系统性
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积极推行“双减”政策的宏观环境中,如何有效地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的高效课堂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系统性得到充分保障,所谓的系统性,强调的是在初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坚定地以系统论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而促使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二)目的性
教育活动的开展,本质上是一个涵盖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吸收知识技能的复合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紧密融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互动关系,意味着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应与学生处于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平等地位,确保教学活动是有序、有结构、有明确目标的,进而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支持。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推行“双减”政策的新形势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多维度的,要深入贯彻和执行“双减”政策对各学科教学提出的新标准和要求,利用“双减”政策的机遇,持续改善初中体育教学的环境,探索和实践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最为核心的是要促进广大初中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内在的价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育设施不完善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运动空间和现代化的体育设施,而无法享受到高质量体育教育带来的益处,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由于初中生课业压力巨大,很少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常常因为课业负担重,而无法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许多体育教学活动内容重复,形式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选择利用体育课堂时间来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学生对体育意识的忽略
在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普遍面临着中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众多学生倾向于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以期在学术成绩上取得优异的表现,然而,这种做法却往往导致了对体育学科重视程度的不足,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锻炼时间大幅减少,体育学科的地位也因此而受到忽视。无可否认,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在追求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石,也是在面对挑战时的坚强后盾,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们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引导,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体育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是应试教育模式下产生的一个长期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了重学术轻体育的观念,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体育意识相对淡薄,这一现象已成为我国体育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引进多种体育器材,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在现实世界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拥有宽敞的锻炼空间和完备的教学设备是确保体育课程能够高效、顺畅进行的先决条件。“双减”背景下,为了切实提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校必须优先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多元化的体育学习环境。在挑选体育器材和设备时,学校应当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性格,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起强烈的体育教学理念,通过不懈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的意愿,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体育学习氛围。例如,在教授乒乓球课程时,学校需要确保有足够的乒乓球拍、乒乓球以及适宜的场地,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学习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并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来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时,会以充满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比赛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能,还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体育竞技的精神,有助于改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看法,促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
(二)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在我国,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忽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双减”政策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付出持续的努力,通过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同时辅助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让学生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愿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和体育运动带来的益处后,才能真正地爱上体育学科,要求体育教师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引导学生体验完成体育活动后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完成体育任务的自豪感。例如,在教授“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转而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观看“偏瘫病人通过体育锻炼恢复正常行走”和“奥林匹克竞赛”等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体育对个人和集体的积极影响,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繁重的文化课程中开展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通过教师有序引导,学生可以逐步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意义,加强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应当经常性地传达体育精神,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逐渐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高层次的体育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之下,对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对于促进我国体育课程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国文.“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文理导航,2022(23):52-54.
[2]肖卫萍."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实现提质增效[J].互动软件,2022(7):457-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