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
摘要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应用;
正文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对学生的发展十分关键。初中地理课程当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联。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更能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具体来说,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还应当注重深挖生活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地理和生活化教学关系分析
初中地理涵盖世界地理、乡土地理、中国地理和地球与地图,具有实用性、生活性、区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涉及人口、气候、地形、交通、地球、物产等内容。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教师需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自然联系,建立开放式地理课堂,挖掘生活化资源。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将地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情境,激发情感共鸣,提高学习体验,突破教学重难点。此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后,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有效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创设趣味化学习氛围
1. 展示直观内容,声画刺激。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高效地理解地理知识,且自然而然地将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1]。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展示直观内容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展示声画内容,能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喜欢在探索新奇、直观的事物的过程中进行本质性思考。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声画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比如,在介绍地理景观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音频或者展示相关图片,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其次,声画内容的运用能够助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在教授这类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展示声画内容,如地理模拟动画、地球仪展示、实地摄影等,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以促进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展示地球仪的运转过程,让学生直接看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轨迹,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展示地理现象的多个角度和情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探究。例如,讲解气候与生态关系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生态系统分布,让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地球环境的影响。这种直观化的内容有助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创设轻松氛围,激发兴趣,促进理解和记忆,拓展思维深度。
2. 解释难度内容,分步施教。
基于地理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教师在教授难度较大的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降低知识难度,以持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原因在于,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或难以理解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即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有趣和有意义,从而积极学习。为此,教师要注重分步施教。
(1)逐层引入概念。
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往往涉及多个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逐层引入概念,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始,接着逐步引入更深入的概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层理解知识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回应判断其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而作出合理调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消解抽象性。
很多初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难以被初中生直接理解。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拆分成更具体、更易理解的部分,使学生逐步理解这些内容,然后再将它们整合起来,从而减少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障碍。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课为例,这一课不仅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还展示了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堂课中,我们首先回顾了中国经济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价格、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一阶段的改革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如财政货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GDP总量不断攀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更是引领了全球制造业的变革。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由此可见,通过分步施教,生活化教学下的地理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实际情境出发,逐步引入地理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的内容。这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认知框架,逐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实际,这对他们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深挖生活化教学素材
1. 关注身边的地理素材
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时刻关注身边的地理素材,做好记录,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寻找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方式,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挖掘生活相关资源,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教材利用率。教师可以在阅读杂志、书籍和其他资料时积累生活化资源,通过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积极参加有关地理课程的教学培训,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体系。还可以深入社会观察生活,收集素材,关注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地理新闻、纪录片等,积累更多信息化材料。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教学指导,要求学生从生活、旅途中留意观察地理现象,提出地理问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时,教师可结合自身到香港旅游的经历,给学生呈现当地的高楼大厦、港口等图片,并将自身所见所闻告诉学生。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解,配合真实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和生活体验结合,留心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为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2.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生活化教学要关注学生体验,挖掘地理素材,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留意、观察生活,走访调查,积极收集有关生活化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收集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预习作业。学生可以以网络或书籍为工具,查阅之后制作PPT在班级内汇报。有的学生说道:“气候会对服装行业产生影响,三亚属于热带气候区,人们常年不穿羽绒服,南京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因为四季分明,所以人们穿衣情况随季节变化。气候还会对人类的饮食产生影响,处于亚热带气候区的南京人喜欢吃蔬菜、米饭,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那里的人喜欢乳制品、牛羊肉等。”经由学生的加工、整理,教师可以筛选优质的内容加入素材库,通过学生形象、生动的汇报,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能从生活出发,参与实践活动。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师重要的义务和职责。合作能力是初中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树立团结协作意识的同时解决生活化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知识点,然后以此为线索设计综合性的问题,在课堂讨论环节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现共同进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可了解降水的概念及主要形式,同时认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教师可在课堂的末尾环节设置一个小组讨论的活动环节,并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是天堂伞的经销商,现在要去国外开辟市场,那么你会选择哪些国家或者地区作为你的开辟目标呢?为什么?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思考此问题,可在探究过程中再次复习课堂学习内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生活化的地理问题,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这个环节教学效率的最大因素就是问题的设计,所以教师在确定讨论主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地理问题。
(四)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应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作业,这种作业形式相较于传统作业更加开放,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合作。通过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与合作能力。例如,在教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如分析2022年夏长江流域干旱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地理作业,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它的评价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讲完一节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展开生活化的评价,让学生扮演“小老师”,充当教学评价的主导者,参与到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评价活动中,如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活动,学生会对本节课会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评价效果会更加明显。再如,教师在评价不同的学生时也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优生,在评价时应该侧重于让他们戒骄戒躁,不要骄傲自满;而在评价学困生时,应该侧重鼓励与支持,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一些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生活化教学评价方式,都应该确保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灵活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在实践中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地理学科特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灵活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应用地理知识,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侯文.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4).
[2]潘凤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
[3]徐雪.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教育界,2021(9).
[4]王守义.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