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程春花

江西省乐平市第十五小学 333300

摘要

朗读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忽略的。通过对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找出朗读教学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朗读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朗读的效果,使朗读教学真正实现其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正文


前言

当前的朗读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朗读教学的价值大大降低。因此,本文对当前朗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引入多种体裁,运用朗读笔记,组织朗读比赛,创建兴趣小组,巧用音乐素材,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一、明确教学要求,精准定位目标

(一)制定具体的朗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 理解、表达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根 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 具体的朗读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包括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句 式结构,以及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等。 例如,小学语文《小蝌蚪 找妈妈》是一篇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文。教师 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朗读教 学目标,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蝌 蚪找妈妈的过程,感受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等。 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 朗读材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 提高朗读水平。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制定了具体的朗读教 学目标,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 的朗读水平。同时,教师还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 朗读材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 提高了朗读教学质量。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目标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例如,对于朗读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制 定以纠正发音、流畅度为重点的目标;对于语感较 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以情感表达、语音语调为 重点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 需求,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高 年级学生的朗读要求不能局限于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还应注意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二、深入解读文本,充分展现情感

(一)解读文本背景

文本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和时代背 景等。了解作者的生平,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个 性、风格和创作特点,有助于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 基调。写作背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社会环境、 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创 作动机和表达意图。时代背景则是指文本创作时期 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所反映的历 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特征。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静夜思》时,可以介绍李白的生 平事迹和本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夜 深人静时思念故乡的情感。《静夜思》是唐代著名 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教师在解读这 首诗的背景时,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写作 背景对于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本诗的主题具有非 常重要的帮助。首先,从作者的生平来看,李白一 生豪放不羁、才华横溢,却屡遭挫折。他怀才不遇, 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 种矛盾的人生经历反映在他的很多作品中,而《静 夜思》就是其中之一。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其次,从写作背景来看,《静夜思》是李白在长安 城南的客栈里写的。当时,他远离家乡,旅居在外, 思乡之情涌上心头。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学生可以 更好地理解诗人为何会在深夜无眠,思念故乡。最后,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并不 稳定。李白在旅途中饱受磨难,对于家乡的思念之 情越发强烈。这种时代背景也反映了诗人在《静夜思》 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我们从上述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静夜思》 这首诗的背景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非常重要。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和时代 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思念 故乡的情感。

(二)解读文本内容

解读文本内容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环节。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 的生字、生词和句式结构,以扫清阅读障碍。同时,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理解文本的内在 逻辑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 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文本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 生字和生词,如“蝌蚪”“妈妈”“游来游去”等, 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和意义。然后,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如“小蝌蚪游 来游去,青蛙妈妈游来游去”等,让学生了解这些 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在理解了文本的基本内容 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理解 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蝌 蚪找妈妈的过程,以及每个阶段小蝌蚪身体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发展 过程和情节结构,进而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 义。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不仅展示了小动 物的生长变化,还强调了亲子关系的珍贵和重要性。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需 要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念,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文本。

(三)解读文本情感

教师应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体验 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教学活 动,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方 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找不到妈 妈时的焦虑、担忧等情感。在课文中,小蝌蚪游来 游去,找不到自己的妈妈,非常着急和担心。教师 可以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小蝌蚪的内心世界,感受那种无助和焦虑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如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 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蝌蚪的情感状态。其次, 当小蝌蚪找到妈妈时,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发生了明 显的变化。小蝌蚪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而妈妈也 非常惊喜和感动。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朗读和情感表 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种喜悦和激动的情 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和妈妈, 通过对话和动作等方式表达彼此的情感,从而更好 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深入解读文本是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的关键。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引导 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 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 生充分展现文本情感。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和充分展 现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水平,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引进多种体裁,丰富朗读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体裁多样、类型丰富,如果教师能够在朗读教学中利用好教材中的文本,小学生就会获得丰富的朗读体验,且能充分了解不同体裁文本的朗读方法。为了在朗读教学中丰富小学生的朗读体验,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引入多样化的文本,通过图书馆、线下书店和线上语文教学资源网、古诗文网等多种途径,确保文本类型和数量的多样性,并据此传授给学生朗读多体裁文本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文本的技巧,促使他们能够通过朗读准确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四、应用朗读笔记,培养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能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朗读经验,其朗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这也说明,在朗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将培养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应用朗读笔记。在朗读教学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并在笔记本中分设朗读日期、朗读过程、朗读结果、实践反思等不同的板块。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笔记中分设的不同板块,在朗读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心得,让学生养成做记录和批注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在翻看和分析笔记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找寻到自身朗读的优势和不足。此外,学生将文本中难懂的词汇和语句及时呈现在笔记中,也有利于他们把握朗读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朗读笔记作为语文复习的重要资源,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制订详细和精准的复习计划,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朗读中出现的失误,以此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标。

五、组织朗读比赛,激发胜负欲望

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是影响朗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那么他们朗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就会明显增强,其学习效果也会提高。鉴于竞赛活动的重要价值,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情绪和胜负欲望,教师可以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通过设计和组织竞赛活动的方式,在朗读教学中融入趣味化的元素,并为学生创设体验式和开放式的朗读教学环境,以一对一竞赛、小组对小组竞赛或者师生对赛的形式,增强比赛活动的激烈性,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竞赛中锻炼朗读技能,并能在多元评价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这样,朗读教学的效果定会超越预期中的目标,学生也有可能将朗读作为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

六、创建兴趣小组,强化训练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个性化特征的人才,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强化朗读训练的实际效果,教师应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个性化特征的人才作为朗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创建朗读兴趣小组,利用问卷调查表和一对一交谈等不同形式,了解学生的朗读意愿,并以自主自愿的方式,选取具有强烈朗读兴趣和意愿的学生作为小组内的核心成员。教师可以为每一个成员安排独一无二的职位,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将自身积极乐观的情绪代入到朗读训练中。在兴趣小组的日常训练中,教师也要给予小组成员自主选择文本和朗读形式的主动权,以轮流制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成为小组的负责人,驱使他们在不同的角色岗位上强化自身的责任感。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协助小组成员共同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建设不同的训练体系,以使小组内的训练效果大大加强。通过创建小组的方式,学生对朗读和朗读的态度更为积极,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加入到朗读小组中,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七、巧用音乐素材,深化情感体验

通常情况下,语文文本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准确提炼出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寻找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方式。而在众多的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方式中,音乐素材成为很好的选择。故而,为了深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深入了解语文文本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和选择与文本情感基调相契合的音乐素材,将其制作成朗读教学资源包,在课堂教学阶段借助班级内的多媒体或者智能影音设备展示音乐作品,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文本中展现的情感与音乐素材结合起来。音乐朗读情境的创设,能够陶冶情操,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伴乐朗读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朗读内容相契合的音乐素材,并让学生主动开展训练。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朗读教学的实效,教师要从问题出发,找寻富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此化解当前朗读教学中的危机,使学生在体裁多样、形式优化和内容丰富的朗读教学中锻炼语言表达技巧,增强情感感悟能力,强化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桑尕.用创新理念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71-272.[2]游玉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眼脑直映”有效训练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6):70-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