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任务驱动”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任务驱动;阅读教学
正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要素分析
(一)学生为主体
任务型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同时,学生也是一群好奇的孩子,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去做,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二)教师为引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任务型阅读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课堂讨论纪律混乱,学习任务难以完成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免得他们养成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用任务的方式展现,因此,当学生在一篇文章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此时,学生就会有疑问地去看文章,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让他们能够学习如何进行分析,进而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作业。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是其本质所在,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使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任务驱动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情境导入,展示任务
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都要让同学们进行常规的预习,比如熟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等,并且根据课文的特征,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前预习,比如:认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在做好全部课前的准备工作之后,教师也可以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来给学生示范在课堂上要做到的东西。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景的内容可以通过动画、录像和音乐等形式来迅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口头表述、个案演示等方式进行情景引入,并向学生提供学习任务。
比如,在教学一首古诗《山居秋暝》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介绍作者的一些背景信息,再营造出一种音乐氛围,让学生在舒缓而优雅的音乐环境中对古诗的意义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山居秋夜诗人的心境如何?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此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带着“任务”进入课文,自己去找答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细分任务
在情景引入阶段,因为提出的任务范围太广,学生在实践中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所以,老师要提炼任务目标,使学生能更好地开展探索活动。在划分任务目标时,教师可通过与学生协商确定任务数量和任务内容;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关键词语等要素,刺激学生思考。由于不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为大多数学生设计合适的练习题,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另外,老师还可以为有阅读基础的学生设计一两个有挑战的任务。在分配好任务之后,同学们就各自进行探究,并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
本文以《太阳》为例,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写作技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类型的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式对一些事物进行说明。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安排任务时,可以首先从题目的意义入手,让学生对文章的大致思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是内容,接着是语言,最后是写作技能,这样一步一步地来体会说明文的写作方式,在学习完本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进行写作和练习,但要让他们挑选一些特点明显、易于介绍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通常,教师给学生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这时就要采用小组协作的方法。教师可依据作业的难度与难度,合理地将各组分成若干组,以保证每一组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另外,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教师也要设计出一次活动的结果演示,让学生们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去。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读一读圆明园的历史,看看它是如何被摧毁的。”由于该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些困难,因此,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以集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还要让各组中的一名同学来作代表性的总结,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精神内涵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结语
总的来说,任务型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任务的全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任务的每一个步骤中,从而推动任务的主线。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使课堂真正回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国均.“语文学习力”指导下小学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想[]].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10).
[2]何少叶.小学语文课堂学情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5(46).
[3]李晓耘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