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道德在中职学校护理实训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护士职业道德;中职学校;护理实训
正文
引言:现阶段,在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需明确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结合护理专业核心素养以护士职业道德规范为教学基础,以合理渗透、全面融合开展有关的实训教学课堂,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护士职业道德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实,以此推动学生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精神的提升,最终为我国社会输送所需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1、护士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结合我国医疗卫生环境,护士为直接面对患者的医疗服务群体,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较为关键,是直接关系到患者健康生命安全,并影响医疗机构生育、服务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护士职业道德为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与基础,其中包括责任心、爱心以及保密性、公正性等。
首先,护士职业道德中的责任心在于对患者健康和安全的承担上,更关乎于在面对患者痛苦和需求时,护士是否可坚守岗位,提供细致、耐心的服务。责任心还包括了对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追求,确保护理服务质量与效率,以符合我国新时代医疗改革发展以及医疗需求变化的实际要求。
其次,爱心为护士职业道德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是对患者的同情、理解以及关怀等,且爱心是促使护士可超越自我,为患者提供超越常规服务的内在动力。在护理工作中展现的爱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可有效提升其满意度,保障治疗效果。
再次,保密性是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患者私密信息,如病历、个人信息等。维护患者隐私,不泄露任何个人信息是护士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和保护。
最后,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公正无私为护士基本的操守,以公正无私的理念去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才可促进患者之间的和谐,其也是维护医疗公信力的关键,此过程也要求护士不得因个人的偏好、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等因素而有所偏颇
2、在中职学校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在当前与医疗健康、需求相结合的同时,其因医疗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也对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护理专业人才具备基本的技能,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以及护士基本素养等,以此才可符合新时代医疗行业要求,并可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与挑战。而在中职学校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其责任感、同理心、公正性和保密意识,这些均为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其次,结合实训教学所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可帮助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场景中,准确掌握对特殊问题的处理,以及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展现平衡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的措施等,此教育方式也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体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循职业道德标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断促进自身综合发展,以达到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1]。
最后,在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时,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其可在实际工作中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患者的理解,感受患者的痛苦,明确其内在需求,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也是保障服务效果以及治疗效果的关键,还可有效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任、理解,以此赢得患者满意度,真正促进医患和谐,为构建高服务、高质量的医疗环境做出贡献。
3、护士职业道德在中职学校护理实训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3.1 将职业道德融入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进行融合,并以此渗透护士职业道德,为达到良好的融合渗透效果,教师需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采取创新教学措施。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引入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护士职业道德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构建职业道德的知识框架。理论课程应涵盖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如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公正无私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以小组谈论等方式针对具体的护理情景分析其决策、行为的选择,此外还可讲述真实的护理道德困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如何坚守职业道德标准,做出合理的判断。其次,在实训课程中,教学重点需侧重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以及其决策等,对此教师可通过模拟患者护理场景,设置具体的护理任务和道德困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护理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实践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用职业道德原则,如何处理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如何公平对待所有患者等。
3.2 通过病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方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2.1病例分析
教师可分析真实或虚构的病例,让学生面对护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和职业道德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涉及道德决策的复杂病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患者护理中的权利、责任、保密性、公平性等问题。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思考,学生被要求提出解决方案,理解在护理实践中应用职业道德原则的重要性。通过此方式可达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其在未来工作中遇到相似情况时可进行及时决策[2]。
3.2.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在实际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冲突和沟通技巧。如,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护士、患者或其他医疗人员的角色,来模拟护理情境中的交流和决策过程。而学生在交流以及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从不同角度上去理解体验护理工作中的道德问题,如何在关心患者的同时保持专业判断等。
3.2.3模拟实践
在模拟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练习、掌握护理技能并基于问题解决去应对各类职业道德问题等,在模拟实践中,护理专业的学生需执行多项任务,如基本的护理操作、决策制定、团队合作、患者沟通等多个方面。如,在基础护理操作中,专业学生需要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如更换敷料、插管等)药物管理,包括计算药物剂量、口服和静脉注射。而在沟通和伦理决策中,学生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包括解释治疗计划、回答问题、提供情感支持,此外还需处理患者隐私信息,确保在收集、存储和传递时保障患者信息[3]。
在此结合模拟实践,学生可在可控的环境中不断练习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操作技能等,并且模拟实践也为学生提供出反思自己行为与决策的平台,使其可达到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原则与理解使用的效果,此学习方式可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也为其将来在真实临床环境中提供优质、安全、道德的护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3.3 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榜样的作用
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考虑到中职学生个性强、理解能力弱、自制力差等特点,在培养其职业道德规范方面,建议 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榜样的作用,以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确保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并使学生可更为直观地学习和领悟到什么是良好的职业行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将职业道德准则转化为具体行动。
首先,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现出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秉持公正无私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和同事的尊重、对学生隐私的保护以及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当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与人交往中持续展现这些职业行为时,学生将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模仿这些积极的行为模式[5]。
其次,教师在面对护理实训教学中出现的道德困境或伦理决策时,应当勇于展现决策过程,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解决方案。例如,在讨论患者隐私保护、患者自主权等问题时,教师可分享自己在类似情境下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以及接下来的患者反馈如何等等,通过实际情景问题讨论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习如何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教师还需积极鼓励学生对现有问题与挑战提出新的做法,以建立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精神,并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可自由地探讨和反思职业道德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护理实训教学中,通过渗透护士职业道德精神,可有效培养护士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以及其基本的素养,以此不断提高其服务技能水平,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为我国医疗服务改革做出积极贡献,而中职护理专业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可达到教学目标,真正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成芳. 新时期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 青海教育,2022(6):53,55.
[2]梁晓雁,朱薇薇,冉淑珍,等. 岗课赛证视角下护理模拟教学在中职学校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4(4):83-86,104.
[3]张成欣.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病理学信息化教学策略[J]. 中国新通信,2022,24(1):155-156.
[4]陈粤虹. 运用护理管理知识提高中职学校医务室管理浅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6):110.
[5]胡小英. 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基层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 科学咨询,2021(19):209-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