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曹水苗

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 044600

摘要

基于当前社会背景下日益增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需求,急需大量兼具高技能、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优质护理人才的主阵地,应以培养出可胜任临床护理岗位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全面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本文对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教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实训改革、教师改革角度切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

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正文


“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不仅接受到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其健康管理意识也随之提升。医疗机构在此形势下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才紧缺问题,而中职学校则需要承担起改善医疗机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不足的责任,以护士岗位需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需求为导向,对现行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旨在通过有效的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首先,不良的生活、卫生、饮食习惯是诱发身体疾病的高危因素,而当代人们在生活、卫生、饮食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其有着较高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其次,过去的临床护理更加侧重疾病护理,而随着人本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渗透,疾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等均是现阶段护理工作的重点。最后,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教学模式陈旧,不仅过于侧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训,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使其临床护理技能水平不够理,还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使部分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由上述可见,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若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仍旧沿用滞后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将导致自身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人才与实际的护士岗位需求不契合,不仅无法为医疗机构输送充足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还将影响学生就业,为此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是必然的,甚至具有较高的紧迫性[1]

二、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教法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模式

传统且滞后的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尤为多,如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又如理论与实践教学不均衡,学生的实操水平较差等。针对此,中职学校需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模式,以提高护理专业教学的整体实效性,助力高质量护理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路径:(1)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良好的实操技能是学生能够胜任临床护士岗位的前提条件,在此要求下,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点,积极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护理经验,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护理岗位胜任力。具体可从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落实医院和护理专业的合作入手,让学生可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参与到临床护理实习中。(2)开展典型案例教学。教师在深入临床护士岗位时整理归纳典型的护理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将案例讲解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案例既了解临床实际过程,又积累临床护理经验。(3)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应在过去结果式评价考核基础上,添加日常考核、实训考核、见习考核等内容,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考核中,开展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这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且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的考核方式能够进一步保证评价考核的全面性以及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从而为教师调整后续教学计划以及为学生明确自身不足提供有效参考[2]

(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中职护理教学与现代护理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具体路径:(1)中职学校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指向,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人文学科以及提高人文学习的学时。例如引入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又如带领学生进行外国文学鉴赏——《护理美学》,让学生掌握护理礼仪以及实现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人文精神与素质。(2)当前中职学校在医学基础课教学方面的投入时间较多,针对此,可在课程设置上尝试将护理专业和医学基础知识相结合,进而在合理控制医学基础课时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3)中职学校需要在核心护理课基础上,增加新型护理课程,让学生通过核心护理课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后,进一步通过新型护理课程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以塑造完美护士形象[3]

(三)教材改革——编制具有本校护理专业职教特色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主要载体,但目前中职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均为教育部门统一编制,更加侧重普适性,而中职学校要想切实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需要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编制具有本校护理专业职教特色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制要点为:(1)将护理临床工作专家和护理教学专家作为校本教材编制的主力。(2)教材要体现临床护理的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3)教材要包含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4)教材要提及护士职业规范、护士职业标准。(5)教材要运用大量的案例。

(四)实训改革——搭建院校合作平台

实训指导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强化其专业技能的关键,中职学校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搭建院校合作平台,以为本校实训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切实保证实训的有效性[4]。具体路径:(1)中职学校自身应完善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也要做好实训基地管理,如及时更新护理实训设备以及保障与护理技能大赛相关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模型供应等。(2)中职学校需要开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利用实训设备和实训模型开展自学。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实训室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时,可能会因误操等给自己、身边人以及实训室带来安全问题,为此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实训室使用守则并要求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中职学校还应在校外构建实训、见习基地,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与医院、科研单位等进行紧密合作,在多方支持下建设更多的实训平台。(4)对于实力雄厚的中职学校而言,其还可以发展自己的附属医院,让护理专业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满足学生护理实训、临床见习和跟岗实习等需求,以加快提升学生对护士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毕业生参与工作后的适应期。(5)中职学校可以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引进与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为护理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开辟新的教育教学思路。例如,学校可借助先进技术构建线上学习平台,以及建设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试题试卷库等,又如可在实训室引入虚拟技术等。

(五)教师改革——打造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双师”队伍

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培育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需要将打造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双师”队伍作为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具体路径:(1“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基于此,中职学校应鼓励护理专业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中职学校应遵循“请进来”与“走出去”原则,一方面邀请护理行业专家教授为教师开展教育培训,让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与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讲座等活动。此外,学校在“请进来”原则导向下,也可以邀请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让其到学校内为学生开展实践指导,以弥补校内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3)中职学校需要定期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如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4)中职学校应清楚地认识到,师资队伍中的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多为毕业后直接被学校录用,其普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因未参与过临床护理工作,使其实践经验不足,难以为学生实践提供指导,鉴于此,学校应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组织教师去医院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临床护士岗位,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够掌握护理技能流程最新规范、熟悉使用新的医疗仪器设备以及收集丰富的教学案例,使其真正成长为“双师型”教师[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不仅可知当前临床护士岗位急需大量高质量护理人才,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优质的护理学生,以解决护理人才紧缺问题,还可知现阶段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对滞后,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无法与实际护士岗位需求相契合,为此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发现,从创新改进教学模式、编制校本教材、搭建院校合作平台,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等角度切入可保证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岩. 浅析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促进中职学校护理教学改革[J]. 互动软件,2021(6):2260.

[2] 戴翠彬. 基于课赛融合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 成才之路,2022(15):119-121.

[3] 翟颖.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J].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12):155-157.

[4] 夏荣林. 将情感教育融入中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2(1):66-68.

[5] 侯日莹,郁海香. 远程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 读与写,2021,18(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