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互动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人教版《老人与海》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海丽

万荣中学 山西 运城 0442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案例背景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所采用的常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小说的共性特点,如情节、人物和环境,其忽略文本的个性化特征和深层意义。我国王荣生教授的观点,"把小说当小说教,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散文当散文教,其实还要补充一句就是,把这种小说当这种小说教,把那种小说当那种小说教",其突出强调的是教学中对小说个性化特征的关注重要性。《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并因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该作品不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也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福克纳对《老人与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海明威乃至他们这一代作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人与海》的现代主义文体特征并未得到充分挖掘,教学方法往往停留在对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解读方式上,如通过分析故事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来解读主题,或是提取文中的名言警句作为励志素材,甚至是以艺术手法(如象征)为先导,简单将其与文本内容对应,这些方法均未能深入探索《老人与海》作为一部现代主义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内在价值。而我本次的教学案例,以采用拓展式互动教学法,探讨如何深入挖掘现代主义小说的文体特征,并通过互动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欣赏,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多样性的认识。

2、案例描述

2.1回顾旧知,撷取阅读方法

在《老人与海》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我利用学生之前在高一阶段学习的《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如“圈点勾画”和“圈点批注”,作为温故而知新的起点。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梳理和回顾了之前的知识储备,而且为学生创立出熟悉的起点来探索和理解《老人与海》这部现代主义小说的独特价值,此过程我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老人与海》的世界,激发其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并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深层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关于《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的阅读体验,特别是如何应用“圈点勾画”和“圈点批注”方法的。例如:

教师:“回想一下,在阅读《乡土中国》时,你们是如何使用‘圈点批注’方法来标注重要信息的?这种方法帮助你们理解作品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A:“我会标注出我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这样不仅帮助我快速回顾,而且能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教师:“很好,那么在阅读《老人与海》时,你们觉得可以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探索作品的深层含义呢?”

2.2精选语段,品味语言特色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精选小说中经典文段进一步深入探究海明威独特的语言风格。海明威的文风以简洁明快著称,而这种“电报式”写作方式是其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语言特色,我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风格:

鲜活凝练的动词使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大量使用鲜活而凝练的动词,使得叙述充满力量,直接传达行动和情感的强烈感觉,对此我引导学生寻找并讨论这些动词如何有效地推进故事情节,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朴素简洁的短句:海明威善于使用简短的句子来构建他的叙事,这种朴素而简洁的句式让整个故事的节奏更加紧凑,也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我邀请学生探讨这种句式如何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更快地抓住故事的精髓。

客观平静的叙述: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叙述风格常常是客观和平静的,即使是描述激烈的情节,也以一种近乎冷静的方式呈现,使读者可从更为客观的角度去感受故事的整体。在此,我与学生们讨论这种叙述方式,以及这种叙事方式如何去体现人物内心世界。

教师:“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叙述风格特别客观和平静,哪怕是描述极为激烈或紧张的场景。你们认为这种叙述风格是如何帮助我们更客观地理解故事和人物的?”

学生甲:“我觉得这种风格让整个故事显得更真实。就像是我们在旁观老渔夫与大鱼的斗争,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可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老人的性格。”

教师:“非常好的观点。客观的叙述确实能让我们像是在现场观察一样,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情感。那么,这种叙事方式如何体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呢?”

学生乙:“虽然叙述很客观,但通过老人的行动和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坚持和不屈。比如,老人与大鱼斗争时,虽然叙述很平静,但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决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教师:“对,非常好。海明威通过客观而平静地叙述,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展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叙述技巧让我们既能看到表面的冷静,又能透过简单的描述去感受到人物的深层情感。那么,这种叙事风格对你们个人的阅读体验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丙:“我觉得这让我在阅读时更加专注于故事本身和人物的心理,而不是被作者的情感所引导,作者这样写可以让我有一定的空间去自己想象老人的心理状态。”

教师:“很好,这正是客观叙述风格的魅力所在。它不直接告诉我们每一个情感细节,而是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感受。而我们在此过程中也促进了想象力和同理心,使得阅读体验更为丰富。”

2.3研读文段,品悟形象主旨。

在教学《老人与海》的环节中,我精心挑选了几段描写老人内心独白的文本。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的方式,深入分析老人的心理状态和形象特征。我决定利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加上我的点拨,来探索老人在艰苦斗争中所展现出的勇敢坚定、自信顽强的精神。

2.4拓展阅读,感悟名著力量

在《老人与海》的教学过程中,我精选三则与书中主题相关的材料,旨在引发学生对于这部作品价值与意义的深入思考。通过讨论《老人与海》中体现的“硬汉精神”及其对书中小孩(曼陀林)、美利坚民族以及全人类的积极影响,阐释了经典作品如何展示全人类共通的精神世界。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老人与海》以及其他经典作品的兴趣,从而认识到文学的力量。

3、案例分析

本案例围绕《老人与海》的教学实践,展示拓展式互动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回顾旧知、精选语段品味语言特色、研读文段品悟形象主旨以及拓展阅读感悟名著力量等步骤,教师有效地利用了互动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其次,在案例教学法中,突出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优势,在此可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深入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精神”及其对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本案例可在知识、技能等层面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且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助力于学生建立出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以此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4、案例反思

首先,互动式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通过圈点批注、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学生们在积极探索文本的同时,也可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内涵。但在后续教学中,需进一步注重策略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其次,虽然本次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方面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也让我意识到,除文本分析,还需要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全面的理解。未来的教学中,将更多地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哲学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其学习视野。

总之,本次教学实践为宝贵的学习经验,可促进学生的成长,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致力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