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读写一体化;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正文
引言: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双减”背景下,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甚至还会限制小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概述
(一)读写一体化概念
读写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阅读、写作的相互迁移、同步发展的特点,有机的将阅读与写作内容整合在一起,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读写一体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现阶段,在“双减”背景下,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阅读与写作的概念虽然并不相同,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能够实现同步发展与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实施读写一体化,除了能够有效的解决阅读低效、写作困难等问题以外,还可以提高教学成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第二,促进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作为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通过合理的开展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方法、写作经验以外,还能够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他们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1]。第三,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当前在“双减”背景下,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早已不再适用。通过合理的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机的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逐步树立语文整体教学观念,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并不相同,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点,使其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而且也要让他们学会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说、如何利用写作阐述自己的想法。为此,下文对"双减"背景下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一)以阅读为例仿写文本
仿写,即模仿写作,也就根据所读的作品内容,写出类似的句型或者文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阅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技巧之一,通过灵活的运用仿写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语言内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现阶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分析教材内容,借助范句式开展仿写教学,以此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与方法的同时,为后续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2]。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等拟人语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有个小小的声音找不到安心睡觉的地方,令人同情。对此,教师可以将这句话作为仿写范句,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指导学生以拟人的手法展开仿写。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二)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
写作并不只是一味的记录好词、好句、好段,陈述事实内容,而是在描写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文章的写作质量,引发读者共鸣。小学生年龄较小,情感经历较少,且言语也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即便对很多事物有着丰富的情感感受,但是却也无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通过撰写读后感,则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目标。现阶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收集合适的阅读素材,并让他们在阅读后撰写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从而发展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3]。例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文章中,主要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人物之间的有趣互动,讽刺了急性子顾客的急躁和慢性子裁缝的拖拉。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仔细考虑和统筹规划,避免因为过于着急或行动迟缓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只能感受到文章的表面含义,无法深入的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撰写读后感。例如,急性子的顾客为什么选择慢性子裁缝做衣服?慢性子的裁缝为什么答应急性子顾客做衣服?在生活中你是慢性子还是急性子?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答案写入到读后感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三)以课文为例续写故事
写作属于综合性学习活动,想要保证写作效果与质量,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能力有待开发,这也就会让他们对写作产生恐惧、抵触等消极心理,进而也就会增加阅读与写作的教学难度。其中,兴趣作为原动力,当前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有效的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为他们设计生动有趣的写作主题,指导他们通过续写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而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4]。例如,在《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和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续写文章中留白的部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来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阅读深度,丰富内心情感,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结论: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双减"背景下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时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陷入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无法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果一直都不是很好。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为了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需要依据“双减”要求和育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他们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近华. 读写一体 高效教学——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 2023, (36): 140-142.
[2]靳嘉歆. 小学语文单元读写一体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 (09): 46-48.
[3]李春丽.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初探[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 (01): 125-127.
[4]吴阳.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一体教学路径建构与具体操作[J]. 新智慧, 2022, (01): 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