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兴趣的不同,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教材内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语文基础和良好素养的学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认真思考,大胆表达。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关爱,从而更加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亲其师,信其行”,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受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的深刻影响,小学语文课堂往往过于依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看似有一定的效果,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进而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不良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创新教学方法,尝试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发展,真正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合作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提升学习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见解。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拓宽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剧、角色扮演等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单元设计到了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以及传统技艺等多个维度,而这些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让学生分组探究,如“中国建筑艺术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核心价值观?”、“哪些传统节日中渗透了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思考,最终形成小组报告并进行展示。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采取评议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议指教学中对学生回答、朗读、表演等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价与讨论。通过评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而学生则可以根据针对性的评价,调整学习方法、强化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点评中,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亮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互评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在自评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和心得,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围绕主题“大胆想象”展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未来世界”的写作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议。在评议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指出他人作品的亮点和进步之处,为其他同学提供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文字流畅,描绘细致、想象力丰富、情节逻辑感强等等。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不仅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还能够深入思考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奇妙的世界”这一主题收录了《海底世界》《火烧云》等多篇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色和奇特生物,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之中。也可以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神秘性,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行搜索和分享有关海洋生物的资料和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爱好。
(四)用简笔画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尤为感兴趣。简笔画,作为一种直观且易于上手的艺术形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在讲述故事或描述景物时,教师可以用几笔勾勒出相应的场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印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想象画出相应的简笔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守株待兔》这则经典的语言故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画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那位守在树桩旁的农夫,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他焦急等待的表情和姿势。这样的场景立即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农夫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等待什么。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并画出农夫等待兔子未果时的失望、困惑的表情。通过这样的简笔画教学,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还能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创设合作氛围、采取评议手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汪旺生. 快乐学习兴趣为引——论小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J]. 科普童话,2023(33):34-36.
[2] 苏冬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 //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6.
[3] 安立希.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21,25(25):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