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眩晕;生活质量;中医辨证治疗;疗效
正文
医院神经内科中,眩晕十分常见,具有反复发作与病程长等特点,可引起瘫软、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倾倒、眼球震颤与恶心等症状,情况严重时,也可导致呼吸困难等问题,危害性极大[1]。本病的患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可损害病人健康,降低病人生活质量,需积极干预[2]。目前,医生可采取常规疗法来对眩晕病人进行干预,但总体疗效欠佳,且长时间用药也容易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使得病人依从性降低,进而对其疗效和预后造成了影响[3]。本文选取82名眩晕病人(2022年4月-2023年10月),着重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用于眩晕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2年4月-2023年10月本科接诊眩晕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1人中:女性19人,男性22人,年纪范围40-82岁,均值达到(59.69±5.36)岁;病程范围0.5-9年,均值达到(3.79±0.46)年;体重范围38-79kg,均值达到(57.64±10.31)kg。对照组41人中:女性18人,男性23人,年纪范围41-82岁,均值达到(59.23±5.71)岁;病程范围0.5-8年,均值达到(3.84±0.49)年;体重范围38-79kg,均值达到(57.01±10.82)kg。2组病程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病人有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与恶心呕吐等症状;(2)病人依从性良好;(3)病人认知正常;(4)病人对研究知情;(5)病人非过敏体质;(6)病人资料齐全;(7)病人意识清楚。
排除标准[4]:(1)血液病;(2)传染病;(3)精神病;(4)意识障碍;(5)全身感染;(6)颅内肿瘤;(7)肝肾功能不全;(8)中途退出研究;(9)沟通障碍。
1.2 方法
试验组采取中医辨证疗法,详细如下:(1)气血亏虚证。选择归脾汤加减法,组方:熟地,10g;党参,12g;茯苓,19g;黄芪,20g;酸枣仁,10g;白术,10g;远志,10g;当归,10g。(2)肝阳上亢证。选择天麻钩丁汤加减法,组方:菊花,10g;桑寄生,12g;石决明,10g;川牛膝,8g;天麻,10g;黄芩栀子,12g;赤芍,10g。(3)痰湿中阻证选择半夏白术汤加减法,组方:橘红,10g;半夏,12g;茯苓,10g;白术,10g;天麻,10g。(4)肾精不足证。选择左归丸加减法,组方:山萸肉,10g;杜仲,10g;川牛膝,8g;山药,10g;菟丝子,10g;熟地,12g;枸杞,10g。以上中药方剂都在浸泡30min后,用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继续煎煮20-30min。留取药汤约200ml,早晚餐后30min服用,每日1剂,疗程是14d。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详细如下: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用药途径:静滴,每日1次,疗程是14d。
1.3 评价指标[5]
1.3.1 记录2组症状缓解时间。
1.3.2 评估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涵盖了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眼球震颤与恶心呕吐等症状。总分18。中医证候评分和症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正相关。
1.3.3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头晕目眩与面色苍白等症状未缓解,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未改善。(2)好转,头晕目眩和面色苍白等症状有所缓解,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3)显效,头晕目眩和面色苍白等症状消失,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计算总有效率参照:(好转+显效)/n*100%。
1.3.4 用sf-36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涵盖了总体健康与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总分100。得分和生活质量间的关系: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的作用:处理数据。t作用:检验计量资料,也就是()。χ2作用:检验计数资料,也就是[n(%)]。而P<0.05的含义是: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时间分析
从症状缓解时间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只有(4.16±1.59)d,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7.01±2.56)d。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t=6.7931,P<0.05)。
2.2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中医证候评分这项指标上分析,尚未治疗时:2组数据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更低(P<0.05)。如表1。
表1 中医证候评分数据罗列表 (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试验组 | 41 | 14.23±2.67 | 4.31±0.97 |
对照组 | 41 | 14.05±2.85 | 7.56±1.24 |
t | 0.1936 | 4.0521 | |
P | 0.3792 | 0.0000 |
2.3 疗效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总有效率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7.56%,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49%。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如表2。
表2 疗效数据罗列表 [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好转 | 显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41 | 1(2.44) | 12(29.27) | 28(68.29) | 97.56 |
对照组 | 41 | 8(19.51) | 17(41.46) | 16(39.02) | 80.49 |
X2 | 7.2543 | ||||
P | 0.0279 |
2.4 生活质量分析
经评估,可知:从sf-36这项指标上分析,尚未治疗时:2组数据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更好(P<0.05)。如表3。
表3 sf-36评分数据罗列表 (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试验组 | 41 | 57.49±5.64 | 89.41±2.59 |
对照组 | 41 | 57.83±5.26 | 82.73±3.41 |
t | 0.1356 | 7.3152 | |
P | 0.3279 | 0.0000 |
3 讨论
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罹患眩晕的居民越来越多[6]。眩晕乃医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和药物中毒性损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迷路内/外病变、前庭神经炎、病毒感染、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脑梗死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以恶心呕吐、头晕目眩与眼球震颤等为主症,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严重后果[7,8]。通过常规治疗能有效控制眩晕病人的病情,但整体疗效并不显著。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的病位在于清窍,通常是由风火痰湿淤等因素所致,可引起清窍失养等问题,病人在发病后通常会出现耳鸣、头晕眼花、颈项不适与恶心等症状[9]。中医辨证治疗的目的在于根据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其选择一种最适的中药治疗方案,以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病人的疗效,改善病人预后[10]。如:对肝阳上亢证者,选择天麻钩丁汤加减法进行治疗,能起到镇肝熄风、平肝潜阳与清热解痉等作用。对气血亏虚证者,选择归脾汤加减法进行治疗,可起到安神养性、补益气血、祛湿健脾与调养心脾等作用[11]。对肾精不足证者,选择左归丸加减法进行治疗,可起到温肾利水、益精填髓与滋养肝肾等作用。对痰湿中阻证者,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进行治疗,可起到化痰祛湿与健脾和胃等作用。此外,中医辨证治疗也具有副作用轻、无创与操作简便等特点,容易被病人所接受[12]。本研究,从症状缓解时间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经评估,可知:从中医证候评分和sf-36评分这两项指标上分析,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经评估,可知:从疗效这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中医辨证治疗后,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故,医生可将中医辨证疗法当作是眩晕的一种首选治疗方式。
综上,眩晕用中医辨证疗法,病人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好,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毅,黄萍,黄庆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22,31(9):1496-1500.
[2] 王玉娇,谢道俊,黄友发,等.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55-156.
[3] 吴广,姜燕华,杨俊红,等. 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8):1320-1324.
[4] SHIM,D.B., KIM,J.H., PARK,K.C.,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ad-lying side during sleep and the affected side by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involving the posterior or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J]. The Laryngoscope: A Medical Journal for Clinical and Research Contributions in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Medicine and Surgery, Fac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9,122(4):873-876.
[5] 吴易澄,刘佳,董津含. 基于中医辩证分型的针灸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7):18-22.
[6] 肖忠源,王新志,路永坤,等. 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效果[J]. 特别健康,2021(4):141.
[7] BEYEA,J.A., AGRAWAL,S.K., PARNES,L.S.. Transmastoid 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 A safe and high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d superior canal dehiscence[J]. The Laryngoscope: A Medical Journal for Clinical and Research Contributions in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Medicine and Surgery, Fac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9,122(8):1862-1866.
[8] 刘秀敏,黄炜,刘洪敏. 中医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4):36,90.
[9] 任树军,杨阳,李远峰,等. 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及辩证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23,44(4):608-610.
[10] 莫德美,陶秋旭,李镕初.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3,21(17):144-149.
[11] 章颖.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86):123,125.
[12] 罗升. 中医辩证加减治疗对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22(71):74-7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