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娟

怀来县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400

摘要

目的:观察脑梗塞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研究起始时间2024年01月,结束时间2024年12月,对象取本院采集资料的脑梗塞患者,遵循奇偶数字1:1法,每组30例。对照组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共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统计的治疗有效数据显著更高,P<0.05;治疗前,神经功能与脑血流动力数据比较不具有研究价值P>0.05;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治疗组记录的神经功能数据较低,脑血流动力数据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搭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共同治疗,治疗效果明确,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脑梗塞;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

正文


   脑部疾病中脑梗塞危害性大,这种疾病是因脑内组织出现异常血供或者缺氧所造成脑组织死亡,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明显威胁。脑梗塞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临床治疗常运用药物治疗法,以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是不同的药物疗效不同,故而运用哪一种治疗法的治疗效果较好仍然存在争议性[1]。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脑梗塞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并分析不同治疗法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401-202412作为研究起始至结束时间,本院患者资料采集:脑梗塞患者,合计60例,奇偶数字1:1法,每组30例。

对照组疗法:阿司匹林。年龄采集范畴5073岁,采集均值61.53±8.13)岁,性别比(男:女)1515,并发症:6例高血脂、9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患病时间1.25小时~20.34小时,均数(10.80±6.43)小时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年龄采集范畴5173岁,采集均值61.55±8.16)岁,性别比(男:女)1312,并发症:7例高血脂、8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患病时间1.28小时~20.35小时,均数(10.82±6.45)小时统计2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发病突然、出现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借助影像学检查,确诊;意识清晰,具有独立交流能力者。排除标准: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先天心脏、血管畸形、恶性疾病者;合并全身免疫功能疾病者;不愿意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全部患者住院后,积极控制病情发展,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维护,生命数值监测。

1.2.1对照组  阿司匹林疗法,选择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mg*30片,100mg,每日1次,持续治疗3周。

1.2.2治疗组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法,阿司匹林用法和对照组相同,在此之上选择吉林省博大伟业制药有限公司的硫酸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203667,规格75mg*14片,首剂300mg,之后每日服用1次,每次75mg,持续治疗3周。

1.3分析指标

1.3.1治疗效果  3周治疗结束,典型临床表现全部消除,生活自理,视为显效;典型临床症状改善75%以上,生活不便需要家属照顾,视为有效;两项指数标准未达成,视为无效。

1.3.2神经功能  借助脑卒中量表测评,观察并记录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测量时间定于治疗前、治疗后。

1.3.3脑血流动力学  借助医院颅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两个时间段内分析平均血流速度、脉动指数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以P<0.05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结果分析中,治疗组统计的有效数27例,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数19例,有效率6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1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30

15

12

3

27(90.00)

对照组

30

9

10

11

19(63.33)

--

--

--

--

5.9627

P

--

--

--

--

0.0146

2.2神经功能

治疗前,神经功能无研究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治疗组记录的神经功能数值低,P<0.05,见表2。

2  神经功能(,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26.30±3.98

10.24±3.16

对照组

30

26.28±4.82

18.57±3.54

t

--

0.0175

9.6150

P


0.9861

0.0000

2.3脑血流动力学

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结果比较,结果并不具有研究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统计的平均血流速度加快,脉动指数降低,P<0.05,见表3。

3  脑血流动力学()

组别

例数

平均血流速度(cm/s)

脉动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46.85±1.68

57.83±12.64

0.95±0.15

0.82±0.05

对照组

30

46.90±1.72

50.89±11.67

0.96±0.12

0.89±0.13

t

--

0.1139

2.2096

0.2851

2.7527

P

--

0.9097

0.0311

0.7766

0.0079

 

3. 讨论

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中脑梗塞发病率较高,对居民健康威胁已经占据国内全部疾病的第二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疾病中75%~85%的患者为脑梗塞[2]。因国内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脑梗塞发展趋于年轻化发展,致使脑梗塞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3]

研究结果得到:治疗前各项观察数值无研究价值P>0.05;治疗后,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录入的治疗有效数据统计结果显著,神经功能测量结果低,平均血流速度显著改善,脉动指数减缓,P<0.05。结果原因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脑梗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这种药物经口服,其药物成分与机体内部环加氧酶产生反应,有效抑制机体内部血小板功能,进而实现消炎、减轻疼痛、消除体征等目标,但是这种药物无法作为单一性长期药治疗,易引发药物不适症[4]。硫酸氯吡格雷,这种药物作用于血小板聚集抑制,抑制机体内部的血小板与二磷酸腺苷结合作用,进而转变患者血流过程,强化血管内斑块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药物作用协同发挥,整体保证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引起的不适,有效保证用药安全性[5]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治疗期间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共同治疗,治疗总体效果得到保障,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璐.比较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急性期较单用阿司匹林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9):15-18.

[2]黄成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 16(5):42-45.

[3]孙佩辉.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22,038(025):19-21.

[4]张磊,梁新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15(028):52-54.

[5]文建华,沈长明.大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 2022,012(007):56-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