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尪痹的临床护理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唐镜 刘小艳 杨秋通讯作者

桂林市中医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90例尪痹患者随机分为1组观察组与2组对照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用药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泥灸,对照1组采用中药熨烫,对照2组采用中药蜡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反应、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反应率为86.66 %,患者满意率为96.67%,护理人员操作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尪痹有效。


关键词

中药泥灸;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护理

正文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

项目编号:GZZC2020319

项目名称 :探讨中药泥灸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尪痹是指具有关节变形、肿大、僵硬,不能屈伸,筋缩肉卷,身体羸瘦,骨质受损等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痹病1]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正虚邪犯,正虚以肾气亏虚为主,邪犯以寒邪侵袭多见风寒湿邪深入脏腑筋骨,精髓生化乏源,筋骨肌肉失养,痰浊瘀血凝滞,而出现关节肌肉的病变2其基本病机是肾虚邪滞,不通不荣。中药泥灸运用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在泥灸膏内加入祛风除湿、温经通络、软坚散结、活血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利用泥灸膏火山能量泥的热辐射作用、远红外透皮吸收作用以及中草药特殊穿透力,在病变部位保持长时间的恒温发热,使药力直达腠理,达到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畸形等功效。它集合了祖国传统蜡疗、熨烫、膏药疗法等外治法的优势及特点,比传统的单一中医外治疗法疗效更好。且可塑性强,可随意贴敷身体的小关节,符合RA关节病变特点。本研究通过对比中药泥灸与中药烫熨、中药蜡疗,观察三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肿胀等的改善程度,ESR、CRP等指标的改变,DAS28评分变化以及患者及操作护理人员满意度。探究中药泥灸在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3月-2022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0尪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泥灸观察组(30例)、中药熨烫对照组(30例)、中药蜡疗对照组(30例)。中药泥灸观察组男14例,女l6例,年龄 36~71岁,平均 43.00±3.98岁,病程 4~19年,平均13.0±3.1年 ;中药熨烫对照组男l2例,女18例 ,年龄 35~75岁,平均 44.00±3.78岁,病程3~20年,平均12.0±2.6年;中药蜡疗对照组男l1例,女19例,年龄 32~73岁,平均42.00±4.

01岁,病程5~22年,平均14.0±2.8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修订版》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临床证候为寒湿痹阻; 未接受其他相关临床试验;无精神障碍,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脏疾病、肺系疾病、肝脏和肾脏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发热或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关节皮肤有破溃或皮肤病者;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IV级,难以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的评价者。过敏体质及对本泥灸过敏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或不同意治疗方案,不服从治疗分配者。

1.3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用药及常规护理:指导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避免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外伤、精神创伤等诱发本病的因素;劳逸结合,既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又要进行适宜的活动;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和各种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安全防护,避免外伤;调节情绪,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减少或阻断诱发因素的影响。

1.3.1中药泥灸观察组 30例----用法:将泥灸膏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3分钟后拿出,再加入自制中药经方粉(乳香、没药、莪术、苏木、细辛、夏枯草、青风藤、白芷、川芎)20g搅拌均匀,用电子测温仪测试温度降至45℃时,敷于病变关节部位(厚度以1cm为宜,范围超出病变部位3cm为度),并用保鲜膜包裹后盖上毛毯,其间注意观察及询问局部皮肤感觉。每日一次,每次30min,7天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2中药熨烫对照组30例——将自制中药奄包(乳香、没药、莪术、苏木、细辛、夏枯草、青风藤、白芷、川芎各20g)加黄酒100ml置入微波炉内高火加热5分钟后取出。待温度降至50℃将中药热奄包放置在病变部位处进行熨烫,开始时温度较高,移动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可 同时采取按、揉、滚等手法进行按摩,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温度以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烫伤皮肤为度,其间注意观察及询问局部皮肤感觉。每日一次,每次30min,7天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3中药蜡疗法对照组 30例----将自制中药粉(乳香、没药、莪术、苏木、细辛、夏枯草、青风藤、白芷、川芎)20g加入黄酒10ml调成糊状,放入纱布中间,用木棍赶制成药饼,敷于患者受累关节。然后将固体石蜡放入恒温蜡疗仪,调节温度在80℃,待石蜡融化后调节温度至50℃,待温度恒定后将石蜡倒入塑料袋内摊平,厚度为2cm,待温度降至45℃后将石蜡敷在中药饼所敷病变部位,用塑料布包裹保温,其间注意观察及询问局部皮肤感觉。每日一次,每次30min,7天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以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为观察点,根据DAS28评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1.4.1炎症关节评估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观察点,观察关节压痛数、肿胀数。DAS28以28个关节计分:包括双手掌指关节(计10个),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计l0个),双腕关节(计2个),双肘关节(计2个),双肩关节(计2个),双膝关节(计2个),共28个。

1.4.2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观察点检测1次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

1.4.3患者对疾病活动性整体评价:最近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如何(综合考虑患者的状况,在VAS标尺上指出)。

1.4.4满意度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医外治技术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医外治技术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其中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见符件2)

1.5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推荐的DAS28 评分(DAS28评分值参照PREVOO的计算方法,由4项参数计算得出: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患者对疾病活动性整体评价分值、ESR/CRP值,计算DAS28)。评分<2.6为缓解,2.6-3.2 分为轻度活动,3.2-5.1分为中度活动,>5.1分为重度活动。△DAS28=DAS28前阶段的评分值-近阶段的评分值,△DAS28≤0.6表示治疗无反应,△0.6<DAS28≤1.2治疗反应一般,△DAS28>1.2为治疗反应良好。

1.6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t检验;计数资料中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尪痹患者治疗反应比较,观察组总有反应率显著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反应比较(n

组别

n

治疗无反应

治疗反应一般

治疗反应良好

总反应率

观察组

30

4

10

16

86.66%

对照组

(中药熨烫)

30

9

12

9

70.00%

对照组

(中药蜡疗)

30

11

14

5

63.33%

2.2治疗后尪痹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30

12

17

1

0

96.67%

对照组

(中药熨烫)

30

10

14

5

1

80.00%

对照组

(中药蜡疗)

30

10

13

5

2

76.67%

2.3三中医外治技术操作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30

20

8

2

0

93.33%

对照组

(中药熨烫)

30

10

9

9

2

63.33%

对照组

(中药蜡疗)

30

15

10

5

0

83.33%

尪痹是指具有关节变形、肿大、僵硬,不能屈伸, 筋缩肉卷,身体羸瘦,骨质受损等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痹病。相当于西医的“类风湿关节性”,其高致残率和脏器受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长期服用难以耐受其不良反应,患者遵医行为较差4中医认为,尪痹的发生,多为正虚邪犯,正虚以肾气亏虚

为主,邪犯以寒邪侵袭多见。此外,内生虚热,外感他邪,亦可致本病。如明·龚信《古今医鉴》曰:“盖由元精内虚,而为风寒湿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入而为痹。”。故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补肾祛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强壮筋骨,祛瘀通络5

中药泥灸运用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在泥灸膏内加入自制中草药粉:没药、莪术、乳香、苏木、白芷、川芎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青风藤祛风除湿;夏枯草软坚散结;细辛温经通络之功效。在活血行气止痛的基础上,辅以祛风除湿、软坚散结、温经通络之中药配伍,同时利用火山能量泥的热辐射作用、中草药特殊穿透力以及远红外透皮吸收作用,在病变部位保持长时间的恒温发热,通过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使药力直达腠理,以达到温阳散寒,除湿止痛,行气活血这功,从而安全高效祛除体内的风、寒、湿、热毒,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畸形等。

中药泥灸集合了祖国传统蜡疗、熨烫、膏药疗法等外治法的优势及特点,比传统的单一中医外治疗法疗效更好。且安全无创,操作简单,可塑性强,可随意贴敷身体的小关节,符合尪痹关节病变特点。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泥灸治疗尪痹可使拘急之经脉柔润,闭阻之经脉畅通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无痛无创、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娄玉钤 . 中医风湿病学[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10:299-304.

2] 娄玉钤 , 娄高峰 , 娄多峰 , 等 . 基于“虚邪瘀”理论 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2,1(1):10-15.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4] 池里群,周彬,高文远,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39(15)

:2851-2858.

   5]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尪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6):56-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