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高成品输液质量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输液患者;风险管理
正文
静脉用药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医院均配备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Intravenous Drug Dispensing Center,PIVAS)[1]。PIVAS主要将原先病区开放环境下的静脉药物配置集中,由专业人员在洁净以及密闭的环境下进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期间出现的污染,并减少病区出现环境污染,减少对医护人员的损伤,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确保所有患者安全用药[2]。PIVAS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药物特性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各项静脉药物的调配工作,与患者用药安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3]。若工作存在疏忽,则极有可能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PIVAS作为医院内重要一环,有必要对其进行质量管理。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然而临床上使用的常规风险管理模式早已不适用,不具备针对性和高效性,无法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效果[5]。有学者研究后指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Intravenous Drug Dispensing Center,PIVAS)使用风险管理可提升输液质量,保证患者输液安全[6]。鉴于此,本文针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2.10-2023.3收治的200例静脉输液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再选择2023.4-2023.9收治的200例静脉输液患者,设置为试验组,给予风险管理。试验组中,女110例,男90例;年龄24-58岁,平均(38.23±3.33)岁。对照组中,女104例,男96例;年龄25-60岁,平均(38.78±3.02)岁。两组研究对象上述信息大致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1)本次试验取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2)配合度良好;(3)意识清楚,能够正常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2)合并重大感染性疾病;(3)病历资料缺失。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包括医嘱的核对、无菌操作、药品核查等。试验组使用风险管理:①药剂师对药品核对、排药、贴签实施分组复核,调配药品采用双人组合,舱内即时复核;②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三查八对”制度,每日加强对此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③定期组织学习各种操作标准规程并进行操作比赛,筛选出操作能手做新员工及“短板”员工的带教老师;④设立激励机制,根据工作质量评选,给予一定的奖励;⑤更改派班模式,根据药师特点,将科室成员按业务能力强弱搭配;⑥加强新药剂人员的各项业务培训及考核;⑦ 成立沟通小组,通过与临床电话或者当面沟通等方式,加强有关质量信息的沟通。比如将常见静脉用药有特殊使用要求(避光输注、输注时间及时限、输注浓度及速度等)的药品进行总结并提供给临床参考,通过相互交流,建立PIVAS与临床科室良好的交流平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试验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200,例)
组别 | 配药错误 | 药物剂量错误 | 药物配伍禁忌 | 重复利用针筒 | 发生率(%) |
试验组 | 1 | 0 | 1 | 2 | 4(2.00) |
对照组 | 6 | 5 | 5 | 6 | 22(11.00) |
х2 | 6.440 | ||||
P | 0.011 |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医学技术方面也向好发展。在此背景下,医护人员需做好自身各项工作,责任重大[7]。基于此,国内诸多医院纷纷成立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以满足当前医疗环境需要。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的静脉药物配置是由护士在治疗室内完成的,无空气净化装置,易造成药液污染[8]。同时,由于操作者缺乏对药物稳定性概念的认识,仅根据医嘱、说明书或凭经验配置,对多种药物混合后的相互作用注意不够,使得临床用药的危险性增加[9]。故有必要实施高效、科学的管理,以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我院PIVAS的建立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成品输液质量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在控制成品输液质量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目前国内针对提高成品输液质量前瞻性风险控制的研究较少,故本文分析在PIVAS使用风险管理的效果。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想要平稳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风险管理强调事前预防,不仅关注风险的危害程度,还关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的可测性。有学者研究后表明,将风险管理应用于PIVAS相比于普通的管理模式更具效果,值得使用[10]。根据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在风险管理的实施下,PIVAS规章制度的完善要求整个工作依照各项标准进行,工作需实事求是并精准落实[11]。应适当设立奖惩制度、岗位轮班制度、质量监测制度等,可有效推动PIVAS高效运转,做到有章可循,另外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利于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12]。在风险管理的实施下,对洁净区以及非洁净区作出严格区分,强化科室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做好药品的审方、取药、排药、调配、分包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特殊保存调配药品需明确标识,确保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3]。本文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的运用使得PIVAS整体管理质量有所提高,可有效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患者输液安全提供极大保障,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使用风险管理可显著提升输液质量,该管理模式值得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高雅.细节管理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6):166-168.
[2]徐爽,孔婷婷.细节管理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3):65-66.
[3]鲍丽丽.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052-1055.
[4]吴炳敏,段玉花.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34,136.
[5]叶晓丹.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4):66-67.
[6]余浪,蒋志平.正性激励及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风险防控工作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3):2034-2038.
[7]熊静,向李智.集束化护理模式在留置中心静脉输液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1):3305-3308.
[8]史崇智.精益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调配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7):3032-3034.
[9]贺京京,陈运芳,孔锐,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配制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5):620-623.
[10]SANCTUAIRE A, DARVEAU R, RACICOT J, et al.Description of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Prescription Validation Process Using a Pharmaceutical Care Model Based on Patient Prioritization in a Specialized Hospital[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2021,74(2):181.
[11]Ni X, Yang C, Mi W, et al. Multi-center survey on the training status of staff working in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 in mainland China: Perspectives of PIVAS staff.[J].Medicine, 2021, 100(44):e27676.
[12]Cerqueira-Santos S,Rocha KSS,Boaventura TC,et al.Development and content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document the dispensing of prescribed medicines[J].J Clin Pharm Ther,2019,44(3):430-439.
[13]Woon CM,Tan TE,Hooi PY,et al.Point-of-care activated system versus conventional intravenous admixture system at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re in Singapore[J].Journal of Pharmacy Practice and Research,2018,48(3):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