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护理模式在直视内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模式;直视内镜检查;应用价值;护理质量
正文
直视内镜检查术属于临床医学手术中比较常见的微创操作手术,此种检查方式在消化科疾病检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内镜也逐渐成为了医生的眼、手的延伸品。直视内镜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当时对比,内镜诊断能够进一步的对获取到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的优势[2]。医院每日接待患者人数众多,疾病种类多且复杂,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导致手术室普遍存在忙且乱的一种局面,降低了内镜检查工作的效率以及检查的质量水平[3]。品管圈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品管圈式管理的模式。品管圈是一种品质质量管理的工具,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也能够降低医疗成本,增加经济效益[4]。本篇将详细探究品管圈护理模式在直视内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治的90例接受直视内镜检查的患者,选取时间范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两组患者的年龄在22—60岁之间,经过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45)
组别 | 性别(%) | 平均年龄(岁) | |
男 | 女 | ||
对照组 | 22 | 23 | 41.23±3.25 |
观察组 | 25 | 20 | 41.16±3.63 |
χ2/t值 | 0.401 | 0.096 | |
P值 | 0.527 | 0.923 |
纳入标准[5]: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医学诊断,需接受直视内镜检查;②无精神疾病史,能够正常进行交流、沟通;③所有患者均自主意愿参加此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6]:①肝、脏功能严重不全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依从性差者;④患有严重传染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相关基础检查,并提前告知其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直视内镜检查的目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认识、了解程度,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上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者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
观察组:(1)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品管圈小组,成员有主治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护理人员等,有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主管人员来承担着小组的监督考核职能。(2)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应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直视内镜检查术为主体,鼓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内镜检查中环境、流程、注意事项等,最后将其讨论的结果汇集成册打印出来发送给各个小组成员,并要求必须要完全熟练的掌握,最后在组长的带领之下去开展后续的其他工作内容。(3)组织小组成员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会或者是专业的相关者知识讲座,要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均能够熟练掌握其品管圈的基本概念、实施的方式以及其中的意义;需要定期对对于科室之间共同的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以及在学习的途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培训结束之后需要进行考核。(4)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问题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向患者讲解内镜检查的作用、意义、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加强跟患者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对部分患者心理上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针对性的疏导工作,提高患者检查中的配合度;面对患者提出的疑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进行详细的回答,能够让患者明白。(5)整个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结合患者疾病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最大程度上把各项事情简便化,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检查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休息室,并告知患者报告领取的时间。(6)组长需要每日对其患者病房进行巡查,检查护理人员当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多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护理的质量、感受,并对其护理意见提出妥善的解决策略。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所接受的护理质量情况,满分100分,获得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7]。
(2)观察两组护理合格率,由医院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共同进行统计。
(3)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感染、穿孔、喉头痉挛)。
(4)对比两组患者对其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足、0—59分为不满意[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对照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分)
组别 | 例数 | 发现问题能力 | 解决问题能力 | 沟通能力 | 责任心 | 团队凝聚力 |
对照组 | 45 | 73.32±5.31 | 69.49±4.36 | 73.61±4.25 | 78.66±5.16 | 75.14±4.11 |
观察组 | 45 | 86.39±6.46 | 78.25±5.12 | 85.22±5.12 | 88.32±6.13 | 85.63±5.16 |
T值 | - | 10.485 | 8.738 | 11.704 | 8.087 | 10.667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2 观察两组护理合格率
对照组合格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合格率(%)
组别 | 例数 | 基础护理 | 安全管理 | 健康教育 | 专科护理 |
对照组 | 45 | 41(91.11) | 35(77.77) | 36(80.00) | 34(75.55) |
观察组 | 45 | 45(100.00) | 43(95.55) | 45(100.00) | 42(93.33) |
χ2值 | - | 4.186 | 6.154 | 10.001 | 5.414 |
P值 | - | 0.041 | 0.013 | 0.002 | 0.020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15.55%显著高于观察组2.22%(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 例数 | 喉头痉挛 | 穿孔 | 感染 | 发生率 |
对照组 | 45 | 2(4.44) | 0(0.00) | 5(11.11) | 7(15.55) |
观察组 | 45 | 0(0.00) | 0(0.00) | 1(2.22) | 1(2.22) |
χ2值 | - | 4.939 | |||
P值 | - | 0.026 |
2.4 两组患者对其护理满意度情况
满意度情况对比,对照组77.77%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P<0.05),见表5。
表5 满意度情况(%)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对照组 | 45 | 28(62.22) | 7(15.55) | 10(22.23) | 35(77.77) |
观察组 | 45 | 35(77.77) | 7(15.55) | 3(6.67) | 42(93.33) |
χ2值 | - | 4.406 | |||
P值 | - | 0.036 |
3 讨论
品管圈护理模式需要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各小组成员需要积极参与专业知识培训或者是专业知识讲座,以此来加深熟悉内镜检查术相关的护理工作流程,了解品管圈护理模式理念和作用、意义[9]。需要定期对对于科室之间共同的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以及在学习的途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积极分享个人的工作经验,交流个人的学习技巧,尽可能得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点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当中,促使护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质量[10]。
本次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护理模式,结果得出:对照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低于观察组(P<0.05)这是因为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直视内镜检查术为主体,鼓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内镜检查中环境、流程、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问题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向患者讲解内镜检查的作用、意义、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加强跟患者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对部分患者心理上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针对性的疏导工作,提高患者检查中的配合度;面对患者提出的疑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进行详细的回答,能够让患者明白[11]。对照组合格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原因在于小组成员按照品管圈管理模式,认真完成自身职能的任务,并在护理期间不断总结、评价、完善,促使护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可靠[12]。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15.55%显著高于观察组2.22%(P<0.05)这是因为整个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结合患者疾病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最大程度上把各项事情简便化,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检查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休息室,并告知患者报告领取的时间[13]。满意度情况对比,对照组77.77%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P<0.05)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自身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使用简单明了的言语向患者解释内镜检查的基本情况,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针对性且详细的讲解;加强跟患者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对部分患者心理上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针对性的疏导工作,提高患者检查中的配合度;结合患者疾病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最大程度上把各项事情简便化,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检查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休息室,并告知患者报告领取的时间。多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护理的质量、感受,并对其护理意见提出妥善的解决策略[14]。
综上所述,针对于直视内镜检查术中采取品管圈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其护理质量、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后续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医学广泛应该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俞剑敏. 品管圈护理模式在直视内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安徽医专学报,2023,22(1):17-18.
[2] 杨源,叶琳,曾瑜,等. 品管圈模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0):1484-1488.
[3] 杨瑛,戎花,董丽敏. 运用品管圈管理在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1):1894-1895.
[4] 王丹,张华伟,王婧. 以JCI理念为指导的核心问题管理模式在超声内镜检查护理流程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4):2182-2187.
[5] 孙杰秋,李卓然. 知信行模式在消化系统内镜检查中的干预效果[J]. 河北医药,2022,44(16):2546-2548,2552.
[6] 刘迎,关志华,李琨琨,等. 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8):3976-3978.
[7] 张巧明,郭翠梅,郭小婉. 舒适护理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150-152.
[8] 吴宏燕,贺婷,沈琴,等. 基于护理风险的综合护理模式联合规范化流程管理护理模式对胃镜室干预效果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2022,43(10):1146-1150.
[9] 房媛媛.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708-2711.
[10] 汤婷,张俐玲,吕琴. 基于循证的品管圈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3):3599-3604.
[11] 胡云侠,林娟,杨玲元. 品管圈模式下妊娠糖尿病患者多学科护理体系建立的作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7):149-153.
[12] 姜中倩,于玲,吴日娜,等. 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晚期胃癌患者干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癌症进展,2020,18(2):210-212,216.
[13] 陈翠芹,钟锐森,毛秀建,等. 品管圈延续护理模式对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9):807-811.
[14] 王春娥,陈清山,焦琳琳,等. 利用行为阶段管理模式提高品管圈活动开展质量[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8):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