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检验在规培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智慧检验;规培教学;检验医师
正文
几十年来我国临床医学取得了稳健并且快速的发展,随之一起发展的循证医学也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临床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检验科不再是以往的辅助科室,其渐渐的在与临床相互关联,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医学检验是一门运用科学的现代物理化学知识和手段来进行医学诊断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实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2]。智慧医院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智慧医院里很重要的部门是医学实验室。医学实验室在患者、健康人群就医体验,包括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和检验科内部和临床学术研究都要发挥其作用。
1、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医学检验的硬件设施及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近十多年来检验仪器设备更新迅速,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检验项目都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以及标准化,同时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基因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的技术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临床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也在日益提高[3]。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起步较晚,但部分学科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质控体系,目前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和分析后质控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良好发展,已经可以基本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增长,我国也在大力的运用国际信息技术交流学习和引进医疗发达国家的先进专业技术和检验设备。
2、智慧检验医学的目标与方法
目标:智能检验是一种基因组学智能检测技术,它提供溯源数据、病原学、分项、综合、动态相结合的五级临床检验病理诊断报告和科学研究服务支持,致力于实现个体化、规范化、精准检测、系统评价[4]。
方法:检验AI自动审核系统主要解决人工审核过程中难以整合全面的患者信息、判断标准不统一、人工易出错等问题,按照预先设置的标准和逻辑,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结合患者个体特征、疾病信息、检查检验数据、药物使用情况、历史比对结果等,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核,并发布检验结果成为医疗记录 。从而使实验室工作人员更能专注于异常结果的分析处理、质量控制管理等。
3、检验医学在规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检验科师资队伍落后
检验科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传统影响检验科规培老师过多地注重于技术熟练操作及结果准确与否,对于异常结果更多的仅为复查,排除操作失误,而不注重结果的临床分析,更不关心患者病情变化而出现结果的异常情况,没有临床思维。
3.2 考核标准不明确
考核标准不明确,在检验医师培养过程中,国家层面上虽然有培训标准,但该培训标准操作性强,规培导师可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进行理论及实践考核,这种考核可能更多的注重实践操作,大多数不会从医学整体角度出发思考,故考核作用存在一定的偏差。
3.3 规培岗位设定不明确
规培岗位设定不明确,检验科目前没有设定有关检验医师的岗位,几乎所有的岗位都处于规培轮转中,导致规培人员没有更多时间精力从事科研、综述撰写等高级脑力活动。
3.4 学生缺乏联系临床的机会
虽然国家执行标准中要求检验医师规培生每两周应参与临床查房或临床科室巡诊,然而实际操作中面临许多问题[6]。第一、检验科岗位设定中没有这方面安排,规培人员更多的是参与实践操作及科研训练;第二、临床医生还没有转变观念,导致少数检验医师规培人员参与了临床查房、会诊,但更多的处于一种被支配角色,最终失去了参与热情。
4、检验医学在规培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措施
4.1 注重学科建设
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备操作技能,设备操作的规范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当对其它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并培养合格带教老师[7]。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是检验医师培养的条件之一,科室内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新进人员考核准则,鼓励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医师资格考试及外出学习。
4.2 合理规划检验岗位
避免重复规培,对于岗位存在必须设定但技术简单,要求仅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即可。例如急诊检验的各岗位几乎都可在临床血液检验和生化检验专业中找到,故急诊检验组就安排规培人员参与轮岗;生化检测检验由于检测任务繁重,人为地设定了多个岗位,但检测仪器及原理几乎相同,在未来的规培中只需要安排一个岗位进行规培即可。
4.3 加强病例学习
树立临床意识,目前检验科每年都开展各类学习,但这种学习更多地关注检测结果准确性培训,具有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和具体验生活病例讨论按排不多,会导致检验人员的思维比较局限[8]。未来需要从临床角度分析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分析异常检验结果的可能原因,例如血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我们将分析该结果是否为真正感染,临床医生为什么开展该检验,是否还有其它指标支持该结果等;与其它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比较等,必要时多与临床医师进行面对面沟通。拓宽规培生及检验人员的视野,扩大思维,习惯性形成临床意识。
4.4 学习先进经验
完善规培流程,每年根据需要及个人申请派出各类人员到规培先进地区学习规培的先进经验,学习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规培流程、入院入科教育、规培岗位设置、科研思维或病例探究等,从而不断完善本基地医学检验科的规范化培训体系。
5、智慧检验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5.1 智慧检验医学普遍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院的普遍应用,智慧医院建设成为了热点,智慧医院提出了对医院智慧管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的要求,正在驱动检验生产企业对检验价值重新定位和思考。如何让检验工作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优化管理,强化学科、高质量服务临床和患者是重点和难点。
5.2 加强智慧检验信息化建设
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信息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中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10]。近年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检验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已成为重要工作内容。从检测领域发展趋势来看,推动检测与新技术、新基建深度融合,提炼并形成智慧检测新模式,促进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价值化是检验检测行业的核心工作,推动智慧检验检测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必然发展趋势。
5.3 向自动化发展
借助智能化软件的控制,通过硬件设备提升检验室工作效率、减少差错误差、节省人及物料资源,仅有自动化流水线还不能诠释“全检验室自动化”,还应考虑标本传输、试剂(物料)管理、质控品检测等环节或因素,同时对不同项目进行检验的流水线实现整合,从而最大程度优化检验程序也是全检验室自动化的重要因素。智慧检验还应借助检验室信息系统(LIS)、中间体软件、AI等进一步准确优化检验流程和保障检验质量。自动化质量管理即采用尽量减少人工干预而运行的质量管理程序模式,在临床检验领域特指检验室内的日常质量控制或管理以智能化模式有效运行[12]。根据实验室的不同要求自动化质量管理还可以实现个性化。
6、总结
检验工作是从一个患者身上获取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这个数据获得诊断,这是检验业务中一个最基本、最底层的逻辑;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做很多的优化。实验室也会在实验的环节努力提高检验体量的标准。智慧检验人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患者的标本、数据管理和室内质控的比对、质量管理、分析后、分析中都需要未来自动化、智能化的引领。人工智能和检验有机集合是检验新格局的应变出路,检验领域应把握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运用医疗大数据、智能化为健康中国服务。智慧检验作为智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智慧化、智能化检验的创新问题是所有检验人思考的方向,未来检验医学仍需要引入更多的交叉融合技术和跨界人才,共同探索智慧检验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蓝锴,林冬玲,曹楠楠,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理论课线上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6):644-647.
[2] 钱丹,王晶晶,刘畅,等.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非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44(11):1400-1402.
[3] 张嘉丰,柯志庆,刘畅,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视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3,7(10):794-798.
[4] 蒋伟燕,赖媚媚,林潮庆,等.案例与问题导向学习双轨教学模式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11):1177-1181.
[5] YASEEN, SALIM HEDDAM, et al. Predictability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or suspended sediment in rivers:Inspection of newly developed hybrid adaptive neuro-fuzzy system model[J]. 国际泥沙研究(英文版),2022,37(3):383-398.
[6] 任美英,王翠峰.改良Mini-CEX在医学检验专业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3):419-421.
[7] 王冰莹,杨欢,杜鸿.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在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7):162-165.
[8] 宋桂瑜,高佳,崔巍,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1):28-31.
[9] CONGCONG CHEN, WENXIA GONG, JUNSHEN TIAN, et al. Radix Paeoniae Alba attenuates Radix Bupleuri-induced hepatotoxicity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to alleviate the inhibition of saikosaponins on glutathione synthetase[J]. 药物分析学报(英文版),2023,13(6):640-659.
[10] 蒲燕,旷凌寒. BD Kiestra TLA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工业微生物,2023,53(5):10-12.
[11] 孟凡飞,王云霞,李毅,等.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44(15):1914-1916,1920.
[12] 栗翔,谭匡,王璨.检验科实习生带教中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23):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