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临床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多态性;抗血小板治疗
正文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当脑部血管出现堵塞或狭窄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症状[1]。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氯吡格雷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减轻神经功能障碍[2]。然而,不同个体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和反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CYP2C19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基因,它编码的酶在氯吡格雷代谢中起关键作用[3]。基因多态性是指该基因存在不同的变异型,这些变异型会导致酶活性的差异。根据CYP2C19基因的变异型,可分为快代谢型(EM)、中间代谢型(IM)和慢代谢型(PM)。快代谢型人群能够快速代谢氯吡格雷,使其血药浓度较低;而慢代谢型人群则相反,他们代谢氯吡格雷的速度较慢,血药浓度较高。这种代谢差异会影响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治疗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3-92岁,平均年龄(67.66±10.60)岁。
纳入标准:(1)经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证实为新发病灶,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2)患者或家属对相关检查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对氯吡格雷药物过敏。(3)妊娠期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其他出血性疾病。(4)其他不能配合检查的心理精神疾病。
1.2方法
对50例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开始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阿司匹林(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J20160685)和氯吡格雷(由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93160)的负荷剂量,分别是300mg/d。之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以维持治疗。在患者入院和发病7天时,使用NIHSS评分系统对他们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脑梗死进展组(发病7天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和非进展组(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再进展或NIHSS评分减小、不变或增加<2分)。
在开始血管内治疗前,需要从每位患者身上抽取1~2mL的静脉血液。这些血液样本会被保存在EDTA管中,并存放在4℃的环境中。会按照试剂盒的说明,对血液中的DNA进行提取、纯化。这个过程完成后,在L998A荧光检测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方法为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上进行PCR扩增、杂交和显色,以检测CYP2C19基因的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等位基因。
根据检测结果,CYP2C19*2/*3 编码呈AG基因型的个体属于中间代谢型(IM)。而CYP2C19*2/*3 编码呈AA基因型,或者CYP2C19*2和*3 编码呈AG基因型的个体则属于慢代谢型(PM)。至于CYP2C19基因型为GG基因型的个体,属于快代谢型(EM)。
1.4统计学处理
经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和n(%)形式表示;依次行t检验和х2检验;资料比较有意义则提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病及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非进展组NIHSS评分低于进展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n(%)]
组别 | n | 年龄(岁) | 男性 | 女性 | 高血压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 | NIHSS评分(分) |
进展组 | 16 | 65.59±9.26 | 9(56.25) | 7(43.75) | 8(50.00) | 6(37.50) | 4(25.00) | 11.59±1.26 |
非进展组 | 34 | 66.89±9.77 | 19(55.88) | 15(44.12) | 16(47.06) | 11(32.35) | 8(23.53) | 8.12±0.59 |
t/х2 | - | 0.446 | 0.001 | 0.038 | 0.128 | 0.013 | 13.347 | |
P | - | 0.658 | 0.981 | 0.846 | 0.720 | 0.910 | <0.001 |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分布
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IM所占比例最高(42.00),而PM和EN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28.00%和30.00%。见表2。
表2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分布
代谢类型 | n | 构成比(%) |
IM | 21 | 42.00 |
PM | 14 | 28.00 |
EM | 15 | 30.00 |
2.3比较两组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情况
两组患者CYP2C19基因代谢IM型无明显差异(P>0.05),进展组PM型比例较高,EM型比例较低(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情况(例)
组别 | n | IM | PM | EM |
进展组 | 16 | 6(37.50) | 9(56.25) | 1(6.25) |
非进展组 | 34 | 15(44.12) | 5(14.71) | 14(41.18) |
х2 | - | 0.196 | 9.314 | 4.091 |
P | - | 0.658 | 0.002 | 0.043 |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6]。然而,氯吡格雷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其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7-8]。是指CYP2C19基因在不同个体内的变异,导致酶的活性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效果。根据CYP2C19基因的不同变异类型,可分为EM、IM和PM[9]。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氯吡格雷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10]。
本研究表明,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病及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非进展组NIHSS评分低于进展组(P<0.05)。这是由于在研究设计和患者招募阶段,研究者已经确保了这些因素的均衡分布,从而使得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NIHSS评分是一个常用的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量表。非进展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低,说明这些患者的脑梗死程度较轻,病情较为稳定。而进展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高,意味着他们的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有恶化的趋势[11]。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IM所占比例最高(42.00),而PM和EN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28.00%和30.00%。CYP2C19基因存在多种变异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IM型所占比例最高,是由于IM型患者对于氯吡格雷的代谢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使得药物作用较为稳定[12]。而PM型所占比例较低,是因为PM型患者的药物代谢能力较差,对于氯吡格雷的反应可能不稳定或者效果较差[13]。两组患者CYP2C19基因代谢IM型无明显差异(P>0.05),进展组PM型比例较高,EM型比例较低(P<0.05)。两组患者在CYP2C19基因代谢IM型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然而,进展组患者中PM型比例较高,这意味着PM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14]。此外,进展组中EM型比例较低,是因为EM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不易出现病情恶化[15]。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氯吡格雷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其他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以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叶艮英,何瑞荣,梁淑贞,等. 雷贝拉唑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健康志愿者体内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药动学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21,32(5):601-607.
[2] 钟欢妹,向波,何玉花,等. PCI术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药物效果的相关性[J]. 中国处方药,2023,21(11):12-15.
[3] 刘丽平,陈素梅,刘东声,等.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检测宿迁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性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2023,51(6):641-644,648.
[4] 夏云强,季雪霞,杜瑞超,等. 临床药师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神经介入支架术后氯吡格雷调整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5):28-32.
[5] 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J]. 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10-15.
[6] 吴莉,钟华胜,赵欢田,等. CYP2C19基因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31):64-67.
[7] 刘立雄,张姗姗,马培,等.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性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5):69-71.
[8] 王洋,安文峰,于晓云.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3,25(7):45-48.
[9] 张姗姗,刘立雄,张志新. 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指导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研究[J]. 北方药学,2023,20(6):115-117.
[10] 时官支,陈国芳,姚美雪,等. CYP2C19基因快检功能缺失等位基因型sICAS患者氯吡格雷剂量的探索研究[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3(10):732-738.
[11] 杜安妮,林牧,蔡锐. 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P2Y12受体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3,39(3):419-424.
[12] 汪进丁,万姗姗,徐明,等. 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3):87-90.
[13] 李雪源,罗俊,徐玲英,等. 冠心宁片对携带CYP2C19中间代谢型基因伴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1):16-18.
[14] 周正明,杨晨,李红燕. 新疆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2,30(6):628-633.
[15] 李赛,栗印军,姜镇,等. 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氯吡格雷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5):40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