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质量改进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中的研究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持续性质量改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
正文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临床上负责静脉药物调配的主要机构,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病人的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静脉药物配置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医疗质量,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2010年4月20号,原卫生部发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各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规范操作,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1]。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多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药剂师的工作不规范,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种差错事件,对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改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质量,减少不必要失误[2]。本研究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制定标准、分析数据、纠正和预防工作中的问题、结果审核等对静配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相互约束,不断强化管理,以保证质量[3]。为此,本研究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当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18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入职时间尾数编号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9例,再选取400瓶药物均分给两组,各200瓶,参照组内男2例,女7例,年龄在25-65岁,均值(45.12±5.34)岁;试验组男1例,女8例,年龄在26-64岁之间,均值(45.15±5.35)岁,上述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1)均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2)年龄25-65岁之间。
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的工作人员。
1.2方法
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两组工作人员在进行不同管理后400瓶药物的差错事件。
参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包括合理、安全的使用药品和高质量的输液配制。
试验组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
①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并选拔科室内工作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持续质量改进小组主要职责是制订岗位作业规范和质量管理标准,使得每一个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规则可循。每个月组织一次会议,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对药品调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进。工作组成员对改善措施的执行状况进行监测,并将重点放在下一次研讨会上对执行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所在,并持续改善。②完善药物配置规范制度:在配制药品时,一定要了解药品的性质和特性,把细胞毒性药物和普通药物严格区分开来。对于细胞毒性药品,要建立独立的配剂区,实行双检,以降低配比误差。在工作中,要根据“一签一药”的原则,对标签的使用进行持续改进。③员工要求和考核:工作人员进入洁净区不能带手机和首饰,严格按照规程洗手、规范更衣、佩戴防护用品,以免因防护用品大小不合适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调配过程中,避免交谈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如有专业问题咨询,可暂停调配,经药师复核无误后再进行调配。为降低差错量、提高工作效率,科室实施了绩效与工作量和差错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绩效考核系统,员工可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工作产出,并通过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④人员培训机制:首先应开展风险防范意识培训,由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带头,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定期组织业务能力较强的老员工外出学习,以加强其新知识、新技能储备。每月召开一次交流会,引导工作人员积极交流工作中的技巧以及感悟,比如减少药瓶药液残留的技巧、抽取药物时针头的插入技巧以及合适的倾斜角度。⑤改善思维:由于静配中心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环境封闭,工作人员容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而发生可避免的差错(如贴签差错、药品量计算差错)。管理者从创设游戏情境入手,利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可提升思维品质,打破惯性思维。因此,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模拟贴签、药量计算、区分相似药品、成品输液核对等竞赛游戏,让其在游戏中沉浸式体验工作,打破惯性思维灵活准确地对待每一个药品信息。从而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调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允许差错的存在,是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基本态度,也利于培养员工的认错修养。因此,静配中心设立有容错制度,但对于避免差错事件发生的措举给予肯定和奖励,强化其工作中的成就感。
1.3观察指标
(1)分析差错事件的具体原因。
(2)对两组内外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外部人员发现的差错是将成品运输至病区后,由病区护士核对而发现的差错;内部人员发现的差错主要是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部人员所发现的差错。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行х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有差异。
2结果
2.1差错事件具体原因
通过统计发现,试验组的工作人员采取持续性质量改进后,调配差错、贴签差错、摆药差错、成品输液查错、病区分拣差错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差错事件原因分析[n(%)]
组别 | n | 调配差错 | 贴签差错 | 摆药差错 | 成品输液查错 | 病区分拣差错 |
参照组 | 200 | 35(17.50) | 16(8.00) | 30(15.00) | 18(9.00) | 13(6.50) |
试验组 | 200 | 20(10.00) | 8(4.00) | 15(7.50) | 4(2.00) | 3(1.50) |
χ2值 | - | 4.743 | 2.837 | 5.634 | 9.428 | 4.976 |
P值 | - | 0.029 | 0.092 | 0.018 | 0.002 | 0.026 |
2.2内外差错发生率
经对比,试验组内部差错发生率为15.00%%,外部差错为2.00%,明显低于参照组45.00%喝10.00%,P<0.05,如表2所示。
表2 内外差错发生率[n(%)]
组别 | n | 内部差错 | 外部差错 |
参照组 | 200 | 90(45.00) | 20(10.00) |
试验组 | 200 | 30(15.00) | 4(2.00) |
X2值 | - | 42.857 | 11.348 |
P值 | - | <0.001 | <0.001 |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主要是忽略了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即使是在发现了问题之后,也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及时的追踪,从而造成了同类错误事件的频发,所以,对于企业的管理效果并不是很好。持续质量改进是指透过持续强化制程管理与改善,来持续改善生产品质之管理方式。相关临床研究表明[4],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明确岗位职责,同时也能使全体工作人員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提升其工作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也有利于提升质量管理以及药物配置工作的规范性,可以根据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以及问题,制定出更加符合工作需求的管理办法,有利于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调配差错、贴签差错、摆药差错、成品输液查错、病区分拣差错差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体现在几个方面:①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可以加强员工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减少因疏忽导致的差错。②标准化操作流程:通过识别和解决操作流程中的问题,可以制定更加明确和标准的操作流程,从而降低因不熟悉流程而导致的错误[7]。③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减少因技能不足或知识欠缺而引发的错误。④优化设施和设备:通过改善设施和设备的使用体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因繁琐操作导致的错误。⑤实施监控和审计:质量改进的过程通常需要监控和审计来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性。通过定期的监控和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防止错误事件的再次发生[8]。⑥建立反馈机制:质量改进的过程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便及时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和减少差错。总的来说,持续性质量改进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的发生[9]。还有结果显示,试验组内部差错、外部差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后,将成品输液运输至病区,经病区护士核对后发现的差错能很大程度上反馈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对成品液体分拣机的调适,将异常分拣出的成品输液再人工分拣大大地减少外部差错的发生[10]。另外,成品输液核对事关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是把控成品输液调配的最后一道关卡,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后,核对人员有可衡量的核对标准,熟悉所有的药品并且能区分相似的药品,降低外部差错的发生[11-12]。
综上所述,持续性质量改进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的发生有着明显的作用价值,能够降低差错的发生率,还能够改善内外部门的差错发生情况,值得静配进一步采纳。
参考文献
[1]职晶晶,张阳,李坤,等.持续性质量改进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4):2605-2607.
[2]陈燕,卢影,刘巧珍,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剂差错与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药业,2023,32(1):23-27.
[3]余浪,田静.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2):186-190.
[4]许元宝,方会慧,杨培培,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风险量化分析及风险防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6):122-125,143.
[5]吴圣洁,金澄滔.视频监控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识别中的作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0,20(6):472-474.
[6]王宁宁.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3):396-399.
[7]杨婷,范益生,卢芸,等.优化排药模式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冲配差错率的作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1,21(6):473-475.
[8]贺雪梅,穆殿平.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贴签差错率的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1):1257-1260.
[9]王登,曹青,闫抗抗,等.规范化目录的实施对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加药混合调配准确性的效果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3,21(3):80-84.
[10]张倩楠,裴艺芳,盛雅莉,等.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调配药品差错率的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4):495-499.
[11]卓金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护理质量监控对临床安全用药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877-1881.
[12]赵娜,王铁战,胡义亭,等.精细化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9,41(20):3189-3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