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的处理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口腔器械;处理措施;医院感染
正文
口腔专科门诊的病人是在集中的场所就医,人员密集,就诊时的身体状况无法知晓,医生询问病史时病人也会有所隐瞒。牙科护理环境总是带有病毒感染的风险,包括与患者面对面交流,频繁接触唾液、血液和其他体液,以及使用锋利的仪器[1]。在口腔诊疗中,环境总是带有病毒感染的风险,包括与病人的血液、唾液与其它体液频繁接触,以及使用锋利的器械。此外,操作过程中会使用各种低速、高速牙科手机使唾液和血液飞溅,形成气溶胶停留在空气中,直接接触血液、口服液体或其他病人,导致下一个患者感染。因人群普遍易感,而控制难度大,所以,降低医院口腔病毒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2]。
口、鼻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口腔是全身寄居微生物密度最高、种类最多的部位之一[3]。由于唾液可以成为细菌、病毒繁殖的最佳环境,所以,病毒、细菌等更容易黏附于黏膜表面,在机体口腔内繁殖。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口鼻进入,也可通过口鼻呼出的飞沫传播给另外的人。同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会应用各种医疗器械,其对于患者而言属于口腔内部的高危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杀菌等过程后才能使用,所以,严格规范口腔器械管理尤为重要,这对于控制口腔诊疗的过程中的医院感染情况至关重要[4-5]。
1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易引发的不良事件
由于口腔是滋生细菌、病毒较多的场所,其极易造成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如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使用较多的用具之一有牙钻,其能够带动钻针快速转动,从而可切割坚硬的牙齿,所以,该用具在制造上精密度较高,且价格昂贵。因受其费用、资质或者其他硬性条件的影响,部分医院无法一次性购买多个牙钻,故需要对前一患者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等操作后给予后一患者使用,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会存在出血等情况发生,且牙钻转速较快,其会回吸患者的唾液等,如果此时牙钻未得到有效清洗、消毒等,则极易造成交叉感染,部分因为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等,则会在此过程中诱发。
在医院中,因口腔器械处理不到位而诱发的微生物感染较为常见,其中,常见感染的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假单胞菌等。
所以,严格关注、管理医院口腔器械管理尤为重要。
2 医院口腔科现状
2.1 清洗、消毒过程不规范
这是造成口腔感染等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若清洗过程没有采用热消毒办法以及未使用酶进行清洗,高压水枪、气枪等干燥设备缺乏,则极易造成清洗不到位情况发生;对于清洗后器械未使用液体油等,则也会造成器械清洗不干净,综上,会造成器械表面等处会出现血渍、污渍等[6]。
2.2 防护意识缺乏
消毒供应室是承担着医院所有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等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知识情况决定着医疗器械灭菌质量。对于医院口腔科医护人员而言,存在消毒、清洗意识淡薄情况,部分医护人员诊疗前后洗手过程流于形式,经常性不吸收,且少部分医护人员医疗卫生垃圾分类不标准等。
2.3 物品周转不足
对于部分小诊所而言,存在着物品周转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口腔手机而言,其是口腔科治疗过程中使用较多的用具之一,但是对于部分诊所而言,手机较少,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无法做到一人一机,所以,只能够重复使用,这就需要对手机进行消毒等,但是在清洗、消毒等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情况,所以,极易诱发不良事件发生。
3 重点环节的预防措施
规范的对一次性医疗器械、物品实施严格的使用和管理措施,在整个口腔诊疗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物,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使用后进行分类放置、毁型、规范回收,放在固定位置标识明确,每日进行使用、回收记录[7]。尖锐器械的处理和丢弃需规范丢弃在锐器盒内,避免被潜在的感染的针头和锐器刺伤。
牙科手机严格遵照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原则,配备足够的备用手机基数,保证诊疗中牙科手机的规范使用,使用后由消毒供应室人员统一回收,严格按照牙科手机的清洗、消毒、养护、灭菌的标准化流程进行,独立包装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并定期对手机进行官腔类灭菌效果监测[8]。
规范操作一切消毒隔离工作及无菌技术操作,由于口腔科的特殊性,器械的种类繁多且精密,如拔髓针、扩锉针等器械,必须灭菌后使用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防止多位患者互用或共用医疗器械所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传播。只要重视口腔专科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效地抑制病毒、细菌等在口腔专科的传播及扩散[9]。
提高口腔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促进医院口腔科、消毒科室等联合合作,保证每一工作人员均具有较强的防护意识,能够自觉落实清洗、消毒工作。
4 口腔器械的特殊处理要求
口腔治疗过程中使用的牙科手机、三用枪及超声洁牙机等器械,都是直接接触口腔唾液及血液的,而病毒、细菌等的传播方式也是通过体液及血液、皮肤等接触或高浓度的气溶胶传播的。病毒繁殖过程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果为体力虚弱等患者进行口腔操作,则在此过程中则会接触大量的血液及唾液,则会增加患者感染风险,所以如何将使用后的污染器械进行处理,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10]。故制定针对性器械处理流程的方法,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具体方法如下:
4.1 回收 将所有使用后的诊疗器械、物品立即用专用防渗漏医疗废物包装袋进行双层密闭封装,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患者进行口腔治疗,则需要在使用的医疗器械外包装上标明“污染器械”等字样,并将特殊感染器械用专用密闭容器回收或密闭回收车按照医院指定的感染控制回收路线回收。固定回收的人员、运输容器及运输工具,每次使用后用含氯1000mg-2000mg/L 的消毒液对回收容器及运输工具进行喷雾消毒或擦拭消毒处理。
4.2 分类、消毒 去污区工作人员除了按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标准职业防护外,还要加穿防渗透隔离衣、佩戴双层乳胶手套,设置专用的处置区域及人员,将回收的器械、器具进行拆包、浸泡时应做好避污措施,根据病毒的特点参照特殊感染器械处理流程将器械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mg-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30-60分钟或者选用75%酒精浸泡[11]。浸泡时打开器械所有的关节和卡锁,完全浸泡在液面下,以便器械与消毒剂充分接触。经过消毒处理以后,将处理好的器械进行分类处理,处理完成以后,将器械放进全自动热力清洗机进行清洗、润滑、干燥。
4.3 清洗 消毒后不需要手工处理的口腔器械要用清水冲去表面的化学试剂,根据物品的清洗难度,选择相应的清洗方式。可采用机器清洗标准流程:预洗-清洗-漂洗-漂洗-消毒-润滑-干燥。如果需要手工清洗,请严格遵循个人防护原则,将经初步消毒后的器械,用清水冲去表面的化学试剂后,手工刷洗,彻底去除污渍,口腔器械的特点尖锐且锋利,所以在操作时更应注意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按照标准流程处理,然后进行消毒。操作完毕后,更换个人防护用具;对环境、转运车辆和清洗工具选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后用流动水冲洗或清水擦拭干净,干燥存放;耐湿热清洗器具可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处理。
4.4 干燥 口腔诊疗特殊器械较多,根据器械使用说明书和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方法及适宜的温度,不宜使用自然干燥方法;穿刺针、管腔类器械应采用高压气枪进行辅助干燥处理;不耐热器械宜采用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时间一般金属类器械15-20min;塑料类器械30-40min。
4.5 包装和灭菌 清洗结束后,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性能完好性测试,各类尖锐口腔器械应用锐器保护套进行保护,仔细查对清单明细,牙科手机需按照标准的注油养护流程进行养护。器械包需复核人员进行二次核对,打印器械和物品的标识,按要求包装封包并粘贴外标签,放在适宜的车架上等待灭菌。根据器械和物品的材质及厂家说明书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
4.6 储存和发放 灭菌结束后,查看灭菌过程是否合格;冷却30min下载,根据效期先后存放。按照物品清单,核对无误后循序发放。
5 结论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很强,操作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血液及唾液,产生飞沫及气溶胶等,口腔器械的操作基本是在病人口腔内进行,常会被血液和唾液污染及携带有大量病毒。口腔器械的规范的回收、正确清洗、有效的消毒灭菌,让整个处理流程安全有效,充分保证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控制,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丰素娟,刘堃,张洪,等. 深圳市2010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状况调查[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6):545-549.
[2] ABUSAMAAN,M., GIANNOBILE,W.V., JHAWAR,P., et al. Swallowed and aspirated dental prostheses and instruments in clinical dental practice : A report of five cases and a proposed management algorithm[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2014,145(5):459-463.
[3]代建新. 辉南县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9):66.
[4]陈祖华,董朝琼,沈来红,等. 攀枝花市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现状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6):572-573.
[5]田继敏,张宁,陈静. 县乡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57,60.
[6]WU G, YU X. Influence of usage history, instrument complexity, and different cleaning procedures on the cleanliness of blood-contaminated dental surgical instruments.[J].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09,30(7):702-704.
[7] MARTIN MV. Summary of: Time-dependent recontamination rates of sterilised dental instruments.[J]. British Dental Journal: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ental Association,2011,211(8):376-377.
[8] 李莉莉,卢爱工,吴彩杰. SARS与口腔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 现代护理, 2004, 10(11): 1001-1002.
[9]龚彩霞,曾淑蓉. 口腔器械交叉感染及控制现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6): 559-560.
[10]FRENCKEN, JO E., GIACAMAN, RODRIGO A., LEAL, SORAYA C.. An assessment of three contemporary dental caries epidemiological instruments: a critical review[J]. British Dental Journal: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ental Association,2020,228(1):25-31.
[11] SMITH A, DICKSON M, AITKEN J, et al. Contaminated dental instruments.[J]. 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2,51(3):23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