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增加电梯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旧楼;电梯;常见问题;
正文
1 旧楼增加电梯设计原则
1.1 结构形式
旧楼增设电梯的结构形式可采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无论采取哪种结构形式,旧楼加装电梯结构设计均应满足相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确保新增结构安全和稳定。(1)钢结构:钢结构是目前采用最多的结构形式,该结构施工速度快、外形美观、对原居民采光及原结构安全影响小,但造价较高。为了尽量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建议优先选择此结构形式。(2)钢筋混凝土结构:目前已有框架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增设电梯的建成案例。该结构比钢结构造价低,安全性能好,但施工麻烦、周期长、现场有湿作业、有阳光遮挡问题。(3)砌体结构:理论上砌体结构是可行的,且造价低、施工速度快,但目前没有已建成的该种结构增设电梯的相关信息。
1.2 旧楼增设电梯与主体结构连接方式
旧楼增设电梯与既有住宅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脱开、水平拉接、附着连接。脱开:此种方式电梯井道与既有住宅之间应设置防震缝。防震缝宽度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简称《抗规》)第6.1.4条、8.1.4条的要求,且应满足新增结构变形的需要[1]。当主体结构体系与电梯井道的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从严设置。此种方式还应计算电梯结构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变形应小于防震缝宽,以免与主体结构发生碰撞。主体结构总高度不高时可以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水平拉接:主体结构基本安全时,可考虑此种连接方式。此方式可避免设置防震缝等建筑构造上的处理难题,此外还应注意采取仅传递水平力的构造措施。附着连接:主体结构经鉴定或评估,安全性、承载力较富裕时,可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此方式应采用既能传递水平力又能传递竖向力的连接措施,并应根据受力情况进行连接设计和必要的结构补强,主体结构应进行整体计算复核。
2旧楼增加电梯常见问题
2.1 钢结构井道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井道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井道基础、底坑防水、井道铅垂度等方面。由于井道基础及底坑防水属于隐藏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工程监理方外,其他人员无法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监管难度较大且问题较多。井道铅直度主要影响整体稳定性、电梯运行平稳性、舒适性等。目前,大多采用逐层吊装作业施工方法,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控制井道铅直度,导致电梯安装时出现因局部尺寸小于设计要求而需切割钢管,破坏了钢结构整体性,亦或钢结构整体铅垂度偏差较大,导致设备运行平顺性和舒适性较差等情形。
2.2 钢结构井道焊接质量问题
井道立柱为电梯运行过程中受力最集中且振动工况最复杂的部分,焊接工艺的合理性、焊缝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井道的可靠性及设备整体的安全性。目前,加装电梯的井道主要使用的是Q235、Q345系列无缝方矩形钢管或圆形钢管,立柱壁厚为10mm,横担、斜拉筋及加强筋部分采用5mm壁厚。现场施焊大多在露天工况下采用手工焊条电弧焊进行。立柱通常是固定长度的方矩形钢管对接加工而成。由于手工电弧焊施工过程受人员、环境、工件表面质量、坡口形式、焊条选型及焊接参数匹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焊缝质量不稳定,存在大量焊接缺陷。如图1所示,焊缝区域存在大量的缩孔、咬边、熔渣以及焊瘤等缺陷。TSGT7001-201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含第1、2、3号修改单)、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含第1号修改单)中,针对钢结构井道制造部分均未给出明确的规定和检验方法。
图 1 钢结构井道的焊接缺陷
2.3 钢结构井道防锈处理问题
Q235、Q345系列钢属于热轧而成的碳钢,常温下其耐腐蚀性能较弱,特别是在空气湿度较大时极易发生氧化腐蚀。JGJ/T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钢结构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表面除锈和防锈处理。在电梯检验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钢结构井道在安装完电梯、交付业主使用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钢管及钢管焊接接头多处出现防锈层破损脱落、母材和焊缝锈蚀等现象,如图2所示。但针对此类情形,电梯相关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均未给出处理意见或保障安全的验证方法。
图 2 钢结构生锈图例
2.4应急救援通道设置问题
对于选择改用住户阳台作为新的入户平台的加装电梯,由于电梯井道与原楼梯间分离,当电梯发生故障等情况时,要么无法利用原楼梯间作为有效的应急救援通道,要么即使可以利用,也只能通过楼梯间窗户爬到相应楼层的候梯厅进行救援操作,这些都给救援带来不小的困难。
2.5使用维护与管理等问题
电梯安装完毕、投入正常使用后,因业主与业主、业主与设备管理方、业主与电梯维保公司间的矛盾,常常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 电梯设备选型问题
旧楼加装电梯目的是为了解决居民出行问题,不仅包括居民的日常出行,还包括使用担架等搬运因突发疾病而无法行动人员,以利于医护人员实施紧急救援。然而,因业主不了解电梯设备,选用电梯基本由经销商决定,加装的电梯载重量以630kg、450kg甚至更小的为主,而这些电梯轿厢的尺寸均无法满足担架等工具的使用。
4钢结构井道设计问题
由于旧楼加装电梯大多只能到达楼梯中间回转层,无法直达住户家门口,所以对于部分需借助轮椅出行的业主,实际上出行还是存在一定困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的一部分,可以设想打破现有思维和资金方面的约束,将钢结构井道嵌入到原楼梯的位置,实现平层入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旧楼加装电梯作为民生工程之一的项目,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相关管理政策的不完善,使这一工程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加快旧楼加装电梯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与实施,制订设备整体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才能更好地服务民众,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其次,要打破现有思维模式,探索新的施工方案和改造方案,这对推动旧楼加装电梯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T/ASC03—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指南[S].上海: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2017.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2016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