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运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急诊医学教学;教学满意度;急救技能
正文
急诊医学属于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急诊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1]。急诊救治患者病情复杂,对临床医生专业素养要求更多、更高。培养适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医务人员,可为急诊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急诊医学具有自身特点,其变化迅速、应急性高、时间性强、工作复杂性高,要求急诊科医生需要适应急诊救治环境与条件,更为理想开展急诊抢救工作。以往所用常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效果有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2-3]。本文研究以2023年2月~2023年7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高职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观察对象,分析PBL教学模式运用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2月~2023年7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高职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学生依据班级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模式,纳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高职临床1班55人)、观察组(予以常规教学模式+PBL模式,纳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高职临床2班48人)。对照组学生分布情况,男生27人,女生28人,年龄18~20岁,平均(19.48±0.12)岁。观察组学生分布情况,男生23人,女生25人,年龄18~20岁,平均(19.47±0.15)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学生自愿入组,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
1.2方法
对照组 常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课堂,进行集体理论知识授课,定期进行测试。教师在教学期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相关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病发机制、诊断、治疗等知识讲解。模拟情境,由教师扮演患者,学生扮演医生,开展模拟查房、诊疗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急诊治疗规范、诊断及治疗要点等。教学过程配合视频教学,播放止血包扎术、骨折固定术、心肺复苏术、AED使用、安全转运等急救相关操作视频等。学生使用模具进行练习时,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教学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重申急救要点等。
观察组 常规教学模式+PBL模式,常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同对照组。(1)学生学习小组确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让学生自愿组队,每队8人~10人,小队内部自行进行任务划分,完成教师教学中布置的任务。(2)教师备课。教师在教学之前,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学情等,选择典型案例1例~2例,结合最新专家共识及疾病诊疗指南,对所教授的内容设置针对性问题,包括急救操作、疾病发病机制、疾病诊疗难点等。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问题设置难度与深度逐渐增加,利用典型案例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出科学的假设。(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需要通过微课、PPT、教材阅读等方式,提前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当前阶段主要学习内容,初步了解当前阶段所学习内容的重点。(4)教学方案具体实施。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播放的典型案例分析急诊过程中,同患者及家属沟通的重点、急救的重点等。学生以小组形式轮流发言,每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及时进行补充。同时学生小组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探讨、发言,每组学生派代表轮流发言。一组陈述完毕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5)情景模拟操作训练。结合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进行学生情境模拟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标准的急诊抢救流程,提高学生急诊抢救技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急救技能成绩、急救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情况。(1)急救技能成绩:于教学前后统计两组止血包扎术、骨折固定术、心肺复苏术、AED使用、安全转运分数,由教师团队根据学生表现评分,最高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急救技能水平越高。(2)急救理论成绩:于教学前后统计两组解决问题、医患沟通、团队协作、自学能力、理论测试分数,由教师团队根据学生表现评分,最高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急救技能水平越高。(3)教学满意度:教学后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对教学、对教师、对课程满意情况进行评价,最高分150分,最低分50分,120分及以上表示满意。
1.4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处理,使用SPSS 24.0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t、
进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学生急救技能成绩
教学前两组止血包扎术、骨折固定术、心肺复苏术、AED使用、安全转运分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止血包扎术、骨折固定术、心肺复苏术、AED使用、安全转运分数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急救技能成绩(
±s;分)
组别  | 止血包扎术  | 骨折固定术  | 心肺复苏术  | AED使用  | 安全转运  |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
观察组(n=48)  | 73.24±1.23  | 95.46±1.42  | 73.28±1.25  | 95.76±1.38  | 73.23±1.28  | 95.42±1.52  | 73.28±2.28  | 95.69±2.17  | 73.23±2.21  | 95.82±1.36  | 
对照组(n=55)  | 73.20±1.26  | 93.24±1.24  | 73.26±1.21  | 93.16±1.29  | 73.24±1.27  | 93.37±1.63  | 73.24±2.16  | 93.02±2.23  | 73.25±2.20  | 93.98±2.28  | 
t值  | 0.163  | 8.471  | 0.082  | 9.877  | 0.040  | 6.570  | 49.327  | 0.000  | 0.046  | 4.883  | 
P值  | 0.871  | <0.001  | 0.934  | <0.001  | 0.968  | <0.001  | 47.250  | <0.001  | 0.963  | <0.001  | 
2.2两组学生急救理论成绩
教学前两组解决问题、医患沟通、团队协作、自学能力、理论测试分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解决问题、医患沟通、团队协作、自学能力、理论测试分数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急救理论成绩(
±s;分)
组别  | 解决问题  | 医患沟通  | 团队协作  | 自学能力  | 理论测试  |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教学前  | 教学后  | |
观察组(n=48)  | 72.82±1.28  | 95.72±1.23  | 72.93±1.94  | 95.53±1.85  | 72.47±1.89  | 95.46±1.07  | 72.94±1.85  | 95.54±1.41  | 72.76±1.85  | 95.81±1.38  | 
对照组(n=55)  | 72.84±1.32  | 93.31±1.19  | 72.59±1.89  | 93.54±1.86  | 72.45±1.86  | 93.51±1.10  | 72.64±1.71  | 93.41±1.33  | 72.72±1.71  | 93.56±1.28  | 
t值  | 0.078  | 10.094  | 0.900  | 5.430  | 0.054  | 9.089  | 0.855  | 7.884  | 0.114  | 8.581  | 
P值  | 0.938  | <0.001  | 0.370  | <0.001  | 0.957  | <0.001  | 0.395  | <0.001  | 0.909  | <0.001  | 
2.3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情况
教学后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97.92%(47/48)、对教师满意度95.83%(46/48)、对课程满意度97.92%(47/48);教学后对照组对教学满意度81.82%(45/55)、对教师满意度80.00%(44/55)、对课程满意度81.82%(45/55);两组比较(
=6.964、5.826、6.964),观察组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医学属于临床医学教育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临床医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要求医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而且需要临床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应对紧急问题的能力、快速判断患者情况的能力等。急诊医学教学可以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专项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让其更好适应急诊科工作需求。急诊医学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等十分关注[4]。常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虽然可以接触理论知识,但在团队协作能力、应急事件解决能力培养等方面略有不足。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局限,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提供更多模拟实践的机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团队协作的机会等,促进医学学生专业素养水平提升[5]。PBL教学模式应用期间,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自行分配任务,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PBL教学期间,充分结合学情,设定相应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小组一步一步探究,让学生小组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急诊急救重点、难点等,促进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6]。此次研究观察我院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教学后解决问题、医患沟通、团队协作、自学能力、理论测试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教师教学前,确定典型案例、针对性问题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小组探究问题,配合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更加扎实。PBL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联合操作技能培训,促进临床医学学生急救技能水平提高[7-8]。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教学后止血包扎术、骨折固定术、心肺复苏术、AED使用、安全转运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PBL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更强,提高学生对教学、对教师的满意度。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对教师满意度、对课程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运用效果理想,应用后学生止血包扎术、骨折固定术、心肺复苏术、AED使用、安全转运、解决问题、医患沟通、团队协作等分数更高,学生对教学、教师更满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岑超群,张柯,吴健珍,等. 基于以结果为导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在急诊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11):1008-1011.
[2]储彩婷,张玉珍,李士健,等. CBL联合PBL教学在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住培中的应用[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3,7(4):293-297.
[3]滕琰.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结合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2):116-119.
[4]王亮,魏文霞. 基于病例的教学法结合床边教学的教学模式对"急诊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0):69-71,95-95.
[5]李银娜,侯慧芳. 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275-277.
[6]陶言言,郭晋,张弘,等.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28-130,140-140.
[7]韩圣瑾,杨翠,周正武. LBL+PBL+CBL"三轨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医专学报,2022,21(2):123-125.
[8]唐娟,蒋建利,陈志南. 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在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2,38(4):378-382.
课题名称:探索《急诊医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教学改革
课题编号 AZJKY2023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