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梁藕香,吕丽萍,王丽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

目的:探讨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30,治疗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负性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HAMA、HAMD、FAVS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较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针对性护理;负性情绪;并发症;生活质量

正文


肝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重症肝炎则应大量肝细胞坏死所致,该疾病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导致肝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人工肝支持治疗。人工肝能够借助体外装置代替原有肝脏功能,通过血浆置换抽出患者血液经血液净化装置将血浆分离,在剩下的血细胞中补充新鲜血浆、平衡液及白蛋白并将其输回到患者体内,可达到清除机体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2-3]。但该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若护理不当容易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加上患者缺乏对疾病与血浆置换的认知常产生绝望、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而延长治疗时间,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有必要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4]。近些年,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原有的护理模式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针对性护理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本次研究以20214月到202212我院收治的60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为例,主要探讨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4月到202212我院收治的60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男16例,女14例),年龄48.53±4.36岁(年龄区间39-79岁),病程8.12±1.05年(病程区间1-15年);研究组(n=30,男15例,女15例),年龄48.37±4.18岁(年龄区间35-78岁),病程8.07±0.89年(病程区间1-16年),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实验室生化指标检验确诊为重症肝炎;(2)符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指征;(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2)免疫系统疾病;(3)合并其他血液传播性疾病;(4)合并肿瘤疾病;(5)合并多器官衰竭。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在其锁骨下静脉或者股静脉留置三腔导管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实施1-5次人工肝血浆置换,2000-3000ml/次,维持血流速度在20-100ml/min

对照组:该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交代治疗期间注意事项,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研究组:该组给予针对性护理。

1建立针对性护理小组,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重症肝炎患者生理及心理特征,了解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护理重点,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原因,提前评估治疗期间风险因素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定期参与培训与考核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2)治疗前:为患者讲解重症肝炎形成的原因、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目的、原理、流程及常见并发症等,提高患者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认知。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分享成功的案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改善病情。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密切监测其各项体征指标,治疗期间是否有过敏症状,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疾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饮食方面,为患者制定符合其病情的食谱,多补充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避免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的情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治疗中:改善治疗室环境,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维持病房温度在22-25℃,湿度在50%-55%,每天定时消毒地面与室内物品,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舒适。患者治疗期间做好循环通路的保护,确保通路顺畅,畅通的循环通路是有效血浆置换的关键,同时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与其聊天转移注意力,避免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机体的不适中,适当鼓励患者,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也减轻其疼痛感。

5)治疗后: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加强营养支持,指导患者以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为主,少食多餐,增加机体营养水平。同时安抚患者情绪,也与患者家属沟通,叮嘱其多陪伴患者,家庭支持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创建微信群,定期发送人工肝血浆置换宣教材料,由专人与患者交流并答疑解惑,每隔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1.3观察指标

1对比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HAMA:<7分记无症,7-13分记轻症,14-20分记中症,21-28分记中/重症,≥29分记重症;HAMD≤7分记无症,8-17分记轻症,18-24分记中症,≥25记重症。恐惧:使用恐惧视觉模拟评分(FAVS),1-10分为无恐惧到重度恐惧

2)对比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完全配合诊疗及护理活动;部分依从:患者大部分情况下配合诊疗,偶尔需要在医护人员干预下接受治疗;不依从:患者配合度较差。

3对比生活质量评分,使用生活质量评估表(GQOLI-74),4个维度,单项100分,得分高说明生活质量高。

4)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电解质紊乱、低血压、过敏、感染。

5)对比护理满意度,指导患者填写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及时性、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健康指导等,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比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检验数据使用SPSS 23.0,计量资料表达使用(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表达使用%,检验使用x²P0.05说明有意义。

2 结果

2.1对比负性情绪评分。

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所降低,而研究组HAMAHAMDFAVS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2

2对比负性情绪评分(,分)

组别

HAMA评分

HAMD评分

FAV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20.23±4.92

16.72±4.02

21.32±4.23

16.93±5.33

5.26±0.74

3.05±0.42

研究组(n=30)

20.17±5.11

12.66±3.43

21.25±4.34

13.82±5.12

5.32±0.63

1.67±0.31

t

0.046

4.208

0.063

2.305

0.338

14.480

P

0.963

0.000

0.950

0.025

0.736

0.000

2.2对比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较高,P0.05,见表2

2对比治疗依从性[n%]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对照组(n=30)

1136.67

1033.33

930.00

2170.00

研究组(n=30)

1653.33

1240.00

26.67

2893.33

-

-

-

5.455

P

-

-

-

0.020

2.3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而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见表3

3对比GQOLI-74评分(,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功能

社会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72.12±3.43

81.82±4.51

73.92±3.23

81.42±3.53

73.84±2.45

82.49±3.43

72.64±3.51

83.83±4.12

研究组(n=30)

72.82±3.37

86.73±4.48

74.07±3.31

85.42±3.61

73.14±2.77

86.51±3.81

72.57±3.67

87.89±4.04

t

0.797

4.231

0.178

4.339

1.037

4.295

0.075

3.854

P

0.429

0.000

0.860

0.000

0.304

0.000

0.940

0.000

2.4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4

4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电解质紊乱

低血压

过敏

感染

发生率

对照组(n=30)

310.00

413.33

310.00

26.67

1240.00

研究组(n=30)

13.33

13.33

26.67

00.00

413.33

-

-

-


5.455

P

-

-

-


0.020

2.5对比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见表5

5对比护理满意度[n%]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30)

1343.33

1136.67

620.00

2480.00

研究组(n=30)

1860.00

1240.00

00.00

30100.00




6.667

P




0.010

3 讨论

重症肝炎是严重的肝脏疾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取人工肝血浆置换来延缓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人工肝血浆置换利用肝细胞再生功能,通过血浆置换的方式将与血浆蛋白结合产生的有害物质清除干净,同时再向其中补充凝血因子以及血浆蛋白等有益的物质,可有效改善肝脏功能,现阶段,该项技术已成为治疗严重肝脏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5-6]。但患者在治疗期间仍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若未及时干预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对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常规护理多注重病情变化却忽视了患者的身心感受,对风险事件的预防也较为欠缺,总体干预效果并不理想[7]针对性护理内容更加丰富,扩大了护理范围,针对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将常规护理进行了优化,使各护理环节紧密相扣,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性与科学性,针对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展现了为患者服务的优质服务理念,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在患者治疗期间为其提供全程的护理服务[8-9]

本次研究中采取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HAMAHAMDFAVS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较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分析原因考虑是针对性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缺乏疾病认知加强健康教育,让其了解疾病的诱因、发展及转归,同时安抚其情绪,加强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能够积极配合诊疗;加强饮食护理确保患者治疗期间机体摄取到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疾病能力;此外,创建微信群,给予随访宣教,让患者在家中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指导,提高其居家期间的遵医行为[10]

综上所述,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其预后有显著效果,可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好转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戚秀娟. 针对性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19,9(34):167-168.

[2] 杜粉静,邵灿,郑鸽之.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在重症肝炎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2):381-384.

[3] 宋志平,李婷,汪永强. 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20,42(2):230-233,240.

[4] 左春花,王俊莉,李霞,. 针对性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3.

[5] 董真真.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影响[J]. 健康必读,2020(17):96.

[6] 丁芳婷. 针对性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4):125-126,131.

[7] 卢瑞杰,李延玲.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经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1,29(1):77-78.

[8] 杨梦. 预警干预模式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中的应用[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1):78-79.

[9] 张静,乔艳,李小杰,. 预见性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9):796-799.

[10] 胡雅丽,甘腾玉,付巧珊. 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3):225-2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