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方式在心衰中的作用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郑慧芹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中心卫生院2766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6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样本数量6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对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对比。结果:施护前LVEF、LVESD、LVEDD 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LVEF为观察组更高,LVESD、LVEDD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护前MLFHQ生活质量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MLFHQ生活质量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护前SAS、SDS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AS、SDS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运用综合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改善负性情绪。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价值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好发于广大的中老年人群,特别是罹患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群体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人群,患者的临床经过复杂,病情进展缓慢,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终末表现,具有一定的致死风险[1],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水肿等,伴随病情进展如若未能有效控制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进展为难治性心衰[2]。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做好护理服务工作来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以及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患者在自我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患病风险[3]。目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当中常用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然而缺乏全面性以及针对性,使得临床应用效果受到影响[4]。综合护理干预旨在以患者为核心,紧密围绕患者的病情状况、护理需求来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优质的护理服务[5]。以下将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6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样本数量6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2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7例、15例;年龄最低53岁,最高78岁,均值(65.6±7.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均值(5.5±1.6)年;体重最低41.6kg,最高83.6kg,均值(63.5±7.6)kg;既往饮酒史共计12例,既往吸烟史共计11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6例、16例;年龄最低52岁,最高79岁,均值(65.5±7.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均值(5.4±1.7)年;体重最低41.8kg,最高82.9kg,均值(63.4±7.7)kg;既往饮酒史共计13例,既往吸烟史共计10例。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判定准则;(2)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完善;(3)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悉并已取得知情同意;(4)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语言交流能力以及视听等各项功能均正常。排除标准:(1)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者;(2)具有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3)罹患各类恶性肿瘤疾病者;(4)具有认知障碍或罹患精神疾病者;(5)研究中途退出或失访者;(6)拒绝配合问卷调查等护理工作者;(7)罹患重度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例如入院后遵循医嘱完成患者的相关药物治疗。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做好口头健康宣教,耐心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知识,告知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积极做好日常的卫生护理、日常生活指导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方法为:(1)健康教育:通过运用面对面口头宣教、播放宣教视频、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发放以及组织开展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患者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全面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日常康复护理方法,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介绍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2)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充分沟通交流,评估其精神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了解不良情绪状态对于病情康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介绍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原则,例如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走出户外参与活动、适当交友、收听音乐以及深呼吸等,从而维持情绪状态的平稳、乐观以及积极向上,还可列举成功康复案例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3)运动康复护理: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给予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护理指导,例如在患者卧床期间可鼓励其进行床上的体位变化及肢体主被动活动,在病情稳定后可增加下床活动,从而逐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其病情康复;(4)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膳食营养需求以及饮食习惯等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参照膳食指南、营养平衡理论等对于每餐需要热量进行计算以及合理分配。严格限制日常糖分、脂肪、钠盐等摄入,鼓励患者合理搭配粗粮、谷物、低糖水果、新鲜绿色蔬菜、动物瘦肉、豆类制品以及奶制品等,做到营养均衡摄入,并补充维生素以及各类微量元素,做到严格戒烟戒酒;(5)用药管理:根据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加强用药指导和管理,督促患者严格遵医用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容易遗忘服药的情况,可鼓励患者通过设定闹钟以及记录用药日记等方式来提升用药依从性。动员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用药监督和管理,重点强调严格遵医用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讲解擅自停药的危害性,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于护理干预前后测定其心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2组患者均以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FHQ)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其内容包括情绪状态、躯体功能、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功能4个方面共计包含21个条目,均为1~5分,量表总得分为21~10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3)利用焦虑、抑郁自测评表(SAS、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SAS>50分为焦虑,SDS>53分为抑郁。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LVEF、LVESD、LVEDD 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LVEF观察组LVESD、LVEDD为观察组较低P<0.05

1 心功能指标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例数

LVEF(%)

LVESD(mm)

LVEDD(mm)

施护前

施护

施护前

施护

施护前

施护

观察组

32

41.16±5.09

56.35±5.39

49.62±5.37

40.29±3.37

58.19±5.06

47.16±3.37

对照组

32

41.15±5.11

47.69±5.29

49.63±5.36

45.62±3.67

58.20±5.05

52.79±3.76

t


0.159

9.365

0.573

6.371

0.897

6.362

p值


0.603

0.000

0.559

0.003

0.126

0.003

 

2.2 MLFHQ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MLFHQ生活质量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MLFHQ生活质量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

2 MLFHQ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分)

分组

n

施护前

施护

t

p值

观察组

32

49.69±7.16

32.06±5.33

16.392

0.000

对照组

32

49.72±7.15

39.96±5.75

13.152

0.000

t


0.653

8.029

-

-

p值


0.508

0.013

-

-

 

2.3 SAS、SDS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SAS、SDS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AS、SDS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

3 SAS、SDS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施护前

施护

施护前

施护

观察组

32

49.36±5.18

37.29±2.09

47.28±3.96

35.26±3.17

对照组

32

49.38±5.17

45.29±3.39

47.29±3.95

43.36±4.09

t


0.185

9.635

0.265

7.365

p值


0.639

0.000

0.371

0.003

 

3讨论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广大的中老年人群中该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的上升趋势此疾病所带来的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均较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做好护理服务工作是改善患者病情状况以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手段[6]-[7]常规护理主要为流程化的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缺乏全面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结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护理服务需求来制定更加完善、细致和全面的护理方案并严格落实[8]-[9]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多维度的健康知识宣教,同时给予运动康复护理指导以及个体化的膳食营养护理等,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升其营养状况为患者的病情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也能够展现专业性表达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10]。而本次研究结果则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负性情绪状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护理的运用更有利于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运用综合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改善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高俊英,韩萌,曹海英,等. 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6):1131-1133,1136.

[2] 李进. 多元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衰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8):1002-1004.

[3] 李会生. 多维度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8):1234-1237.

[4] 胡丽玲,余杰,郑绪莲. 基于IKAP理念的院外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服药信念、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7):1001-1002.

[5] 陈晓娜,叶丽冰,苏丽娟,等. 冠心病心衰病患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J]. 智慧健康,2022,8(32):239-242.

[6] 谭小佩. 整体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影响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2):206-208.

[7] 胡筱晶,赵永霞,宫立莹,等. 以微信联系为基础的远程护理干预方案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9):91-94.

[8] 陈晓娜,叶丽冰,苏丽娟,等. 探讨强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指导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6):923-925.

[9] 路灿,张婉,刘蒙蒙. 基于Super-score预警评分的分层护理干预对老年ACS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心力衰竭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5):59-62.

[10] 李娟. 标准化营养护理干预对重症心衰患者免疫功能及恢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 中国标准化,202219(24):280-2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