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肺癌;化疗;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生存质量;心理状态
正文
肺癌在临床上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对其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不良影响[1]。肺癌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极易被忽略,一般确诊已经到中晚期,治疗方法一般选择化疗方式,即使经手术治疗,术后也需开展化疗,但是由于患者对化疗和疾病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对病情进展担心,易发生各种负性情绪,比如抑郁、焦虑、恐惧等,使其治疗信心丧失[2,3]。因此,为保证化疗效果,使其身心状态和生存质量得以改善,需在化疗过程中予以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疾病正确认知,提升化疗依从性[4]。我院经实践发现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可对患者行为和思维有效纠正,利于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可促进患者康复[5]。本研究选择于2021.5~2023.4就诊于我院的8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组分析,进一步分析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的护理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5~2023.4就诊于我院的8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者归纳到对照组,年龄,(60.78±5.25)岁(40~78岁),性别,23例男,17例女,TNM分期,14例Ⅱ期,16例Ⅲ期,10例Ⅳ期,病理类型,4例小细胞癌,20例鳞癌,16例腺癌;40例予以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者归纳到试验组,年龄,(60.86±5.20)岁(41~79岁),性别,24例男,16例女,TNM分期,16例Ⅱ期,15例Ⅲ期,9例Ⅳ期,病理类型,3例小细胞癌,21例鳞癌,16例腺癌。评估可比性:对照试验、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比较研究可进行。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肺癌在临床上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2)生存期预计6个月以上;(3)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者;(4)针对本研究患者和家属均同意、知情。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者;(2)意识障碍者;(3)语言、听力、视觉障碍者;(4)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5)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者;(6)其他恶性肿瘤者;(7)无法配合研究而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对化疗落实,在患者化疗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反应密切观察,对其生命体征严密监护,了解病情进展;予以运动和饮食指导,对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保证生活习惯良好养成;予以患者和家属常规健康教育。
试验组: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方法如下:(1)第1阶段,认知矫正阶段,在患者入院时,将健康指导手册发放给患者,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予以面谈,每次2min,面谈每隔2d开展1次。在面谈过程中,对患者主诉认真听取,对患者鼓励,让其对化疗和肺癌看法和认知表达,以便对其认知误区充分了解,以此予以针对性解释和引导,针对患者化疗药物认知解释用药知识;对其思想变化分析,让其明确疾病治疗中药物的重要性,让其对治疗积极配合;对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充分尊重,利用温和、耐心沟通形式使其康复信念树立起来,使健康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应对能力提升。(2)第2阶段,行为干预阶段,化疗开始后予以行为干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保证病房舒适、安静,以患者爱好为依据,对舒缓音乐播放;对患者协助处于半卧位或卧位体位,指导患者闭眼,对患者引导对身体肌肉依次放松,可对美好事物回忆或想象,或对免疫系统明显增强,癌细胞杀灭,病灶消失或不断缩小进行想象;指导患者合理运动,在化疗过程中患者难免会疲乏,会使活动耐力降低。护理人员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有氧运动针对性制定,一般选择的运动方式为快走、慢跑、散步等,循序渐进,保证100~120次/min目标心率,运动一般3~5次/d,共30min,每周运动4~5d。(3)第3阶段,巩固练习阶段,化疗完成前1d,开展巩固练习,复述前两个阶段的认知行为内容,使其认知力和记忆力得以巩固;并且予以家属认知行为护理,让其对日常注意事项和危险因素等充分了解。(4)第4阶段,延伸指导阶段,在患者出院后强化患者随访工作,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次10~15min;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疑问耐心解释,对患者自我管理和身心状态询问,针对性指导行为习惯和错误认知。
1.4 观察指标
1.4.1对比生存质量
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在护理前后均做出评估,5个项目,即心理状态、总体健康、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理健康,100分为满分,生活质量与分值正相关。
1.4.2 对比心理状态
在护理前后向患者说明SAS焦虑、SDS抑郁自评量表情况,指导患者填写,50分、53分分别为分界值,总分均为80分,均分数越低越好。
1.4.3 对比化疗依从性
积极配合化疗为完全依从;他人帮助或基本配合化疗为部分依从;完全不配合化疗为不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依从)/40=总依从性。
1.4.4 对比护理满意度
结束护理工作,将满意度问卷予以患者,说明具体填写方法,对分值统计,100分满分,<60分者归纳到不满意维度,60~84分归纳到基本满意维度,85~100分归纳到非常满意维度,总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4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3.0,计量数据(±s)予以t验证,计数数据[n(%)]予以X2验证,统计学意义判断依据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
表1 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总体健康 | 社会关系 | 独立能力 | 心理状态 | 生理健康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试验组 | 40 | 56.13±6.80 | 82.48±3.65 | 57.47±8.42 | 83.45±3.67 | 65.47±8.25 | 82.40±9.36 | 53.18±11.35 | 81.66±10.38 | 52.40±10.10 | 80.46±10.40 |
对照组 | 40 | 55.96±5.79 | 71.39±3.33 | 58.30±7.45 | 72.52±4.82 | 65.57±8.36 | 72.33±8.42 | 53.32±12.24 | 70.32±10.35 | 51.99±10.32 | 70.58±11.18 |
t | 0.120 | 14.196 | 0.467 | 11.411 | 0.054 | 5.059 | 0.053 | 4.893 | 0.180 | 4.092 | |
P | 0.904 | <0.001 | 0.642 | <0.001 | 0.957 | <0.001 | 0.958 | <0.001 | 0.858 | <0.001 |
2.2 对比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明显较低,P<0.05。
表2 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SDS | SA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试验组 | 40 | 64.95±9.38 | 36.38±5.45 | 63.89±9.46 | 35.46±4.20 |
对照组 | 40 | 64.88±9.46 | 46.35±5.20 | 63.92±9.55 | 45.35±4.35 |
t | 0.033 | 8.371 | 0.014 | 10.344 | |
P | 0.974 | <0.001 | 0.989 | <0.001 |
2.3 对比化疗依从性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化疗依从性明显较高,P<0.05。
表3 化疗依从性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总依从性 |
试验组 | 40 | 24(60.00) | 14(35.00) | 2(5.00) | 38(95.00) |
对照组 | 40 | 10(25.00) | 20(50.00) | 10(25.00) | 30(75.00) |
X2 | 6.275 | ||||
P | 0.012 |
2.4 对比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
表4 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试验组 | 40 | 26(65.00) | 13(32.5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5(37.50) | 16(40.00) | 9(22.50) | 31(77.50) |
X2 | 7.314 | ||||
P | 0.007 |
3 讨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癌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疾病,无明确病因,一般认为其影响因素为饮食、遗传、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等[6]。该病一旦确诊为中晚期需接受化疗,以使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抑制,使生存时间延长[7]。但是,因患者多数对化疗和疾病知识了解较少,负性情绪情绪易产生,使其化疗依从性和效果造成影响,进而会影响生存质量[8]。因此,需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其认知程度得以提升,对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而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可达到以上护理目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75.00%)相比,试验组化疗依从性(95.00%)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77.50%)相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较高,P<0.05。证实了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可提高化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护理价值较高。
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基于常规护理,对其补充和完善,阶段性总结、分析和评估疾病康复情况,对认知行为护理方案制定,使患者生理和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使负性情绪得以改善,提升化疗依从性,保证化疗和康复效果[9]。在第1阶段矫正认知,使其康复信念正确树立,行为习惯良好,加强应对能力;在第2阶段以行为干预为重点,指导其合理运动和肌肉放松,促进活动耐力提升,使疲乏感得以缓解,促进生存质量改善;而第3阶段则予以巩固练习,使其认知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最后强化随访,对其身心状态了解,予以专业的指导,体现了护理服务的延伸性,使其康复效果得以保障[10]。阶段性认知行为利于良好护患关系建立,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肺癌化疗患者予以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效果突出,不但可使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同时可提高化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娟足. 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2,41(12):121-125.
[2] 赖燕云,李爱美. 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对冠心病合并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2):63-65.
[3] 渠景. 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2020,17(8):271.
[4] 张凤君,张琳,司晓培,等. 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 癌症进展,2022,20(12):1249-1252.
[5] 许育花,苏宁,罗萍. 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75-78.
[6] 潘瑞. 肺癌化疗患者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57-58.
[7] 阎宁,毋茜,王秀英. 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0,44(9):1471-1472.
[8] 彭巧玲,时鹏,马家芹,等. 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支气管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9):1588-1590.
[9] 胡航飞, 张艳洁, 苏慧. 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在行化学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1-24.
[10] 李伟,庞玲,宋秋丽. 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精细化营养护理在行化学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29-32.
...